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04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包括推杆腔组件和负载腔组件,推杆腔组件通过第一油路与负载腔组件相通,第一油路通过第二油路与储液罐相通,负载腔组件通过第三油路与储液罐相通,第二油路上设有开关装置,开关装置能够控制第二油路的通断,当开关装置关闭时,储液罐内的油可通过第二油路和第一油路进入负载腔组件和推杆腔组件的内部,当开关装置打开时,推杆腔组件内的油能够在踩踏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油路进入负载腔组件的内部形成踏板感,负载腔组件内的油能够在踩踏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三油路回到储液罐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满足踏板感曲线的前提下,液压原理更简单,加工难度更低,使用的零部件种类及数量更少,成本更低。成本更低。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整车制动系统中,制动踏板力反馈即踏板感是驾驶者对整车印象评价的一个非常直观维度,踏板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整车品质的评价。
[0003]市场上的制动踏板模拟器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弹簧模拟踏板感,通过更换不同刚度的弹簧模拟不同踏板感,此方案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弹簧刚度非常线性,导致驾驶员主观感受较差。另一类是液压踏板感模拟器,液压模拟器基本实现方式为踏板踩压液压密封腔体,产生液压力通过液压管路传递至另一个液压密封腔,挤压其中的负载结构,例如橡胶、弹簧等,此方案的踏板感感受较为真实,也会提供很好的回位迟滞力,但是液压回路复杂,产品质量大,零部件加工难度高,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在满足踏板感曲线的前提下,液压原理更简单,加工难度更低,成本更低。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包括推杆腔组件和负载腔组件,所述推杆腔组件用于将驾驶员的踩踏力传递至所述负载腔组件,所述负载腔组件能够在所述踩踏力的作用下形成踏板感,所述推杆腔组件通过第一油路与所述负载腔组件相通,所述第一油路通过第二油路与储液罐相通,所述负载腔组件通过第三油路与所述储液罐相通,所述第二油路上设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油路的通断,当所述开关装置关闭时,所述储液罐内的油可通过所述第二油路和所述第一油路进入所述负载腔组件和所述推杆腔组件的内部,当所述开关装置打开时,所述推杆腔组件内的油能够在所述踩踏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一油路进入所述负载腔组件的内部形成踏板感,所述负载腔组件内的油能够在所述踩踏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三油路回到所述储液罐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推杆腔组件包括推杆腔,所述负载腔组件包括第一负载腔和第二负载腔,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与所述推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负载腔连通,所述第三油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三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载腔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推杆腔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法兰、推杆活塞、推杆座、推杆、调整叉、第一弹簧、以及弹簧座,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内部中空,所述推杆活塞的一端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内部,所述推杆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固定,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调整叉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推杆活塞与所述第一壳体法兰内部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推杆座的一端与所述推杆活塞的内部固定;所述推杆活塞的一端与所述推杆座的外周、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推杆腔;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外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
法兰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抵接,踩踏力能够通过所述调整叉、所述推杆传递至所述推杆座,带动所述推杆活塞和所述弹簧座向所述推杆腔移动,撤去踩踏力后,所述推杆活塞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下复位。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推杆活塞的一端通过第一密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内壁抵接,所述推杆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形成所述推杆腔,所述推杆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油路内的油可通过所述第一油孔进入所述推杆腔内,在所述推杆活塞的挤压下,所述推杆腔内的油也可以通过所述一油孔进入所述第一油路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负载腔组件包括第二壳体法兰、负载活塞、堵头、阻尼元件、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壳体法兰的内部中空,所述堵头的内部中空,所述第二壳体法兰与所述堵头之间通过第四密封件密封连接形成密封腔室;所述负载活塞的一端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法兰的内部,所述负载活塞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壳体法兰的外部;所述负载活塞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法兰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负载腔,所述负载活塞的另一端与所述堵头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负载腔;所述阻尼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负载活塞的内部抵接,所述阻尼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堵头的内部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阻尼元件的外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负载活塞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堵头的内部抵接,所述负载活塞可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下复位。
[0010]进一步地,所述负载活塞通过第五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壳体法兰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五密封件将密封腔室分成所述第一负载腔和所述第二负载腔室,所述第一负载腔室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第二负载腔室与所述第三油路连通,所述负载活塞移动至所述第五密封件脱离所述第二壳体法兰的内壁时,所述第一负载腔与所述第二负载腔相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法兰的一侧通过第六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油路贯穿所述第一壳体法兰和所述第二壳体法兰,所述第一油路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推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负载腔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油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壳体法兰与所述第二壳体法兰中的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开关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法兰内的所述第二油路上,其包括线圈组件和电磁阀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法兰上,所述电磁阀组件安装在所述线圈组件的内部,所述线圈组件通电,所述电磁阀组件打开,所述第二油路不通油,所述线圈组件断电,所述电磁阀组件关闭,所述第二油路通油。
[0013]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上设有油嘴,所述油嘴与所述第二负载腔连通,所述第三油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油嘴与所述第二负载腔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法兰底部还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底部,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壳体法兰的底部之间还安装有第三密封件,所述限位板能够对所述推杆座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板上还安装有磁条,所述磁条能够将所述推杆座的移动数据传递出去。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通过三条油路的设计将推杆腔、第一负载腔、第二负载腔之间连通,形成完整的踏板力传递,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储液罐与推杆腔之间的
补偿油路,在满足踏板感曲线的前提下,液压原理更简单,使用零部件更少,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也有所降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的液压原理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的爆炸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推杆活塞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推杆座的剖视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调整叉、推杆、推杆座、推杆活塞以及弹簧座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0

