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102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三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合时所确定的内部空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具有位于其内部的突出部。第三壳体具有两个开口和至少二个孔。U型滑板的两臂经由两个开口,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第三壳体内。当第三壳体位于内部空间时,通过第三壳体的两孔,U型滑板的两臂部的狭长缝分别容纳第一和第二壳体的突出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特别是涉及用于手机的可替换的壳体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装置日益盛行。例如用于移动通信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已经广为大众所使用。除了通信功能外,其他的附加功能如可以随喜好更换壳体组件,也成为消费者选购手机时的考虑因素。一般可更换壳体的手机具有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一壳体具有卡勾,另一壳体具有相对应凹口。通过卡勾和凹口的搭配,使壳体可手动拆开并更换。但是这样的设计,使拆装的方便性和壳体组合时的稳定性不能同时达到。例如为了拆装方便,将卡勾的延伸部做得较短,以便能容易地自凹口拆离。但是当卡勾的延伸部较短时,卡勾容易自凹口脱离。为避免卡勾自凹口脱离,可将延伸部做得较长。但是这样在更换壳体时卡勾将难以自凹口拆离,造成使用者使用时的不便。因此如何同时兼顾拆装的方便性和壳体组合时的稳定性,为设计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所必须考量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尤其是可替换的壳体组件,如用于手机的可替换的壳体组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U型滑板。当便携式电子装置是手机时,第三壳体是手机的一模块。第一壳体具有两个侧边部,两个侧边部分别具有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的第一突出部。第二壳体具有两个侧边部,两个侧边部分别具有位于第二壳体内部的第二突出部。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限定一内部空间。第三壳体位于内部空间,第三壳体具有两个开口和至少二个孔。U型滑板具有大致平行的二臂部。二臂部分别具有第一供容纳第一突出部的狭长缝以及供容纳第二突出部的第二狭长缝。U型滑板的两臂通过两个开口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第三壳体内。当第三壳体位于内部空间时,通过第三壳体的孔,U型滑板的两臂部的第一狭长缝分别容纳第一突出部,两臂部的第二狭长缝分别容纳第二突出部。U型滑板可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在U型滑板的两臂部分别具有一凸台,第三壳体具有相对应于两凸台的至少两凹口。当壳体组件组装完成时,凸台位于凹口内,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合。U型滑板可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来代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通过开口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第三壳体内。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分别具有容纳第一突出部的第一狭长缝以及容纳第二突出部的第二狭长缝。当第三壳体位于内部空间时,经由第三壳体的孔,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第一狭长缝容纳第一突出部,第二狭长缝容纳第二突出部。第一和第二滑板可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分别具有一凸台,第三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对应于两凸台的凹口。当壳体组件组装完成时,凸台位于凹口内,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合。附图说明图1是以手机为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手机模块的部件分解图;图3A、图3B和图3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壳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U型滑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示意图;图6A和图6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U型滑板的狭长缝容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突出部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手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其利用滑板固定壳体组件的方式使壳体组件容易进行拆卸。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组件适合做为可替换的壳体组件,使用者可根据喜好更换壳体组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的示意图,其以手机为例。第三壳体30是手机模块,其壳体可由第三壳体前盖302和第三壳体后盖304构成。U型滑板50以可滑动方式设置于第三壳体30内。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构成手机的外侧壳体。当手机更换壳体组件时,即可更换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手机模块的部件分解图。手机模块包括公知的手机元件,如键盘402、印刷电路板404和其上的液晶显示板406、天线408和电池410等。以上元件与第三壳体前盖302和第三壳体后盖304组成如图1所示的第三壳体30,键盘402也可不包括在第三壳体30内。即键盘402可设置于印刷电路板404上,并且延伸出第三壳体前盖302,如图1所示。键盘402也可以设置于第三壳体前盖302上方,再用第一壳体10固定。这样在更换第一壳体10时也可以更换键盘402。图3A和3B为第三壳体前盖302的示意图,第三壳体前盖302具有孔306和开口310。图3C为第三壳体后盖的示意图,第三壳体后盖304具有孔308和开口312。图4为U型滑板50的示意图。U型滑板50的两臂分别具有第一狭长缝502和第二狭长缝504。当第三壳体前盖302和后盖304组装后,U型滑板50的两臂经由开口310和312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第三壳体内,如图1所示。U型滑板50可包括多个勾状体508,使用者容易握持滑动U型滑板50。图5是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内部示意图。第一壳体10具有两侧边部102和104,并且分别具有第一突出部106。第二壳体20具有两侧边部202和204,并且分别具有第二突出部206。第一壳体10可具有卡勾108,第二壳体可具有卡勾208。当第一壳体108与第二壳体208组合时,将第一卡勾108和第二卡勾208连接。参考图3A至图5,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结合时具有一内部空间。将第三壳体30置于该内部空间,滑动U型滑板50以便固定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此时U型滑板50上的第一狭长缝502和通孔306容纳位于第一壳体10中的第一突出部106,U型滑板50上的第二狭长缝504和通孔308容纳位于第二壳体20的第二突出部206,如图6A和6B所示。图6A是第三壳体30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所组成的内部空间时,第一狭长缝502和第二狭长缝504与第一突出部106和第二突出部206的结合关系图。滑动U型滑板50使第一狭长缝502容纳第一突出部106,第二狭长缝504容纳第二突出部206,如图6B所示,此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组装完成。如上所述的壳体组件可包括几种固定装置。参考图3A至图3C,第三壳体前盖302具有凹口314,第三壳体后盖304具有凹口316。图4中的U型滑板具有凸台510。当狭长缝502和504分别容纳第一突出部106和第二突出部206时,凸台510位于相对的凹口314和316中,使固定U型滑板50不能相对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滑动。参考图5,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扣勾110,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扣勾210。参考图4,U型滑板具有卡榫506。当第一狭长缝502和第二狭长缝504分别容纳第一突出部106和第二突出部206时,第一扣勾110和第二扣勾210分别固定相对应的卡榫506,使固定U型滑板50不能相对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滑动。以上所述的固定装置可选择性地使用一种或两种,使U型滑板50在壳体组件组装时不可随意滑动。图4所示的U型滑板,可用如图7所示的第一滑板602和第二滑板604代替。第一滑板602和第二滑板604分别经由开口310和312以可滑动方式安置在第三壳体30内。第一滑板602和第二滑板604分别具有第一狭长缝606和第二狭长缝608,以便容纳第一壳体10的第一突出部106和第二壳体20的第二突出部206。容纳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包括:一第一壳体,具有两个侧边部,所述两个侧边部分别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一第一突出部;一第二壳体,具有两个侧边部,所述两个侧边部分别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一第二突出部,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装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限定一内部空间;一第三壳体,位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第三壳体具有两个开口槽和至少二个孔;和一U型滑板,具有二臂部,所述二臂部分别都具有一容纳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一狭长缝以及容纳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一第二狭长缝,所述U型滑板的两臂经由所述两个开口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三壳体内,其中,当第三壳体位于所述内部空间时,所述U型滑板的两臂部的第一狭长缝通过所述孔分别容纳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两臂的第二狭长缝通过所述孔分别容纳所述第二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