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和胎圈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43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和胎圈夹持装置。其中,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包括:步骤S1: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车上方,最下层的隔片夹持爪伸出,并同时夹持多个隔片;步骤S2: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隔片存放车上方,最下层的隔片夹持爪缩回,放置最下层的隔片;步骤S3:次下层的隔片夹持爪和胎圈夹持爪伸出,并分别夹持次下层的隔片和所有胎圈;步骤S4: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预置位置,放置最下层的胎圈;步骤S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S2至步骤S4,自下而上依次放置隔片和胎圈,直到剩余最后一组隔片和胎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胎圈夹持装置的循环效率低的问题。置的循环效率低的问题。置的循环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和胎圈夹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和胎圈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半钢轮胎生产所使用成型机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在全自动半钢一次法成型机中,胎圈普遍采用机械手配合特定夹持装置进行实现。现有胎圈夹持装置为单工位设计,即每次夹取单个胎圈及隔片,每个循环,机械手需往复两侧实现两个胎圈的上料,耗时高,影响整机单胎循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和胎圈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圈夹持装置的循环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包括:步骤S1:胎圈夹持爪、各隔片夹持爪均处于缩回状态,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车上方,胎圈夹持装置向下伸入至胎圈和隔片中,最下层的隔片夹持爪伸出,并同时夹持多个隔片,带动隔片以及隔片上的胎圈一同运动;步骤S2: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隔片存放车上方,最下层的隔片夹持爪缩回,放置最下层的隔片;步骤S3:次下层的隔片夹持爪和胎圈夹持爪伸出,并分别夹持次下层的隔片和所有胎圈;步骤S4: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预置位置,放置最下层的胎圈;步骤S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S2至步骤S4,自下而上依次放置隔片和胎圈,直到剩余最后一组隔片和胎圈;步骤S6: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隔片存放车上方,最上层的隔片夹持爪缩回,放置最上层的隔片;步骤S7:胎圈夹持爪伸出,并夹持胎圈;步骤S8: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预置位置,放置最后一个胎圈。
[0005]进一步地,胎圈夹持工艺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1中,最下层的隔片夹持爪伸出,并同时夹持多个隔片时,胎圈夹持爪伸出,并夹持所有胎圈且对胎圈进行中心矫正。
[0006]进一步地,胎圈夹持工艺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2中,最下层的隔片夹持爪缩回,放置最下层的隔片时,胎圈夹持爪回缩预定距离,并释放胎圈。
[0007]进一步地,胎圈夹持工艺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3中,次下层的隔片夹持爪和胎圈夹持爪伸出,并分别夹持次下层的隔片和所有胎圈时,胎圈夹持装置向下垂直移动第一预定距离,次下层的隔片夹持爪伸出,并夹持隔片,胎圈夹持装置提升第二预定距离,胎圈夹持爪伸出,并重新夹紧最下层的胎圈。
[0008]进一步地,胎圈夹持工艺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6和步骤S7中,胎圈夹持爪回缩预定距离,并释放胎圈,最上层的隔片夹持爪缩回,放置最上层的隔片,胎圈夹持装置提升预定距离,胎圈夹持爪伸出,重新夹紧胎圈。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胎圈夹持装置,包括:主支架;多个胎圈夹持爪,胎圈夹持爪可径向移动地设置在主支架上,各胎圈夹持爪能够同步径向扩大或缩小,以
夹持或释放胎圈;多个隔片夹持爪,隔片夹持爪可径向移动地设置在主支架上,所有隔片夹持爪沿主支架的轴向上下分为多层,每层均包括多个隔片夹持爪,同一层的隔片夹持爪沿主支架的径向同步径向扩大或缩小,以夹持或释放隔片。
[0010]进一步地,沿主支架的轴向,相邻两层的两个隔片夹持爪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上下相邻的两个隔片之间的距离。
[0011]进一步地,各胎圈夹持爪和同一层的各隔片夹持爪沿主支架的周向依次间隔交替设置。
[0012]进一步地,胎圈夹持爪的移动轨迹线倾斜设置,并且胎圈夹持爪的倾斜角度与隔片的倾斜角度一致。
[0013]进一步地,胎圈夹持装置还包括检测开关,胎圈夹持爪和/或隔片夹持爪上设置有检测开关,以检测是否夹持到胎圈或隔片。
