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孔径开口电磁屏蔽的屏蔽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11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孔径开口电磁屏蔽的屏蔽元件,该元件特别适用于金属结构、插座或部件外壳,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大量导电接触簧片(21、31、41、51)从屏蔽元件的框架(1,1’)沿孔径开口(5)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此情形中,这些簧片在不偏转状态下,至少部分相互重叠,关闭孔径开口(5),并且,当插入式元件插入孔径开口(5)时,所述簧片沿插入方向(A)偏转,并以受挤压方式与插入元件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孔径开口提供一个可自动关闭的密封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孔径开口电磁屏蔽的屏蔽元件,特别可用于金属结构、插座和部件外壳。本专利技术还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电收发器电磁屏蔽的屏蔽元件。
技术介绍
根据已知的现有技术,光电收发器可插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外壳内。这些插入式收发器能以高达10Gbit/s的速度传输数据,而较新的模块还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当以高速率和高频率传输数据时,微波效应也会相应增大。例如,一个供插入式,所谓的小型可插拔式(SFP)收发器插入的小型外壳按照与频率超过11GHz的波导类似的工作方式进行运转,因而可导致发射出大量的电磁辐射。通常,超过波导工作频率的高频率的产生取决于所采用的外壳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经常设有一些装置,其中插座或部件外壳,例如用于容纳光电收发器的外壳是通常位于一个金属结构内。金属结构特别是由电脑外壳的金属后盖板组成。为了将一个插入式收发器,或者一个更普通的插入式结构插入相应的插座或部件外壳,金属结构上必须具有与插座或部件外壳相应的孔径开口。特别是当插入式结构还没有被插入时,即当孔径开口打开,而没有被插入式结构所关闭,那么就可能会有有害的电磁辐射从金属结构的内部发射到金属结构的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孔径开口电磁屏蔽的屏蔽元件,该元件可为孔径开口提供针对射频电磁辐射的有效和可靠的屏蔽,特别适用于没有插入式部件插入孔径开口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屏蔽元件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较佳实施方式将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行规定。本专利技术据此提供了大量的导电接触簧片,位于屏蔽元件的框架上,并延伸到孔径开口的内部。在不偏转的状态下,单个接触簧片至少部分彼此重叠,使孔径开口处于关闭状态。当一个插入式部件插入孔径开口时,接触簧片按插入方向偏转,并以受挤压状态连接在插入式部件上。在此过程中,接触簧片最好与插入式部件的导电结构,特别是金属外壳或屏蔽结构形成电触点,因而可以耗散任何潜在的电位差。本专利技术的依据是,当没有插入式部件或插入式结构插入时,单个接触簧片将孔径开口关闭,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导电障碍层或屏蔽以阻挡电磁波。当插入一个部件时,接触簧片(受插入式部件挤压向内弯曲)形成相应部件屏蔽结构的有效触点,因此可提供一个用于阻挡电磁辐射的自动关闭的射频密封口。当没有部件、插塞等插入时,即插入位置没有使用时,该密封口自动关闭金属结构、插座和部件外壳等的孔径开口。与此同时,接触簧片还与插入式部件形成一个受挤压状态的导电触点。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来说,术语“框架”应理解为适合于支持和容纳延伸到孔径开口内部的接触簧片任何结构。在此情形中,所述框架无需是完全圆周形的,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仅由一个直的金属片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各组接触簧片总是从框架的一面延伸到孔径开口的内部,并且在切开点及展开的屏蔽元件上的各个簧片组之间总是存在中间空隙,以确保在插入式部件拔出之后,交错的簧片能够恢复到其原先的位置。接触簧片实质上成矩形,并且最好在簧片的端部成角度,而相对的接触簧片的端部按相对方向成角度。这样才确保接触簧片可靠地交错。