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面显示器、电脑、大功率激光二极管或电源供应器等工业用发热设备的散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无风扇散热装置,属于国际专利分类G06F1/20“数据处理设备的冷却方法”、H01L23/34“半导体或其它固态器件零部件的冷却装置、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平面显示器、电脑、大功率激光二极管或电源供应器等工业用发热设备提高了使用功率。但大功率所产生的热量未适当排除时,容易因过热而降低性能或损坏装置。以大型液晶显示器的发光模块为例,该发光二极管平行排列于液晶面板及反射底板之间,随着平面显示器的面板逐渐增大,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也不断提升,在高功率运作下累积大量热能,直接影响到发光体本身的温度不断上升,发光体亮度会随着温度产生色温变化与光度降低,因此若热量无法有效传导至外界时,就会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温度差异过大,严重影响显示效果与显示器性能。现有技术中一般显示器的散热方式,种类较多,大部分使用散热风扇加速其热对流,再从外壳体鳍片状散热面将热量释放出来。因此有不同结构的散热设计,以满足背光模块的散热需求,例如US 2006132699、JP200622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无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集热体(21)、集热通道(4)、绝热层(3)、气流通道(6)及后散热单元体(5);后散热单元体(5)包括后散热板(51)和鳍状散热片(52),鳍状散热片(52)均匀排布于后散热板(51)上;气流通道(6)包括下部的气流进气口(61)和上部的气流排气口(62);该装置的组合是由平面显示器发光模块(11)紧密连接前集热体(21),前集热体(21)紧密连接绝热层(3),绝热层(3)的下部中间设有集热通道(4),绝热层(3)连接后散 热单元体(5),前集热体(21)与后散热单元体(5)之间的空隙,除集热通道(4)之外,皆由绝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