一种智能微轨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549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微轨跨座式单线复式轨道系统,包括设置于墩柱上的主梁,主梁上方设置有单轨跨座式轨道梁;主梁下方设置有单轨悬挂式轨道梁;单轨跨座式轨道梁为工字型钢梁;所述工字型钢梁设置于墩柱上方的主梁上,工字型钢梁宽度与运行的跨座式车辆宽度匹配;单轨跨座式轨道梁的工字型钢梁下设置有支座,支座设置于车辆车轮的下方,所述支座与工字型钢梁中纵向支撑柱连接,以适于通过支座将跨座式车辆的荷载传递到墩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智能微轨跨座式单线轨道梁及悬挂式单线轨道梁相结合,实现一条轨道高架线同时承担两条线路敷设的效果,提高轨道交通线路通道利用效率;大大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造价;大大减少结构体量,降低对城市景观负面影响。景观负面影响。景观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微轨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特别是一种智能微轨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大城市人口密集,公共空间资源紧张,城市公共交通十分重要,其中,留给公共轨道交通线路通道极其珍稀宝贵。城市轨道交通中低运量线路往往以高架线为主沿城市道路路中敷设。一般情况下,敷设好一条轨道高架线路后,或无法再敷设第二条高架线路,或者平行敷设的工程技术难度跟代价都极大。
[0003]通常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两条高架线路桥梁平行敷设,墩柱多、体量大,对城市景观负面影响大;其次,桥梁墩柱落地多,对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及两侧地块建筑功能影响大;最后,由于两条高架线路,工程造价大;且线路立体交叉等工程技术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微轨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该系统能提高单个高架线路通道的复合利用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微轨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墩柱上的主梁和与之匹配的桥墩盖梁,所述主梁既作为梁上方走行的车辆轨道梁,同时作为梁下方走行的悬挂式单轨轨道梁。
[0007]进一步,所述主梁为两个矩形钢箱梁并列设置,通过工字型钢梁横向联系称为整体,共同受力。
[0008]进一步,所述主梁在桥墩支点处设置支点横梁,所述支点横梁为工字型钢梁,所述支点横梁下方设置支座,并放置于桥墩顶部。
[0009]进一步,所述主梁的一侧为悬挂式单轨轨道梁,所述单轨悬挂式轨道梁为矩形钢箱轨道梁。
[0010]进一步,所述与之匹配桥墩盖梁为偏心布置,布置悬挂式轨道线一侧的盖梁向外悬挑延伸,以满足悬挂式轨道车辆限界要求。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微轨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该系统通过将智能微轨跨座式单线轨道梁及悬挂式单线轨道梁相结合,实现一条轨道高架线同时承担两条线路敷设的效果,可达到以下目的:节约城市公共资源,提高轨道交通线路通道利用效率;大大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造价;大大减少结构体量,降低对城市景观负面影响;桥梁结构减少,墩柱落地少,大大降低对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及两侧地块建筑功能的影响;线路相交时无需立体交叉,线路线形简单,降低工程技术难度。
[0013]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
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5]图1为梁桥系统典型横断面布置图(跨中断面)。
[0016]图2为梁桥系统典型横断面布置图(支点断面)。
[0017]图3为单线复合轨道梁断面构造示意图(跨中断面)。
[0018]图4为单线复合轨道梁断面构造示意图(支点断面)。
[0019]图中,1表示跨座式轨道车辆;2表示悬挂式车辆;3表示矩形钢箱梁;4表示矩形钢箱轨道梁;5表示上部车辆轨距;6表示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1]实施例1
[0022]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微轨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该系统梁将智能微轨跨座式单线轨道梁及悬挂式单线轨道梁相结合,实现一条轨道高架线同时承担两条线路敷设的效果,具体包括设置于墩柱上的主梁和桥墩盖梁,所述主梁设置有作为梁上方走行的车辆轨道梁,上方走行的跨座式轨道车辆;所述主梁上设置有作为梁下方走行的悬挂式单轨轨道梁。下方走行的悬挂式车辆,所述悬挂式车辆沿设置于矩形钢箱梁上。
[0024]所述主梁为两个矩形钢箱梁并列设置,通过工字型钢梁横向联系称为整体,共同受力。所述主梁在桥墩支点处设置支点横梁,所述支点横梁为工字型钢梁,所述支点横梁上方宽度设置为上部车辆轨距,所述支点横梁下方设置支座,并放置于桥墩顶部。
[0025]所述主梁的一侧为悬挂式单轨轨道梁,所述单轨悬挂式轨道梁为矩形钢箱轨道梁。所述与之匹配桥墩盖梁为偏心布置,布置悬挂式轨道线一侧的盖梁向外悬挑延伸,以满足悬挂式轨道车辆限界要求。
[002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微轨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墩柱上的主梁和与之匹配的桥墩盖梁,所述主梁设置有作为梁上方走行的车辆轨道梁,所述主梁上设置有作为梁下方走行的悬挂式单轨轨道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为两个矩形钢箱梁并列设置,通过工字型钢梁横向联系称为整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复式轨道梁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在桥墩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响王冠军唐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和冠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