接触簧片的长度可以各不相同,以便更好地交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由一个空心体按外壳形式,特别是按矩形体外壳形式组成,但是也可按其他形式组成,例如该空心体可以是圆柱形外壳。另外,所述框架不一定设计成关闭的式样。可以通过在矩形框架的三侧上布置接触簧片来关闭孔径开口,而另一侧打开,接触簧片按孔径开口的方向延伸。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仅在框架的一侧上布置接触簧片来关闭孔径开口。在不偏转的状态下,接触簧片最好弯曲成与空心体的一个端面成90°角,另外的接触簧片可特别位于空心体的另一侧上。接触簧片向后弯曲约180°至空心体的外表面,用于使屏蔽元件与金属结构,特别是与具有孔径开口的电脑外壳的金属后盖板之间进行接触。在此情形中,屏蔽元件已插入孔径开口。此外,空心体最好还具有锁闭钩,譬如用于将屏蔽元件与插座或部件外壳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屏蔽元件为插入插座或部件外壳上,或者以其他方式与这些部件相连的单独的部件。但是,屏蔽元件也可能是插座或部件外壳的一部分,因而与后者形成了集成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框架实质上与不偏转的接触簧片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此情形中,框架不延伸或延伸很短,与该平面成直角。所述框架特别为矩形框架。框架上最好具有能够装配到一个另外结构、特别是金属后盖板上的装置。这些装置譬如包括向外凸出的触点和装配接头,并能在保持导电的前提下与金属后盖板粘接、焊接或熔接。包含接触簧片的平面和包含触点和装配接头的平面在此情形中最好彼此存在偏移。因此接触簧片最好与框架的一个端面成角度,而触点和装配接头与框架的另一端面成角度。在此情形中,框架形成了一个边缘,可按交错方式插入后盖板上的开口中。屏蔽元件可优选通过折弯切开的矩形材料条的一段来制成,而接触簧片位于材料条的一个纵面上,这确保了可以将其制成简单的几何形状。接触簧片最好能与屏蔽元件集成。屏蔽元件由高导电性的材料所组成,例如用适当方式折弯的冲压金属板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采用一个额外框架来容纳和/或装配屏蔽部件和/或固定插入孔径开口中的插入式部件。还可采用吸收电磁射线的材料或额外的屏蔽材料,例如EMI(电磁干扰)金属丝网,或EMI泡沫密封。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其中图1为一个屏蔽元件的前视图,该元件具有大量接触簧片,用于关闭孔径开口;图2为图1所示的屏蔽元件的展开平视图;图3为图1和2所示的屏蔽元件的侧视图; 图4为两个重叠的接触簧片的设计和相交区域示意图;图5为一种屏蔽元件替代实施例的前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屏蔽元件的展开平视图;图7为图5所示的屏蔽元件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到3所示,屏蔽元件具有矩形体框架1,该框架在如图2所示的切开和展开状态下为矩形。框架1具有前端面101和后端面102。沿着前端面101的相邻接触簧片21、31、41、51组成了簧片组20、30、40、50,每组包括三或四个接触簧片。接触簧片基本上呈矩形,其中一端为圆形。例外情况是接触簧片组50中的侧面接触簧片51a和51b,其外面总是朝向接触簧片组的中央。另外的接触簧片3按组排列,相应于框架1的另一个端面102的组20、30、40、50。从图1和图3中尤其可以看出,排列在前端面101上的接触簧片向内弯曲,与外壳1成90°角。在此情形下,接触簧片所在的平面与框架1的纵向成直角。向内弯曲的接触簧片部分相互重叠,因而关闭框架1所形成的开口或者屏蔽元件被导入的开口,并因此形成了可阻挡由屏蔽部件后面的电气部件所产生的电磁波的导电障碍层。当外壳展开时(图2),单个接触簧片组20、30、40、50之间存在中间空隙4a、4b、4c,以确保完全折叠的框架1的接触簧片组20、30、40、50在移回到90°关闭位置时(插入式部件拔出后)不会被卡住。如图3所示,布置在后端面102上的接触簧片3按框架1外面的方向向后弯曲约180°。在此情形下,它们指向与插入屏蔽元件的开口5内的插入式元件或部件的插入方向A相对的方向。另外的接触簧片3用来接触金属后盖板6,金属后盖板6例如为一个外壳的后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孔径开口电磁屏蔽的屏蔽元件,该元件特别适用于金属结构、插座或部件外壳, 其特征在于: 大量导电接触簧片(21、31、41、51)从屏蔽元件的框架(1,1′)沿孔径开口(5)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此情形中: -在不偏转状态下,至少部分相互重叠且关闭孔径开口(5),并且 -当插入式元件插入孔径开口(5)时,沿插入方向(A)偏转,并以受挤压方式与插入元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费斯塔格
申请(专利权)人:因芬尼昂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