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2550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膏剂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引火归元也称引火归原,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浮的方法。引火归元的“火”,又称“相火”“命门之火”“龙雷之火”“浮阳”等。引火归元的“元”,主要指肾、命门。“相火”一词源于《素问
·
天元纪大论》,是运气学说的一个基本术语。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开创及逐步发展命门相火学说,刘河间首创命门相火之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游行于三焦,心衰之道由此也。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朱丹溪承袭刘河间、张子和、李杲诸家之学,著《相火论》,提出相火既为肝肾两脏专司,复分属于心包络、膀胱、三焦、胆等诸脏腑的观点。张景岳则发展了朱丹溪的相火论,提出了“引火归元”法,其称“相火当在命门”与“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具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根本”。并根据《黄帝内经》“从阴引阳”和“从阳引阴”的法则创阴阳相济的治疗原则,把相火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命门相火理论体系。清代叶天士集诸家之成,赋予引火归元以新的含义:“引火归元,因肾水不足、虚火上亢,用滋阴降火之法,少加热药为向导,引之下降,使无据格之患。”可见,叶天士的引火归元法适用于肾水不足、虚火上亢。
[0003]火不归元在临床上可分两种情况:一是肾阳虚,是疾病的本质:面色恍白,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遗精早泄,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二是虚火,是疾病的表象,如《保岳全书
·
火证》所云:“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临床上将虚火又可分为三种,即戴阳、格阳和失位之分。戴阳是指虚阳上浮,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头痛眩晕、口渴咽燥等症为主;格阳指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面赤、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失位指阳虚火浮还陷于下者,见小便热、痛或拘急、大便窘迫不畅等。
[0004]引火归元法常治疗危重证候,但是临床上火不归元可反应在各科疾病,如眩晕、视弱、耳聋、牙痛、目痛、口糜、舌疮、失眠、惊悸等多种病症。因此,“引火归元”法时也用于临床各科,临床上看清疾病本质,辨证施治,阴虚火浮时应在滋阴治法的同时加入少许的补阳药,阳气少火升腾肾水以上济克制心火、肝火等上焦之火,阳虚浮火在温阳的同时配伍滋阴的药物,才能使温阳之要药安居于下,使浮越之火归于元阳。《景岳全书
·
阴阳篇》中提到,“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又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
……
引火归源,纳气归肾。”[0005]目前医院内治疗本证主要为药物,输液等。药物多采用清热解毒药及抗生素治疗,刻下可以缓解症状,但是长期服用反而会导致原本症状反弹或加重,输液也只能当下缓解
症状。中医理论认为火不归元的原因主要是阴不制阳,虚火上行,下行不畅,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通常采取引火归元的方法。相较于现有的治疗方法,利用引火归元方法治疗副作用小、患者痛苦轻、花费较少,受到越来越多医家的重视。
[0006]如史晓东等通过对山东某中医院儿科对42例诊断为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患儿采用吴茱萸调和陈醋外敷涌泉穴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习贤宝等用吴茱萸粉醋调外敷涌泉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顽固性高血压60例疗效显著,并称此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其中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且该膏剂治疗虚火上炎好,无副作用。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

50份,肉桂10

20份,黄连5

10份,生石膏3

5份,蜂蜜58

85份。
[0009]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

45份,肉桂10

15份,黄连5

7份,生石膏3

4份,蜂蜜58

65份。
[0010]作为优选的方案,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份,肉桂10份,黄连5份,生石膏3份,蜂蜜58份。
[001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其中一个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以填补该领域的技术空缺,提供一种简单制备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方法。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加入吴茱萸、肉桂、黄连以及生石膏至打磨容器中进行打磨得到混合药物;
[0014]S2:准备蜂蜜并加热后,将所述步骤S1得到的所述混合药物加入至蜂蜜中,并搅拌得到药膏;
[0015]S3:将所述步骤S2搅拌后的得到的药膏搓球放置于敷贴中,用塑封纸封好后得到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
[0016]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1中,所述打磨的条件为:打磨至500目或500目以下。
[0017]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所述蜂蜜与所述混合药物的质量配比为(1

2):(2

1)。
[0018]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所述加热的时间为10

20分钟,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

10分钟。
[001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外治膏剂的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所述中药外治膏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敷贴中的应用。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药贴剂,所述中药贴剂由所述步骤S2制备的药膏加工而得。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药片剂,所述中药片剂由中所述步骤S2制备的药膏加工而得。
[0022]虚火上炎在祖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就有记载,古代医家张景岳云:“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养阴,从阴以养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又云:“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引火归原,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病属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用滋阴潜阳之剂也不效,即应“从阴以养阳,求其属而衰之”。由于肾阴亏损,水不制火,是虚火上炎的病理。头面部的火热症状,以及术后的炎性反应可归于虚火上炎型的病理模型。虚火上炎日久必持续损耗正气,从五藏学说,使五脏六腑阴精消耗,影响各项功能,由情志影响来说,虚火上炎证会使人变得易怒,暴躁不安,结合现代医学,虚火上炎是诱发肿瘤的一大因素之一。故本专利技术团队认为该证的治法应为“引火归元,引火下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

50份,肉桂10

20份,黄连5

10份,生石膏3

5份,蜂蜜58

8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

45份,肉桂10

15份,黄连5

7份,生石膏3

4份,蜂蜜58

6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虚火上炎的中药外治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吴茱萸40份,肉桂10份,黄连5份,生石膏3份,蜂蜜58份。4.一种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中药外治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加入吴茱萸、肉桂、黄连以及生石膏至打磨容器中进行打磨得到混合药物;S2:准备蜂蜜并加热后,将所述步骤S1得到的所述混合药物加入至蜂蜜中,并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翰张祎炜冯定军李金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坤行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