[001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胎圈夹持装置能够一次夹取多个隔片和胎圈,而后将各隔片和各胎圈依次放置到隔片存放车和胎圈预置上,即胎圈夹持装置从胎圈车移动到隔片存放车处,先放下最下层的隔片,然后将最下层的胎圈放置到胎圈预置上后,返回隔片存放车,放下向上一层的隔片,再将向上一层的胎圈放置到胎圈预置上,以此类推,自下而上将各隔片和各胎圈依次放置,这样,胎圈夹持装置只需要在隔片存放车和胎圈预置之间切换,在单个轮胎生产循环过程中,胎圈夹持装置减少了去胎圈车取胎圈及隔片的步骤,可有效缩短胎圈放置工步的时间,从而缩短单胎生产循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胎圈夹持工艺方法的流程图;
[0017]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胎圈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9]10、主支架;20、胎圈夹持爪;30、隔片夹持爪;40、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圈夹持装置的循环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和胎圈夹持装置。
[0024]如图1所示的一种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包括:步骤S1:胎圈夹持爪20、各隔片夹持爪30均处于缩回状态,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车上方,胎圈夹持装置向下伸入至胎圈和隔片中,最下层的隔片夹持爪30伸出,并同时夹持多个隔片,带动隔片以及隔片上的胎圈一同运动;步骤S2: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隔片存放车上方,最下层的隔片夹持爪30缩回,放置最下层的隔片;步骤S3:次下层的隔片夹持爪30和胎圈夹持爪20伸出,并分别夹持次下层的隔片和所有胎圈;步骤S4: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预置位置,放置最下层的胎圈;步骤S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S2至步骤S4,自下而上依次放置隔片和胎圈,直到剩余最后一组隔片和胎圈;步骤S6: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隔片存放车上方,最上层的隔片夹持爪30缩回,放置最上层的隔片;步骤S7:胎圈夹持爪20伸出,并夹持胎圈;步骤S8: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预置位置,放置最后一个胎圈。
[0025]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胎圈夹持装置能够一次夹取多个隔片和胎圈,而后将各隔片和各胎圈依次放置到隔片存放车和胎圈预置上,即胎圈夹持装置从胎圈车移动到隔片存放车处,先放下最下层的隔片,然后将最下层的胎圈放置到胎圈预置上后,返回隔片存放车,放下向上一层的隔片,再将向上一层的胎圈放置到胎圈预置上,以此类推,自下而上将各隔片和各胎圈依次放置,这样,胎圈夹持装置只需要在隔片存放车和胎圈预置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胎圈夹持爪(20)、各隔片夹持爪(30)均处于缩回状态,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车上方,所述胎圈夹持装置向下伸入至胎圈和隔片中,最下层的所述隔片夹持爪(30)伸出,并同时夹持多个所述隔片,带动所述隔片以及所述隔片上的所述胎圈一同运动;步骤S2:所述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隔片存放车上方,最下层的所述隔片夹持爪(30)缩回,放置最下层的所述隔片;步骤S3:次下层的所述隔片夹持爪(30)和所述胎圈夹持爪(20)伸出,并分别夹持次下层的所述隔片和所有所述胎圈;步骤S4:所述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预置位置,放置最下层的所述胎圈;步骤S5:以此类推,重复所述步骤S2至所述步骤S4,自下而上依次放置所述隔片和所述胎圈,直到剩余最后一组所述隔片和所述胎圈;步骤S6: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隔片存放车上方,最上层的所述隔片夹持爪(30)缩回,放置最上层的所述隔片;步骤S7:所述胎圈夹持爪(20)伸出,并夹持所述胎圈;步骤S8:所述胎圈夹持装置移动至胎圈预置位置,放置最后一个所述胎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夹持工艺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1中,最下层的所述隔片夹持爪(30)伸出,并同时夹持多个所述隔片时,所述胎圈夹持爪(20)伸出,并夹持所有所述胎圈且对所述胎圈进行中心矫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夹持工艺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2中,最下层的所述隔片夹持爪(30)缩回,放置最下层的所述隔片时,所述胎圈夹持爪(20)回缩预定距离,并释放所述胎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圈夹持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夹持工艺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3中,次下层的所述隔片夹持爪(30)和所述胎圈夹持爪(20)伸出,并分别夹持次下层的所述隔片和所有所述胎圈时,所述胎圈夹持装置向下垂直移动第一预定距离,次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坤卢海燕张洪业王云兴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