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包括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用于对滤芯进行输送,其包括有相互并排的对滤芯进行输送的多条通道;接料组件,所述接料组件与多条所述通道相互对接,承接住经所述通道输送过来的滤芯,其包括有座体,治具,所述治具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座体之上,且所述治具之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分别与多条所述通道相互对应的第一孔,翻转驱动装置,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座体之上,并与所述治具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治具于所述座体之上转动。本设备在整个过程中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节省了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移液器,又称移液枪,是一种用于定量转移液体的器具。在进行分析测试方面的研究时,一般采用移液器(pipette)移取少量或微量的液体。移液器大体包括有移液吸头以及活塞构成,通过移液吸头进行吸取液体。同时,会在移液吸头中装设有滤芯,避免吸力过大或者抽吸时间过长而使得样品进入移液器、污染移液器。
[0003]由于滤芯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小,并且,滤芯是软质材料,外侧表面之上还具有一定的毛刺,所以在对滤芯的输送和上料过程中,仍然依赖人工进行将滤芯逐个的进行分离,并且放置到治具上面,从而便于将相互分离、逐个的滤芯进行抓取并安装在移液吸头之上,但是,此种方式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将滤芯进行自动输送的上料装置,能够将滤芯在料仓之内依次的输送而出,并且逐个的装载至治具之上,方便对其进行抓取,从而减少人工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0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包括有:
[0007]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用于对滤芯进行输送,其包括有相互并排的对滤芯进行输送的多条通道;
[0008]接料组件,所述接料组件与多条所述通道相互对接,承接住经所述通道输送过来的滤芯,其包括有
[0009]座体,
[0010]治具,所述治具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座体之上,且所述治具之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分别与多条所述通道相互对应的第一孔,
[0011]翻转驱动装置,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座体之上,并与所述治具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治具于所述座体之上转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治具之上还可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孔相互对应的多个第二孔,且相互对应的多个第一孔与多个所述第二孔呈矩阵排列。
[0013]进一步的,所述治具沿长度方向还开设有为盲孔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端处与外部的抽气装置连通,用于对中心孔内部进行抽取空气;多个所述第一孔/多个所述第二孔分别与所述中心孔连通,与所述中心孔相互连通的多个所述第一孔/多个所述第二孔均为阶梯孔,且阶梯孔小直径部分与所述中心孔相互连接,排布成列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相互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治具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孔相互对应的第
三孔,多个所述第三孔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孔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孔轴线相交,且所述第三孔端部与外部抽气装置连通,用于对其内部进行抽取空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朝向所述通道时,所述治具下方且临近所述上料组件的棱设置为圆弧结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接料组件还包括有位于所述通道上方且临近所述治具的分离机构,在治具承接住经通道输送而来的滤芯之后,所述分离机构用于将紧随其后的另一个滤芯进行阻隔分离,其包括有
[0017]联动板,所述联动板之上固定装设有与所述通道相对应的多个分离杆,且所述分离杆朝向所述通道方向伸出;
[0018]分离驱动装置,所述分离驱动装置与所述联动板连接,驱动所述联动板朝向所述通道方向往复移动,使得所述分离杆在所述联动板向所述通道方向移动时,探入所述通道之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有直振送料器,多条输送通道设置于所述直振送料器之上,通过所述直振送料器对滤芯沿所述通道进行输送。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有用于对滤芯进行储藏的振动盘料仓,所述振动盘料仓设置有与多条所述通道相互连通的出口。
[0021]进一步的,所述接料组件还包括有移动机构,增大所述治具与所述通道之间的间隔距离,其包括有
[0022]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座体下方,且所述座体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之上;
[0023]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之上,且与所述座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座体于所述底板之上朝向或者远离所述通道方向往复滑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通过治具与通道相互对接,从而能够将位于通道之内的滤芯转移至治具之上,并且在翻转驱动装置的作用之下将治具在座体之上进行转动,从而将转载有滤芯的孔位与通道进行分离,并且将治具转动至方便下一工位进行抓取滤芯的位置上,从而解决了由人工进行输送以及放置滤芯的工作状况;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治具的转动,将连续输送的滤芯逐个的转载至治具之上,同时,通过分离机构的对位于通道之内的滤芯进行限制,能够防止滤芯在治具转动至与通道相互分离的状态时,滤芯掉出通道的情况出现,减少了滤芯在输送过程中的耗损。通过上述,可以知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能够将滤芯相互分离
‘
逐个的装设在治具之上,以便于下一个工序进行抓取,整个过程中减少了人员的参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2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3是本技术中接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4是本技术中接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1]图5是本技术中接料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技术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本技术中治具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需要说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6]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液吸头滤芯的上料装置,用于对滤芯进行输送,并且逐个的装载至治具210之上,从而方便对滤芯的抓取。如图1
‑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包括有对滤芯进行输送的上料组件100和用于与其对接并对滤芯进行承载的接料组件200。如图1
‑
2所示,上里哦啊组件包括有多条相互并排的通道101,滤芯位于其内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用于对滤芯进行输送,其包括有相互并排的对滤芯进行输送的多条通道;接料组件,所述接料组件与多条所述通道相互对接,承接住经所述通道输送过来的滤芯,其包括有座体,治具,所述治具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座体之上,且所述治具之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分别与多条所述通道相互对应的第一孔,翻转驱动装置,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座体之上,并与所述治具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治具于所述座体之上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之上还可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孔相互对应的多个第二孔,且相互对应的多个第一孔与多个所述第二孔呈矩阵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沿长度方向还开设有为盲孔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端处与外部的抽气装置连通,用于对中心孔内部进行抽取空气;多个所述第一孔/多个所述第二孔分别与所述中心孔连通,与所述中心孔相互连通的多个所述第一孔/多个所述第二孔均为阶梯孔,且阶梯孔小直径部分与所述中心孔相互连接,排布成列的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吸头滤芯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孔相互对应的第三孔,多个所述第三孔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孔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孔轴线相交,且所述第三孔端部与外部抽气装置连通,用于对其内部进行抽取空气。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兵,杨海耀,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晟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