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弹簧板条,其由多个链接在一起的接触弹簧(F)构成,每个接触弹簧(F)具有一个帽盖段(H),该帽盖段在接触弹簧板条被套装上的状态下包在固定板条(HS)的顶段(HK)上;一个板簧(FB),该板簧由固定板条(HS)前侧(HA)的帽盖段(H)开始在弯曲棱(K)处向外展开;两个卡爪(RK1、RK2),这两个卡爪由固定板条(HS)前侧(HA)的帽盖段(H)开始在弯曲棱(K)处向外展开关在板簧(FB)的两侧被开口,并分别具有一个向上朝固定板条(HS)的顶段(HK)和前侧(HA)方向展开的带有一卡棱(RA1、RA2)的固定凸起(RF1、RF2);一个固定片(HB),该固定片由帽盖段(H)开始延伸到固定板条(HS)的背侧(HI)并且由此固定片至少切割出一固定凸起(RB)并朝背侧(HI)方向展开。(*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套装在固定板条上的,尤其是套装在屏蔽组件架的组件面板上的接触弹簧板条。在DE 4110800C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推入电子设备高频密封的机箱内的组件”。该组件具有一U形面板。为了实现相互并列的、例如设置在一个组件架上的组件面板间的纵向缝的高频密封,设置有一个由多个链接在一起的弹簧件构成的弹簧板条。该弹簧板条套装在构成组件面板U形体一侧的纵向接片上并将该面板电磁地并高频密封地与对面的构成相邻组件面板U形体另一侧的纵向条触接。弹簧板条的弹簧件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分别带有一个板簧的接触弹簧以及一个设置在其间的、带有一夹片的弹簧夹构成。接触弹簧和弹簧夹具有一共同的、平的背侧板条。弹簧夹和背侧板条具有一U形截面并可卡在面板的纵向接片上推入从而使背侧板条贴靠在纵向接片的内侧。接触弹簧和背侧板条具有V形截面,从而使其板簧由纵向接板外侧展开。这种设置的问题在于,为实现正常的和充分的夹固作用,共同配合的元件即弹簧夹和背侧板条和被这些元件推套在其上的纵向接片必须有充分的高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固定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摩擦力的利用实现的。另一与此相关的问题在于,在弹簧件前侧的弹簧夹另外还必须具有充分的宽度,以实现必要的夹固作用。由此造成设置在弹簧夹两侧的接触弹簧间的间隔相应较大。为实现连续的触接并随之充分的屏蔽作用,必须采用一接片将板簧在下部相互连接起来。但由于位于其间的弹簧夹的高度很大,该接片的结构仅能是窄的并且条状的,因而很容易造成该接片的机械损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弹簧板条,用此接触弹簧板条尤其可以避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接触弹簧板条得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作了表述。下面将对照简述的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卡固在固定板条上的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弹簧板条的第一实施形式的剖面示图;图2为第二实施形式的两个链接在一起的接触弹簧的前侧的侧面立体视图,图中示出接触弹簧板条的一部分;图3为图2所示两个链接在一起的接触弹簧的背侧的侧面立体视图;图4为两个链接在一起的、基本与图2中所示实施形式相符的、但具有海狸尾形加宽的板簧的接触弹簧的前侧的侧面立体视图;图5为一个卡固在扁平组件面板侧接片上的基本与图2至图4所示实施形式相符的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弹簧板条的截面图。在图1的剖示图中示出固定板条HS的上段,该固定板条用于支撑本专利技术的套卡的接触弹簧。固定板条具有一个前侧HA和一个背侧HI。接触板条的接触弹簧F的板簧FB位于起着接触段作用的前侧HA上,同时背侧HI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固定接触弹簧的支座的作用。接触弹簧F的帽盖段H包在固定板条HS的顶段HK上并且尽可能形状吻合地坐在其上。在所述的实施例中顶段HK被倒圆,从而使形状适配的帽盖段的截面在该实施例中相反成U形或槽形。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顶段HK为矩形且有边棱,从而使接触弹簧板条的帽盖段H相反成井筒状。依照本专利技术,板簧FB从弯曲棱K开始由帽盖段H向外展开,通过所述板簧与位于对面的、出于便于观视起见在图1中未示出的器件的接触实现导电接触。接触弹簧的板簧FB优选具有一个蓬顶形截面。在此情况时形成一弹簧侧FF2,该侧从弯曲棱K开始一直伸展到离固定板条HS前侧HA最远的弹簧中点FM。另外,还形成与该中点连接的另一弹簧侧FF1,该侧从弹簧中点FM开始又向前侧HA伸展。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弹簧另外还具有两个固定爪RK1和RK2,这两个固定爪由帽盖段H开始在固定板条HS的前侧HA的弯曲棱K处以类似板簧FB的方式向外展开并在板簧FB的两侧横向切割形成一缺口。