推杆腔组件;11

第一壳体法兰;12

推杆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板感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腔组件(10)和负载腔组件(20),所述推杆腔组件(10)用于将驾驶员的踩踏力传递至所述负载腔组件(20),所述负载腔组件(20)能够在所述踩踏力的作用下形成踏板感,所述推杆腔组件(10)通过第一油路(31)与所述负载腔组件(20)相通,所述第一油路(31)通过第二油路(32)与储液罐(40)相通,所述负载腔组件(20)通过第三油路(33)与所述储液罐(40)相通,所述第二油路(32)上设有开关装置(50),所述开关装置(50)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油路(32)的通断,当所述开关装置(50)关闭时,所述储液罐(40)内的油可通过所述第二油路(32)和所述第一油路(31)进入所述负载腔组件(20)和所述推杆腔组件(10)的内部,当所述开关装置(50)打开时,所述推杆腔组件(10)内的油能够在所述踩踏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一油路(31)进入所述负载腔组件(20)的内部形成踏板感,所述负载腔组件(20)内的油能够在所述踩踏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第三油路(33)回到所述储液罐(40)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感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腔组件(10)包括推杆腔(18),所述负载腔组件(20)包括第一负载腔(26)和第二负载腔(27),所述第一油路(31)的一端与所述推杆腔(18)连通,所述第一油路(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负载腔(26)连通,所述第三油路(33)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40)连通,所述第三油路(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载腔(27)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感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腔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法兰(11)、推杆活塞(12)、推杆座(13)、推杆(14)、调整叉(15)、第一弹簧(16)、以及弹簧座(161),所述第一壳体法兰(11)的内部中空,所述推杆活塞(12)的一端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法兰(11)的内部,所述推杆活塞(12)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161)固定,所述推杆(14)的一端与所述调整叉(15)连接,所述推杆(14)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座(13)的一端连接;所述推杆座(1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推杆活塞(12)与所述第一壳体法兰(11)内部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推杆座(13)的一端与所述推杆活塞(12)的内部固定;所述推杆活塞(12)的一端与所述推杆座(13)的外周、所述第一壳体法兰(11)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推杆腔(18);所述第一弹簧(16)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法兰(11)的外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法兰(11)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161)抵接,踩踏力能够通过所述调整叉(15)、所述推杆(14)传递至所述推杆座(13),带动所述推杆活塞(12)和所述弹簧座(161)向所述推杆腔(18)移动,撤去踩踏力后,所述推杆活塞(12)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16)的弹力下复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感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活塞(12)的一端通过第一密接件(61)与所述第一壳体法兰(11)的内壁抵接,所述推杆座(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件(62)与所述第一壳体法兰(11)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件(61)与所述第二密封件(62)之间形成所述推杆腔(18),所述推杆腔(18)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油孔(311),所述第一油路(31)内的油可通过所述第一油孔(311)进入所述推杆腔(18)内,在所述推杆活塞(12)的挤压下,所述推杆腔(18)内的油也可以通过所述一油孔(311)进入所述第一油路(31)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感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腔组件(20)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喆朱心放高昌晟刘河东何世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