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011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登车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包括登车桥主体,所述登车桥主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收纳槽,两个所述收纳槽的内侧转动等距离排列的支杆,所述登车桥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护栏杆,所述支杆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均匀分布的蜗轮齿,所述登车桥主体上穿插有与其转动连接有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插于收纳槽的内侧,所述调节杆上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蜗杆,所述蜗杆的顶部通过蜗轮齿与相邻的支杆传动连接,所述登车桥主体的底部嵌设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导管与调节杆相连。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防护结构进行调节,满足防护目的的同时,降低防护结构的使用局限性并提高实用性。构的使用局限性并提高实用性。构的使用局限性并提高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登车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登车桥是用于叉车与货车之间的搭桥设备,方便装卸货物,一般分为移动登车桥和固定登车桥,装卸货平台在现代物流现场已是一种非常易见的结构形式,它是企业物流链的起点与终点,是企业快速、安全周转产品及货物的一个装卸货操作平台,而登车桥板是登车桥的主体结构。
[0003]现有的登车桥板上的护栏大多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焊接,无法对护栏进行调节,导致在一些环境下,护栏可能会导致登车桥板无法使用,使用局限性大,且周转存放时,突出的护栏也会造成影响,且现有的登车桥上的防滑纹路无法进行调节,实用性不足,故而提出了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来解决该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包括登车桥主体,所述登车桥主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收纳槽,两个所述收纳槽的内侧转动等距离排列的支杆,所述登车桥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护栏杆,所述支杆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均匀分布的蜗轮齿,所述登车桥主体上穿插有与其转动连接有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插于收纳槽的内侧,所述调节杆上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蜗杆,所述蜗杆的顶部通过蜗轮齿与相邻的支杆传动连接,所述登车桥主体的底部嵌设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导管与调节杆相连。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支杆包含有支撑主管,所述支撑主管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收纳槽的内侧,所述支撑主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护栏杆铰接,所述蜗轮齿一体成型于支撑主管的底端,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导管与支撑主管的内部相连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登车桥主体的底部铰接有支架与,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支架的形状呈H形,所述支架的底端交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增摩板。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登车桥主体上开设有防滑网格槽,所述防滑网格槽的内侧安装有填充块,所述填充块的底部与防滑网格槽的内底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液压块,所述液压油缸通过导管与液压块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液压块包含有收纳块,所述收纳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填充块固定连接。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本方案,根据使用登车桥主体的需求,可旋转调节杆,带动调节杆上的蜗杆进行转动,利用蜗杆与蜗轮齿的传动连接,带动支杆旋转,同侧的多个支杆同步旋转,能够将护栏杆抬起并伸出收纳槽,从而在登车桥主体的两个侧形成防护栏,达到防护的目的,同时根据装卸物料的大小以及环境需求,能够通过液压油缸调整支杆的长度,进而改变护栏杆的高度,在使用完成后能够将护栏杆收回至收纳槽的内侧,避免登车桥主体的顶部存在突出物,方便对登车桥主体的周转使用与存放,使用实用性更强,局限性更小。
[0019]本方案,当需要登车桥主体的顶部表面防止打滑时,液压块收缩,能够带动填充块下移,从而利用防滑网格槽增加与物料或叉车等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打滑现象发生,同时根据使用需求,如向下卸除物料时,液压块扩张,带动填充块上移调补防滑网格槽的顶部空气,从而达到登车桥主体表面平整的作用,方便物料的下滑卸料,保证使用安全性的同时,能够进行调整,使用局限性更小,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收纳槽的局部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填充块与液压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
[0025]1、登车桥主体;2、收纳槽;3、支杆;31、支撑主管;32、连接杆;4、护栏杆;5、蜗轮齿;6、调节杆;7、蜗杆;8、液压油缸;9、支架;10、液压杆;11、支撑板;12、橡胶增摩板;13、防滑网格槽;14、填充块;15、液压块;151、收纳块;152、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中,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包括登车桥主体1,登车桥主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收纳槽2,两个收纳槽2的内侧转动等距离排列的支杆3,登车桥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护栏杆4,支杆3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均匀分布的蜗轮齿5,登车桥主体1上穿插有与其转动连接有的调节杆6,调节杆6穿插于收纳槽2的内侧,调节杆6上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蜗杆7,蜗杆7的顶部通过蜗轮齿5与相邻的支杆3传动连接,登车桥主体1的底部嵌设有液压油缸8,液压油缸8通过导管与调节杆6相连。
[0028]本技术中,根据使用登车桥主体1的需求,可旋转调节杆6,带动调节杆6上的蜗杆7进行转动,利用蜗杆7与蜗轮齿5的传动连接,带动支杆3旋转,同侧的多个支杆3同步旋转,能够将护栏杆4抬起并伸出收纳槽2,从而在登车桥主体1的两个侧形成防护栏,达到防护的目的,同时根据装卸物料的大小以及环境需求,能够通过液压油缸8调整支杆3的长
度,进而改变护栏杆4的高度,在使用完成后能够将护栏杆4收回至收纳槽2的内侧,避免登车桥主体1的顶部存在突出物,方便对登车桥主体1的周转使用与存放,使用实用性更强,局限性更小。
[0029]请参阅图1~3,其中:支杆3包含有支撑主管31,支撑主管31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收纳槽2的内侧,支撑主管3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顶端与护栏杆4铰接,蜗轮齿5一体成型于支撑主管31的底端,液压油缸8通过导管与支撑主管31的内部相连通。
[0030]本技术中,液压油缸8工作通过导管向支撑主管31的内部冲油或抽油,会改变连接杆32的延伸长度,从而改变支杆3的整体长度,方便了使用者的调节使用。
[0031]请参阅图2,其中:登车桥主体1的底部铰接有支架9与液压杆10,液压杆10的另一端与支架9转动连接。
[0032]本技术中,通过液压杆10工作,能够带动支架9进行翻转,在登车桥主体1使用时,将支架9放下与地面接触,能够起到对登车桥主体1的稳定作用,提高登车桥主体1的使用安全性。
[0033]请参阅图2,其中:支架9的形状呈H形,支架9的底端交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增摩板12。
[0034]本技术中,利用支撑板11增加与地面之间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包括登车桥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桥主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收纳槽(2),两个所述收纳槽(2)的内侧转动等距离排列的支杆(3),所述登车桥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护栏杆(4),所述支杆(3)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均匀分布的蜗轮齿(5),所述登车桥主体(1)上穿插有与其转动连接有的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穿插于收纳槽(2)的内侧,所述调节杆(6)上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蜗杆(7),所述蜗杆(7)的顶部通过蜗轮齿(5)与相邻的支杆(3)传动连接,所述登车桥主体(1)的底部嵌设有液压油缸(8),所述液压油缸(8)通过导管与调节杆(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型登车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3)包含有支撑主管(31),所述支撑主管(31)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收纳槽(2)的内侧,所述支撑主管(3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的顶端与护栏杆(4)铰接,所述蜗轮齿(5)一体成型于支撑主管(31)的底端,所述液压油缸(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兆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阳特液压登车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