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66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三个池体的水平高度呈阶梯式逐渐降低,三个池体均包括四个侧壁和一个底板,三个池体的底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池体1紧靠所述第二池体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12,所述第二池体2紧靠所述第三池体3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2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沉淀池,通过多级池体进行沉淀后,可以比较彻底地实现污泥和水的分离,分离出来的水清澈度较高,可以继续用于清洗建筑原材料。经过沉淀的污泥也具有较低的含水量,提高下一个压泥环节的工作效率。提高下一个压泥环节的工作效率。提高下一个压泥环节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很多大型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在生产建筑材料时,会对原材料进行清洗等预处理程序。清洗原材料会产生大量污水,污水中含有泥沙等物质,如果将污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环境治理要求。大多数建筑材料加工企业都很将污水进行简单的沉淀后,将污泥和水分开离再分别处理。目前现有的沉淀工序只是简单沉淀一次,然后处理沉淀物,并将沉淀后的水进行排放。这样处理的问题在于:一是只经过一次沉淀并不能完全将污水中的杂质处理干净,沉淀物不够粘稠时就进行处理,处理效率不高。二是只经过一次沉淀,水中的杂质并不能处理的很干净,处理过的水还是比较浑浊,不便于再利用。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次沉淀不能完全将污水中的杂质处理干净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三个池体的水平高度呈阶梯式逐渐降低,三个池体均包括四个侧壁和一个底板,三个池体的底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池体1紧靠所述第二池体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12,所述第二池体2紧靠所述第三池体3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22。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池体1的一个侧壁在靠近底板的位置设置第一污泥排出口11。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池体2的一个侧壁在靠近底板的位置设置第二污泥排出口21。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池体3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清水排出口31。
[0009]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沉淀池还包括第一抽泥管13,第一抽泥管13的一端与第一污泥排出口11密封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沉淀池还包括第二抽泥管23,第二抽泥管23的一端与第二污泥排出口21密封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沉淀池还包括抽水管32,抽水管的一端与清水排出口31密封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沉淀池嵌入地面以下,或者设置于地面之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12的长度小于等于其所在侧壁的宽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22的长度小于等于其所在侧壁的宽度。
[0015]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通过多级池体进行沉淀后,可以比较彻底地实现污泥和水的分离,分离出来的水清澈度较高,可以继续用于清洗建筑原材料。经过沉淀的污泥也具有较低的含水量,提高下一个压泥环节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9]1:第一池体,11:第一污泥排出口,12:第一开口,13:第一抽泥管,2:第二池体,21:第二污泥排出口,22:第二开口,23:第二抽泥管,3:第三池体,31:清水排出口,32: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三个池体的水平高度呈阶梯式逐渐降低,三个池体均包括四个侧壁和一个底板,三个池体的底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第一池体1紧靠第二池体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12,第二池体2紧靠第三池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22。
[0023]第一开口12的长度小于等于其所在侧壁的宽度,第二开口22的长度小于等于其所在侧壁的宽度。
[0024]进一步的,第一池体1的一个侧壁在靠近底板的位置设置第一污泥排出口11。设置污泥排出口11的有益效果在于:污水在第一池体1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污泥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沉于池底,要将污泥从池底抽出,可以从第一池体1的顶部伸一条管路到池底,开启抽气机对管路进行抽气,将污泥从第一池体1的池底抽出。上述方式也能完成抽污泥的工作,但有一个缺点:管路需要绕至第一池体顶部再伸入池底才能完成抽泥的动作,会造成管路将管路特别长,而且管路混乱,影响美观。如果在第一池体1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一污泥排出口,将管路连接到污泥排出口并密封好连接部位,再进行抽污泥的动作,这样可以节省管路长度,也便于布置管路位置。
[0025]进一步的,第二池体2的一个侧壁在靠近底板的位置设置第二污泥排出口21。设置第二污泥排出口的原因与第一污泥排出口相同,在此不赘述。经过第一池体沉淀后,流入第二池体的污水相对是比较清澈的,但还存在一定的沉淀物,再第二池体再继续沉淀一段时间后,第二池体仍然会沉积污泥,因此也需要对第二池体沉淀的污泥进行抽取。
[0026]进一步的,第三池体3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清水排出口31。经过实践证明,当污水依次经过第一池体沉淀、第二池体沉淀后,再流入第三池体的水是比较清澈的,可以循环再利用的。用管路将清水从清水排除口31排出后,可以重新进入对原料的清洗环节,重复利用水资源,起到节约资源的有益效果。
[0027]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沉淀池还包括第一抽泥管13,第一抽泥管的一
端与第一污泥排出口11密封连接。
[0028]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沉淀池还包括第二抽泥管23,第二抽泥管的一端与第二污泥排出口21密封连接。
[0029]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沉淀池还包括抽水管32,抽水管的一端与清水排出口31密封连接。
[0030]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沉淀池的工作过程为:清洗过原材料的污水从池体1的顶部流入池体1内,随着时间的流逝,池体1内的污水的水位逐渐上升,并且其中的污泥等杂质逐渐沉淀在池体1底部。当池体1内的污水超过第一开口12的高度时,经过第一次沉淀的水经第一开口流入池体2内。随着时间推移,流入池体2的水再次经过沉淀,在池体1没能沉淀的杂质在池体2内沉淀,对池体2内的水进一步的过滤。经过2次沉淀后,污水基本已经是比较清澈的水了。当池体2内的水位越过第二开口的高度时,池体2内的水流入池体3,此时的水已经基本达到清澈见底,可以回收再利用了。在沉淀的过程中,用抽气系统将池体1和池体2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和第三池体(3),三个池体的水平高度呈阶梯式逐渐降低,三个池体均包括四个侧壁和一个底板,三个池体的底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第一池体(1)紧靠所述第二池体(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12),所述第二池体(2)紧靠所述第三池体(3)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的一个侧壁在靠近底板的位置设置第一污泥排出口(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体(2)的一个侧壁在靠近底板的位置设置第二污泥排出口(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池体(3)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清水排出口(3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沉淀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文陆振炎
申请(专利权)人:南珠建材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