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助力爬坡功能的防滑型山地电动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山地电动车的
,具体为一种具有助力爬坡功能的防滑型山地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山地电动车不同于常见的上班通勤的电动车,其需要有更好的减震性能和越野性能,这些性能通过选配减震器和轮胎即可达到,但是针对山地环境来说,爬坡性能是山地电动车必须具备的性能,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增加电池组以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方案简单直接,但增加电池组的方法爬坡性能提升有限,且不节能,也有采用前后双驱的电动车,由于前轮需要负责转向,需要装配大量电控设备,成本提高的同时电动车的驾驶难度也相对提高,故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助力爬坡功能的防滑型山地电动车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助力爬坡功能的防滑型山地电动车,该具有助力爬坡功能的防滑型山地电动车通过降低重心,切换双驱提升抓地力实现电动车的爬坡性能提升,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助力爬坡功能的防滑型山地电动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左右两侧分设有前轮(2)和后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中部设置有坐垫箱(4),所述坐垫箱(4)的顶壁套孔内设置有坐垫(5),所述坐垫(5)的下表面且处于坐垫箱(4)内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一(14),所述坐垫(5)的下侧还设置有调控机构(6),所述坐垫箱(4)内的左壁设置有助力机构(7)且指向前轮(2);所述坐垫(5)内开设有空腔(8),所述调控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2)、安装板(63)、连接环(64)、维稳杆(65)、滑动导轨一(66)、支撑弹簧(67)、转动杆(68)、螺纹(69)、固定螺环(610)和助力组件(61),所述驱动电机(62)固定安装在空腔(8)底壁,安装板(63)固定连接在坐垫(5)下表面对应驱动电机(62)的位置,连接环(64)固定连接在安装板(63)下表面,连接环(64)内通过轴承一活动连接有转动杆(68),转动杆(68)的顶端贯穿安装板(63)和坐垫(5)与驱动电机(6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连接环(64)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维稳杆(65),坐垫箱(4)内底壁且处于转动杆(68)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动导轨一(66),两个维稳杆(65)远离连接环(64)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导轨一(66)内,且维稳杆(65)与滑动导轨一(66)远离转动杆(68)的一侧壁通过支撑弹簧(67)连接,固定螺环(610)通过连杆与坐垫箱(4)的侧壁固定连接,转动杆(68)通过且中部设置的螺纹(69)与固定螺环(610)螺纹(69)连接,转动杆(68)的底端设置有助力组件(61),且助力组件(61)处于坐垫箱(4)底部的出口一内;所述助力机构(7)包括滑动导轨二(71)、滑动块(72)、限位弹簧(73)、箱体(74)、推杆(75)、推板(76)、蓄电池二(77)、助力电机(78)、中心杆(79)、助力轮(710)、环形齿槽(711)、链条(712)和主动齿盘(713),所述滑动导轨二(71)固定安装在坐垫箱(4)内的左壁上,滑动导轨二(71)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2),滑动块(72)的下侧与滑动导轨二(71)的下侧壁通过限位弹簧(73)连接,滑动块(72)远离滑动导轨二(7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74),箱体(74)顶壁固定连接有推杆(75),推板(76)固定连接在坐垫(5)的左侧并与推杆(75)接触,蓄电池二(77)和助力电机(78)均安装在箱体(74)内,箱体(74)下侧开口处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中心杆(79),助力轮(710)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在中心杆(79)上,助力轮(710)中部开设有环形齿槽(711),助力电机(7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盘(713),且主动齿盘(713)通过链条(712)与环形齿槽(711)传动连接,所述助力轮(710)部分处于坐垫箱(4)底壁的出口二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助力爬坡功能的防滑型山地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组件(61)包括传动盒(611)、连接杆(612)、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岚,李科,蒋立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山地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