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肋梁叠合拱形板壳的制造方法及拱形板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肋梁叠合拱形板壳的制造方法及拱形板壳。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造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装配式建造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地铁站等一些公共建筑采用弧形等异形结构形式,对于弧形、异形的结构如果现场支护模板进行浇筑,模板的支撑较为困难,模板的曲率难以控制,导致浇筑后的结构质量难以控制;另外结构较大时模板一般需要拼接,如此导致浇筑后可能存在明显板缝线。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场地外预制拱顶运到场地进行拼装的方式进行建造,如此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传统的预制方式采用胶合板拼接模板进行浇筑,但是曲率控制较难,预制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一致性,不利于现场拼接,且模板基本上使用一次以后就会报废,产生大量工业垃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肋梁叠合拱形板壳的制造方法及拱形板壳,结合了梁和板的结构,将顶板和梁均采用叠合板形式预制从而降低了构件整体的重量,方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肋梁叠合拱形板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套使用预制肋梁叠合拱形板壳预制的模具,模具包括底模、端模、肋梁侧模、板壳侧模、定位架;底模、肋梁侧模、板壳侧模对应肋梁叠合拱形板壳的拱形设有线型;两个所述端模安装在底模的两端,在底模的上方安装定位架,定位架支撑在底模的上方两侧,板壳侧模设置在底模的两侧,底模两侧的板壳侧模和底模两端的端模围合形成底板预制模壳;肋梁侧模通过定位架悬空设置在底模的上方,所述肋梁侧模和底模两端的端模围合形成肋梁预制模壳,所述底板预制模壳和肋梁预制模壳连通;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绑扎钢筋骨架,钢筋骨架对应肋梁区域设置预留筋;步骤2、先将两个所述端模拼装在底模的两端,然后将钢筋骨架整体吊至底模上,然后安装板壳侧模;步骤3、肋梁侧模和定位架预先连接一体,然后将定位架安装固定在底模上;步骤4、模具拼装完成后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先向肋梁预制模壳中浇筑混凝土,再向底板模壳中浇筑混凝土;步骤5、浇筑完成后板壳上端面区域和肋梁上端面区域分别进行拉毛处理;步骤6、待混凝土固化养护完成后拆除模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肋梁叠合拱形板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钢筋桁架,钢筋桁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以及设置在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之间的腹杆钢筋,腹杆钢筋呈波纹状弯折,腹杆钢筋波纹的波峰位置与上弦钢筋或下弦钢筋固定连接,若干钢筋桁架平行设置,所述下弦钢筋之间连接有板底纵筋,所述板底纵筋与下弦钢筋交叉设置;钢筋桁架两端的下方还安装有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安装位置的区域板底纵筋从钢筋网片下方穿过,钢筋网片与下弦钢筋和板底纵筋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肋梁叠合拱形板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还包括肋梁钢筋骨架,所述肋梁钢筋骨架包括肋梁箍筋、构造筋;若干肋梁箍筋平行设置,所述肋梁箍筋靠近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分别连接有穿设于肋梁箍筋内部的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的直径大于板底钢筋的直径;靠近所述肋梁箍筋下端位置的纵向钢筋从下弦钢筋下方穿过并与下弦钢筋交叉固定连接;所述肋梁箍筋靠近中部区域还设有穿过肋梁箍筋内部的肋梁腹筋,所述构造筋设置在肋梁箍筋的侧面并与肋梁腹筋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肋梁叠合拱形板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荣,刘殿生,朱敏涛,陆峰,吴晨磊,田颖钱,白洲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