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44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包括输入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A同步器、B同步器、双中间轴、输出轴。所述输入轴、第二传动轴、输出轴同轴设置,第一传动轴与输出轴并列排布,第一传动轴与输入轴之间通过齿轮组传递动力。第二传动轴上安装有A同步器,且通过A同步器以不同速比的齿轮组与第一传动轴实现动力传递。所述双中间轴有两根,以输出轴为中心对称设置,与输出轴通过B同步器进行动力的连接,且分别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B同步器安装在输出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空间尺寸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成本较低,控制逻辑简单。控制逻辑简单。控制逻辑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纯电商用车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逻辑简单、结构紧凑的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与乘用车相比有着不同的动力需求,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主要包括:微面、皮卡、微卡、轻客、重卡。因此,商用车可容纳更多的旅客和物品,运输能力较强,对于扭矩的动力性要求较高。纯电动商用车相比较燃油车,减少排放,对环境更友好,因此目前正积极推进商用车的电动化。商用车在爬坡、上下桥梁、丘陵地带提供更强的扭矩,此时对车速要求不高;而在高速、快速路等地带,需要更高的速度,且发挥发动机高速高效的性能。现有的变速箱结构设置的挡位往往是六个,轴系较多,所需容纳空间较大,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亟待设计一款更为紧凑、高效的变速箱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主要面向于新能源重卡等商用车辆。结构更为紧凑,控制逻辑更为简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包括输入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A同步器、B同步器、双中间轴、输出轴,
[0005]所述输入轴、第二传动轴、输出轴同轴设置,第一传动轴与输出轴并列排布,第一传动轴与输入轴之间通过齿轮组传递动力,
[0006]第二传动轴上安装有A同步器,且通过A同步器以不同速比的齿轮组与第一传动轴实现动力传递,
[0007]所述双中间轴有两根,以输出轴为中心对称设置,与输出轴通过B同步器进行动力的连接,且分别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B同步器安装在输出轴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传动轴上从前到后依次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五齿轮,第二传动轴上套接有非连接的第四齿轮、第六齿轮,第二传动轴后端安装有第七齿轮,双中间轴上安装有第八齿轮、第九齿轮,输出轴上套接有非连接的第十齿轮,
[0009]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第三齿轮、第六齿轮可分别且不同时地与A同步器结合;第七齿轮与两个第八齿轮啮合,第十齿轮与两个第九齿轮啮合,第七齿轮、第十齿轮可分别且不同时地与B同步器结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的速比,比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速比小。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后端直径较大且设置内孔,第二传动轴前端插接在输入轴的所述内孔中,且接触处安装有滚子轴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所述的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主箱采用同步器结构,副箱为双中
间轴结构,结构紧凑,空间尺寸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成本较低,控制逻辑简单。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为一挡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为二挡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为三挡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为四挡时的动力传递路线示意图;
[0019]图中:1、输入轴;2、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A同步器;5、双中间轴;6、B同步器;7、输出轴;801、第一齿轮;802、第二齿轮;803、第三齿轮;804、第四齿轮;805、第五齿轮;806、第六齿轮;807、第七齿轮;808、第八齿轮;809、第九齿轮;810、第十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闭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如图1所示,一种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包括输入轴1、第一传动轴2、第二传动轴3、A同步器4、B同步器6、双中间轴5、输出轴7。输入轴1、第二传动轴3、输出轴7同轴设置,第一传动轴2与输出轴7并列排布,第一传动轴2与输入轴1之间通过齿轮组传递动力。
[0022]第二传动轴3上安装有A同步器4,且通过A同步器4以不同速比的齿轮组与第一传动轴2实现动力传递。双中间轴5有两根,以输出轴7为中心对称设置,与输出轴7通过B同步器6进行动力的连接,且分别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动轴3连接;B同步器6安装在输出轴7上。
[0023]在其中一个实例中,输入轴1上安装有第一齿轮801,第一传动轴2上从前到后依次安装有第二齿轮802、第三齿轮803、第五齿轮805,第二传动轴3上套接有非连接的第四齿轮804、第六齿轮806,第二传动轴3后端安装有第七齿轮807,双中间轴5上安装有第八齿轮808、第九齿轮809,输出轴7上套接有非连接的第十齿轮810,
[0024]第一齿轮801与第二齿轮802啮合,第三齿轮803与第四齿轮804啮合,第五齿轮805与第六齿轮806啮合,第三齿轮803、第六齿轮806可分别且不同时地与A同步器4结合;第七齿轮807与两个第八齿轮808啮合,第十齿轮810与两个第九齿轮809啮合,第七齿轮807、第十齿轮810可分别且不同时地与B同步器6结合。
[0025]在其中一个实例中,第五齿轮805与第六齿轮806的速比,比第三齿轮803与第四齿轮804的速比小。
[0026]在其中一个实例中,输入轴1后端直径较大且设置内孔,第二传动轴3前端插接在输入轴1的内孔中,且接触处安装有滚子轴承。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8]本技术采用四挡结构,本结构共六根轴系:输入轴1、第一传动轴2、第二传动轴3、双中间轴5A、两根双中间轴5、输出轴7,包含两个同步器、12个齿轮、11个轴承。驱动电机通过输入轴1齿轮g1、g2啮合、g3和g4啮合、g5和g6啮合、g7和g8啮合、g9和g10啮合,齿轮g4和g6通过同步器的挂接实现第二传动轴3的扭矩中断和连接,齿轮g7和g10通过同步器的挂接实现第二传动轴3和输出轴7间的扭矩传递中断和连接,最终将扭矩传递至车轮。
[0029]三挡与四挡车速较高,所需扭矩较小,无需再使用双中间轴5进行传递动力。B同步器6控制第二传动轴3与输出轴7的直联或经双中间轴5传递。
[0030]包括以下四个挡位:
[0031]一挡,如图2所示,A同步器4与后侧齿轮结合,B同步器6与后侧齿轮结合,前副箱与主箱共四级传动,为起步挡位,适于爬坡及起步,驱动电机带动输入轴1转动,输入轴1将动力从第一齿轮801、第二齿轮802传递至第一传动轴2,再经第五齿轮805、第六齿轮806至A同步器4,驱动第二传动轴3转动,经第七齿轮807、第八齿轮808驱动两根双中间,最后经第九齿轮809、第十齿轮810传递至输出轴7;
[0032]二挡,如图3所示,A同步器4与前侧齿轮结合,B同步器6与后侧齿轮结合,前副箱与主箱共四级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包括输入轴(1)、第一传动轴(2)、第二传动轴(3)、A同步器(4)、B同步器(6)、双中间轴(5)、输出轴(7),所述输入轴(1)、第二传动轴(3)、输出轴(7)同轴设置,第一传动轴(2)与输出轴(7)并列排布,第一传动轴(2)与输入轴(1)之间通过齿轮组传递动力,第二传动轴(3)上安装有A同步器(4),且通过A同步器(4)以不同速比的齿轮组与第一传动轴(2)实现动力传递,所述双中间轴(5)有两根,以输出轴(7)为中心对称设置,与输出轴(7)通过B同步器(6)进行动力的连接,且分别通过齿轮组与第二传动轴(3)连接;所述B同步器(6)安装在输出轴(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商用车用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上安装有第一齿轮(801),第一传动轴(2)上从前到后依次安装有第二齿轮(802)、第三齿轮(803)、第五齿轮(805),第二传动轴(3)上套接有非连接的第四齿轮(804)、第六齿轮(806),第二传动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二栓沈双达曹维徐海林武红钢李小康郭育成陈立刚邹大庆石放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