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22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7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电池包和车辆。电池组包括电池外壳以及位于电池外壳内的容纳腔,电池组还包括设置在容纳腔中的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和至少一个电芯单体,电芯单体包括电芯单体本体和设置在电芯单体本体内的中空腔,第一热交换结构件位于中空腔,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内设置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二流道,电池组还包括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均设置在电池外壳上,第二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连通。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调节电芯单体中部的温度,从而可以更好地调节电芯单体整体的温度,提高热管理效率。提高热管理效率。提高热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组、电池包和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搭载于新能源车辆上的动力电池,其性能受温度影响明显。为了保证动力电池在生命周期内的容量和工作性能,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使其温度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区间。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大倍率充电技术的发展,对热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0003]电池热管理系统按工质种类可分为风冷、液冷、相变冷却、耦合方式冷却等。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方式以及液冷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4]另外,对于电池组而言,其电芯单体内部放热反应引起不可控温升的现象,叫做热失控。当电芯单体产生的热量高于它可以消散的热量时,则会发生热失控失效。由于一个电芯单体产生热失控而引发其它电芯单体热失控,即为热失控扩散,可简称为热扩散。由于各种原因,现有应用的电池无法完全避免出现热失控的情况,如何降低或避免热失控导致安全问题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电池包和车辆,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0006]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外壳以及位于电池外壳内的容纳腔,电池组还包括设置在容纳腔中的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和至少一个电芯单体,电芯单体包括电芯单体本体和设置在电芯单体本体内的中空腔,第一热交换结构件位于中空腔,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内设置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二流道,电池组还包括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均设置在电池外壳上,第二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连通。
[000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结构件与中空腔相匹配,以使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在中空腔内与电芯单体本体的内侧表面相贴合。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空腔沿高度方向设置,电芯单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电芯单体沿厚度方向和/或长度方向排列,第一热交换结构件的数量与电芯单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第一热交换结构件的第二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连通,其中,高度方向为电芯单体的高度所在的方向,厚度方向为电芯单体的厚度所在的方向。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空腔沿长度方向贯穿电芯单体本体,电芯单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电芯单体沿长度方向排列成电芯串,第一热交换结构件依次穿过位于同一个电芯串中的各电芯单体的中空腔,长度方向为电芯单体的长度所在的方向。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容纳腔中的第二热交换结构件,第二热交换结构件位于电芯单体的外侧且与电芯单体本体的外侧表面相贴合,第二热交换结构件内设置
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三流道,第三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连通。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
[0012]电池外壳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分别设置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上;或者,
[0013]电池外壳包括上盖板,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均设置在上盖板上。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组还包括防爆泄压阀,防爆泄压阀设置在电芯单体外壳上并与容纳腔连通,容纳腔为封闭式容纳腔,防爆泄压阀用于当容纳腔内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开启进行泄压。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爆泄压阀与集流管出口设置在电池外壳的同一侧。
[0016]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池组。
[0017]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池包。
[0018]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内第二流道的热交换介质可以与电芯单体的中部进行热交换,更好地调节电芯单体中部的温度,从而可以更好地调节电芯单体整体的温度,提高热管理效率。
[0019]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20]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
[0021]图1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B为图1A所示电池组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B为图2A所示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电池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4A为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4B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组的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6A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电池组中容纳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6B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电池组中容纳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6B中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8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中容纳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A为一种电芯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B为一种电芯单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C为另一种电芯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电池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9]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包的一种管路连接示意图;
[0040]图1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包的一种管路连接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
[0042]10、电池组;11、电池外壳;111、第一盖板;112、第二盖板;113、壳体;114、集流管进口;115、集流管出口;116、第一极柱;117、第二极柱;118、上盖板;121、电芯单体;122、连接条;123、连接筋;13、支撑板;14、第一热交换结构件;15、防爆泄压阀;16、第二热交换结构件;20、电池包;21、电池组阵列;22a/22b、热交换板;23、第一进口端;24、第一出口端;25、第一排管;251、第一进入口;252、第一排出口;26、第二排管;261、第二进入口;262、第二排出口;27、第二进口端;28、第二出口端;31、第一阀门;32a/32b、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以及位于所述电池外壳内的容纳腔,所述电池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的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和至少一个电芯单体,所述电芯单体包括电芯单体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电芯单体本体内的中空腔,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件位于所述中空腔,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内设置有供热交换介质流通的第二流道,所述电池组还包括集流管进口和集流管出口,所述集流管进口和所述集流管出口均设置在所述电池外壳上,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集流管进口和所述集流管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件与所述中空腔相匹配,以使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件在所述中空腔内与所述电芯单体本体的内侧表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电芯单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芯单体沿厚度方向和/或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件的数量与所述电芯单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件的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集流管进口和所述集流管出口连通,其中,所述高度方向为所述电芯单体的高度所在的方向,所述厚度方向为所述电芯单体的厚度所在的方向,所述长度方向为所述电芯单体的长度所在的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电芯单体本体,所述电芯单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芯单体沿长度方向排列成电芯串,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重科冯帅
申请(专利权)人:华人运通山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