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29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池体,沉淀池池体的周侧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保温壳体,沉底池池体的顶部设置有池盖,沉淀池池体为钢结构;保温壳体与沉淀池池体固定连接,保温壳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固定连接的加热层、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池盖与沉淀池池体可拆卸连接,池盖为保温池盖。本申请通过在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壳体,在池体的顶部设置有保温池盖,避免了在冬季由于结冰导致沉淀池无法使用;保温壳体包括加热层、第一保温层以及第二保温层,加热层实现当温度过低时可进行加热,第一保温层内填充有泡沫,降低了池体的总重量,第二保温层为混凝土结构,保温的同时提高了沉淀池池体的力学性能。温的同时提高了沉淀池池体的力学性能。温的同时提高了沉淀池池体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常用的泥水分离装置,大体可分为竖流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以及辐流式沉淀池,应用范围各有不同。沉淀时间越长,泥水分离越彻底,出水就越清澈,因此,沉淀池的性能对出水水质有直接影响,现有的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大多通过斜管沉淀池进行处理,但是在北方城市由于冬季温度较低造成沉淀池内的污水易结冰,导致无法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的小规模沉淀池在冬季结冰无法使用的问题,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具体方案为:
[0004]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池体,
[0005]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周侧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保温壳体,所述沉底池池体的顶部设置有池盖,所述沉淀池池体为钢结构;
[0006]所述保温壳体与沉淀池池体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壳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固定连接的加热层、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
[0007]所述池盖与沉淀池池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池盖为保温池盖。
[0008]优选的,所述加热层内设置有热电丝和导热材料,
[0009]所述导热材料填充整个加热层;
[0010]所述热电丝间隔插入导热材料内。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内填充有保温棉,
[0012]所述第二保温层内填充有混凝土。
[0013]优选的,所述沉淀池池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以及第三池体,
[0014]所述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以及第三池体的顶部高度从内到外呈递减,所述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以及第三池体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齿形堰板,所述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泥口和第二排泥口;
[0016]所述第三池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0017]所述齿形堰板分别沿着与第一池体以及第二池体周向设置,且分别与第一池体以及第二池体固定连接;
[0018]所述保温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池体的周侧以及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的底部。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池体、第二池体以及第三池体的连接处均倒有圆角。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池体呈锥形,
[0021]所述锥形的口径从下到上依次变大。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泥口和第二排泥口分别设置有挡泥板,
[0023]所述排水口设置有排水阀;
[0024]所述挡泥板和排水阀分别与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可拆卸连接。
[0025]优选的,所述挡泥板和排水阀外上分别包覆有保温层,
[0026]所述保温层包裹在所述挡泥板和排水阀外;
[0027]所述保温层内填充有保温海绵。
[0028]优选的,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用于架设所述钢混结构沉淀池架,
[0029]所述支座包括连接架以及设置在连接架底部的若干支腿;
[0030]所述支腿与连接架固定连接;
[0031]所述连接架与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混结构沉淀池的底部。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3]本申请通过在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壳体,在池体的顶部设置有保温池盖,避免了在冬季由于结冰导致沉淀池无法使用;
[0034]其中保温壳体包括加热层、第一保温层以及第二保温层,通过设置加热层实现当温度过低时可进行加热,第一保温层内填充有泡沫,保温的同时降低了池体的总重量,第二保温层为混凝土结构,保温的同时提高了沉淀池池体的力学性能。
[003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剖面图;
[003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仰视轴测图;
[003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池体俯视轴测图,
[0040]其中,1

第一池体,2

第二池体,3

第三池体,4

齿形堰板,5

支座,6

第二排泥口,7

第一出泥口,8

加热层,9

第一保温层,10

第二保温层,11

池盖,12

第一排泥口,13

保温层,14

泥水混合物入口,15

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2]根据附图1

3所示的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池体,
[0043]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周侧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保温壳体,所述沉底池池体的顶部设置有池盖11,所述沉淀池池体为钢结构;
[0044]所述保温壳体与沉淀池池体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壳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固定连接的加热层8、第一保温层9和第二保温层10;
[0045]所述池盖11与沉淀池池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池盖11为保温池盖11。
[004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层8内设置有热电丝和导热材料,
[0047]所述导热材料填充整个加热层8;
[0048]所述热电丝间隔插入导热材料内。
[004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层9内填充有保温棉,
[0050]所述第二保温层10内填充有混凝土。
[0051]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池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以及第三池体3,
[0052]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以及第三池体3的顶部高度从内到外呈递减,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以及第三池体3固定连接;
[0053]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齿形堰板4,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泥口12和第二排泥口6;
[0054]所述第三池体3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5;
[0055]所述齿形堰板4分别沿着与第一池体1以及第二池体2周向设置,且分别与第二池体2以及第三池体3固定连接;
[0056]所述保温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池体3的周侧以及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的底部。
[0057]需要说明的是,保温壳体覆盖在整个沉淀池池体的周侧和底部,即固定连接在第三池体3的周侧的外部,以及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以及第三池体3底部的外侧,由于本申请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池体,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周侧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保温壳体,所述沉淀池池体的顶部设置有池盖(11),所述沉淀池池体为钢结构;所述保温壳体与沉淀池池体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壳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固定连接的加热层(8)、第一保温层(9)和第二保温层(10);所述池盖(11)与沉淀池池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池盖(11)为保温池盖(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8)内设置有热电丝和导热材料,所述导热材料填充整个加热层(8);所述热电丝间隔插入导热材料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9)内填充有保温棉,所述第二保温层(10)内填充有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结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池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以及第三池体(3),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以及第三池体(3)的顶部高度从内到外呈递减,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以及第三池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齿形堰板(4),所述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泥口(12)和第二排泥口(6);所述第三池体(3)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大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