在图1中示出的侧截面图上可看到前固定爪RK1,而另一固定爪RK2在图平面内。出于此原因,在图1中与固定爪RK2相关的标记括在括号内。依照本专利技术,每个固定爪RK1、RK2具有一向上朝固定板条HS顶段HK和前侧HI方向展开的固定凸起RF1、RF2,这两个固定凸起的紧上端终结在卡棱RA1、RA2处。依照图1在接触弹簧(F)被套装在一起的情况下,固定凸起RF1、RF2宜嵌入第一卡槽HN1内,该卡槽设置在固定板条HS前侧HA的邻近顶段HK下方处,所述固定凸起在卡槽内由卡棱RA1、RA2加以支撑。依照另一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省去固定板条HS上的一个卡槽,从而使卡棱RA1、RA2可以卡嵌和必要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以切割方式直接嵌在固定板条HS前侧HA的方向上。最后,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弹簧F还具有一个固定片HB,该固定片由帽盖段H开始一直延伸到固定板条HS的背侧HI,并且由此固定片至少切割出一个固定凸起RB并且该固定凸起朝固定板条HS背侧HI的方向展开。该固定凸起优选嵌入第二卡槽HN2内,第二卡槽宜设置在固定板条HS背侧HI同样邻近顶段HK下方处。在这里依照另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省掉固定板条HS上的卡槽,从而使固定凸起可以卡嵌和必要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以切割方式直接嵌在固定板条HS背侧HI的面上。在此情况时,接触弹簧套装在固定板上,该固定板条具有平的、未被槽等穿透的前侧和背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尤其具有以下优点接触弹簧F与固定板条HS基本在邻近固定板条的下方HK处卡接在一起,从而使固定板条HS本身不必具有太大的高度。因此接触弹簧展开的板簧FB几乎完全与进行固定的卡爪RK1和RK2分开。从图2中可以特别清楚地了解这种设计的优点,该图为两个链接在一起的接触弹簧F前侧的俯视立体图。极多个这种接触弹簧可以连接成一个连接弹簧板条。接触弹簧FM的两侧分别被相邻的卡爪RK1和RK2的缺口或缝RS1和RS2切割出。两个卡爪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一支撑面RT1、RT2,该支撑面以与在其间的板簧FM相同的有利的制造工艺方式在弯曲棱K处由帽盖段H向前展开。由此导致,位于弯曲棱K上方的、向后伸展的、凸起形延伸RF1、RF2(以下称作固定凸起)相反向固定板条前侧方向展开并可通过其位于卡固凸起RF1、RF2上端的卡棱RA1、RA2最佳地卡入固定板条上的相应的卡槽内。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此种设计,板簧FB和两侧的卡爪RK1、RK2可以在功能上最佳地相互分开。为此,缺口RS1、RS2宜向上经弯曲棱K一直延伸到帽盖段H内。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坐固在固定板条背侧的固定片HB是加长的。被切割出的至少一个固定凸起RB则大多在固定片HB的下段。因而可以改善在出现特别剧烈的,尤其是作用于簧片中点FM的推动力、变形力和摩擦力时的接触弹簧F在固定板条上的固定。依照另一在图2和图3已表述的实施,板簧FB本身具有一个纵向开缝FS。由此使簧片变得“较软”并且由于在与位于对面的接触面接触过程中斜切施加在尤其是第二簧片侧FF2的压力和摩擦力因此可稍有弹性变形,所述接触面优选是另一组件相邻面板侧的组成部分。位于下面的与施加的力相背的第一簧片侧FF1宜作成实心的,该簧片侧由簧片中点FM一直伸展到簧片端FE。因此该第一簧片侧具有充分的抗扭曲的内刚性。纵向缝FS宜仅沿第二簧片侧FF2伸展,即至少大约从簧片中点FM直至弯曲线。因此仅仅那些在接触过程中受到特别剧烈的变形的簧片侧变“软”。如果依照图2所示,纵向缝FS优选向上经弯曲棱K一直延伸到帽盖段H,则将会进一步促使接触弹簧F毫无损伤的变形。通常可以通过对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触弹簧板条,其由多个链接在一起的接触弹簧(F)构成,用于套装在尤其扁平组件面板的固定板条(HS)上,其中每个接触弹簧(F)含有:a)一帽盖段(H),该帽盖段在接触弹簧板条被套装上的状态下包在固定板条(HS)的顶段(HK)上,b )一个板簧(FB),该板簧由固定板条(HS)前侧(HA)上的帽盖段(H)开始在弯曲棱(K)处向外展开,c)两个卡爪(RK1、RK2),c1)在固定板条(HS)前侧(HA)由帽盖段(H)开始在弯曲棱(K)处向外展开并且在板簧(FB)的 两侧被切割成缺口,并且c2)分别具有一个向上朝固定板条(HS)的顶段(HK)和向前侧(HA)展开的带有一卡棱(RA1、RA2)的固定凸起(RF1、RF2),并且d)一个固定片(HB),该固定片由帽盖段(H)开始一直延伸到固定板条(H S)的背侧(HI)并且由此固定片至少切割出一固定凸起(RB)并朝固定板条(HS)背侧(HI)的方向展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厄恩斯特比伦斯丁,沃纳柯伯,西格弗里德库若,库尔特迈克尔沙夫尔,
申请(专利权)人:利塔尔电子系统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