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厚型钢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75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厚型钢柱,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包括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第二钢柱位于第一钢柱上方位置,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两侧端面均设置有内直槽,第一钢柱底部设置有基板,基板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侧板,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连接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内置框板,内置框板上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外侧的内直槽中,内置框板内侧端面设置有加固直板,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连接处前后端位置均设置有加厚板层,加厚板层上下端均设置有横板,通过在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连接处设置内置框板,利用内置框板配合加固直板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在连接处前后端位置设置加厚板层与横板,可有效对钢柱连接处进行加厚加固,增强钢柱稳定性与抗压能力。定性与抗压能力。定性与抗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厚型钢柱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厚型钢柱。

技术介绍

[0002]钢柱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大中型工业厂房、轻型活动房屋、工作平台、栈桥和支架等的柱,常用的为工型截面,在厂房、房屋、平台等搭建工程中,常常需要焊接多根钢柱以契合建筑物高度,由于钢柱连接处通过焊接固定而非一体铸造,且受焊接水平的影响较大,其连接处可能达不到足够的稳定性,在受力过大或受到冲击时可能出现弯折等现象,影响建筑物的正常搭建与使用,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厚型钢柱,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加厚型钢柱,包括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所述第二钢柱位于第一钢柱上方位置,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两侧端面均设置有内直槽,所述第一钢柱底部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侧板,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连接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内置框板,所述内置框板上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外侧的内直槽中,所述内置框板内侧端面设置有加固直板,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连接处前后端位置均设置有加厚板层,所述加厚板层上下端均设置有横板。
[0006]优选的,所述基板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底部安装孔,所述加厚板层与横板为一体组成的构件,所述加厚板层均横板前端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螺孔,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前后端面对应第一螺孔设置有对接孔。
[0007]优选的,所述内置框板内侧端面上下端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前后端面外侧位置对应第二螺孔位置设置有外安装孔,所述外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头部穿过第二螺孔并设置有第二螺帽。
[0008]优选的,所述内置框板内侧端面对应加固直板设置有加固直槽,所述加固直板外侧端面设置有一对插板,所述加固直槽底部两侧位置对应插板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前后端面外侧位置对应插槽位置设置有延伸槽,所述插板头部伸入延伸槽。
[0009]优选的,所述加固直槽底部上下端位置设置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前后端面外侧位置对应第三螺孔设置有加固螺孔,所述加固螺孔内设置有第三螺杆,所述加固直板内侧端面对应第三螺杆设置有内置螺孔,所述第三螺杆头部伸入内置螺孔并设置有第三螺母。
[0010]优选的,所述加固直板内侧端面对应第三螺母设置有收纳凹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钢柱与第二钢柱的连接处设置内置框板,利用内置框
板配合加固直板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在连接处前后端位置设置加厚板层与横板,可有效对钢柱连接处进行加厚加固,增强钢柱稳定性与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加厚板层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内置框板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加固直板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钢柱;2、第二钢柱;3、基板;4、侧板;5、底部安装孔;6、内直槽;7、内置框板;8、加固直板;9、加厚板层;10、横板;11、第一螺孔;12、加固直槽;13、插板;14、插槽;15、第三螺孔;16、第三螺杆;17、内置螺孔;18、第三螺母;19、收纳凹槽;20、加固螺孔;21、对接孔;22、延伸槽;23、第二螺杆;24、第二螺孔;25、第二螺帽;26、外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加厚型钢柱,包括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第二钢柱2位于第一钢柱1上方位置,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两侧端面均设置有内直槽6,第一钢柱1底部设置有基板3,基板3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侧板4,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连接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内置框板7,内置框板7上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外侧的内直槽6中,内置框板7内侧端面设置有加固直板8,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连接处前后端位置均设置有加厚板层9,加厚板层9上下端均设置有横板10。
[002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内置框板7并保持稳定,基板3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底部安装孔5,加厚板层9与横板10为一体组成的构件,加厚板层9均横板10前端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螺孔11,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前后端面对应第一螺孔11设置有对接孔21,内置框板7内侧端面上下端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孔24,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前后端面外侧位置对应第二螺孔24位置设置有外安装孔26,外安装孔26内设置有第二螺杆23,第二螺杆23头部穿过第二螺孔24并设置有第二螺帽25;
[00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内置框板7与加固直板8来提高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连接处的稳定,提升其抗压能力,内置框板7内侧端面对应加固直板8设置有加固直槽12,加固直板8外侧端面设置有一对插板13,加固直槽12底部两侧位置对应插板13设置有插槽14,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前后端面外侧位置对应插槽14位置设置有延伸槽22,插板13头部伸入延伸槽22,加固直槽12底部上下端位置设置有第三螺孔15,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前后端面外侧位置对应第三螺孔15设置有加固螺孔20,加固螺孔20内设置有第三螺杆16,加固直板8内侧端面对应第三螺杆16设置有内置螺孔17,第三螺杆16头部伸入内置螺孔17并设置有第三螺母18,加固直板8内侧端面对应第三螺母18设置有收纳凹槽19。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加厚型钢柱,在实际使用时,先将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对齐,然后对接口处进行焊接,保障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的基本固定,接着在连接处的内直槽6位置安装内置框板7,然后在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外侧安装第二螺杆
23,使第二螺杆23穿过外安装孔26以及第二螺孔24,并配合第二螺帽25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利用内置框板7对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进行加装固定,然后在内置框板7内侧的加固直槽12内安装加固直板8,并使加固直板8外侧的两块插板13穿过插槽14以及延伸槽22,然后再安装第三螺杆16,使其穿过第三螺孔15以及内置螺孔17,并配合第三螺母18进行安装固定,进而通过加固直板8再次增强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连接处的稳定,接着在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连接处前后端位置安装加厚板层9以及横板10,并通过螺柱配合第一螺孔11与对接孔21进行加装固定,进而全面提升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连接处的稳定,避免受力过大或受冲击时而产生倾斜或弯折,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厚型钢柱,包括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所述第二钢柱(2)位于第一钢柱(1)上方位置,所述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两侧端面均设置有内直槽(6),所述第一钢柱(1)底部设置有基板(3),所述基板(3)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侧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连接处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内置框板(7),所述内置框板(7)上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外侧的内直槽(6)中,所述内置框板(7)内侧端面设置有加固直板(8),所述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连接处前后端位置均设置有加厚板层(9),所述加厚板层(9)上下端均设置有横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厚型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底部安装孔(5),所述加厚板层(9)与横板(10)为一体组成的构件,所述加厚板层(9)均横板(10)前端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螺孔(11),所述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前后端面对应第一螺孔(11)设置有对接孔(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厚型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框板(7)内侧端面上下端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孔(24),所述第一钢柱(1)与第二钢柱(2)前后端面外侧位置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元美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