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14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包括轮毂、外胎以及连接于轮毂与外胎之间的支撑体,支撑体包括与轮毂的外壁抵接的内抵接部、与外胎抵接的外抵接部以及设置于外抵接部以及内抵接部之间的辐条组,外抵接部上还设置有减震空间,以使车辆在行驶时,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避免由于辐条组的硬度较大导致车辆在行驶时无法减震进而导致影响驾乘体验的情况,有效的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辐条组的硬度过大导致的车辆的震动较大的情况,进而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同时,相较于传统充气轮胎,本申请中的非充气轮胎不怕泄气以及爆胎的情况,无需对车辆进行充气,进而无需对车辆设置有测量车辆胎压的装置,减少了生产车辆的成本。辆的成本。辆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充气式轮胎


[0001]本申请属于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非充气式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通常包括充气轮胎以及非充气轮胎,充气轮胎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气体泄漏的情况,为了保证轮胎的正常使用,需要定期给轮胎充气避免出现爆胎等情况。而在充气过程中,对向轮胎内充入的气体需要较高的标准,将轮胎充气过多,当车辆长期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运行容易导致爆胎的情况,同时,轮胎内气体过多轮胎变硬,容易影响舒适性能;而将轮胎内气体过少,一方面影响操纵性能,另一方面,轮胎长期处于缺气的状态会导致轮胎的磨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制出了非充气轮胎,现有的非充气轮胎通常包括轮毂、外胎以及设置于轮毂与外胎之间的辐条组,通过设置辐条组将外胎支撑以使非充气式轮胎能够正常行驶,但是由于辐条组需要承受车辆整体的压力,因此,为了保证车辆能够正常的行驶,通常将辐条组设置为具有较高硬度的金属,因此在行驶过程中,会导致非充气轮胎的减震效果较差,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械工程的液压系统,以解决上述非充气轮胎由于辐条组硬度较大导致的减震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包括轮毂、外胎以及连接于所述轮毂与所述外胎之间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与所述轮毂的外壁抵接的内抵接部、与所述外胎抵接的外抵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外抵接部以及所述内抵接部之间的辐条组,所述外抵接部上还设置有减震空间。
[0005]本申请中的所述驱动系统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0006]所述外抵接部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形成所述减震空间。
[0007]所述外抵接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减震空间。
[0008]所述外抵接部外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所述凹槽,且设置于所述外抵接部两端的凹槽在轴向上不连续。
[0009]所述辐条组包括沿所述内抵接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辐条组以及紧邻于所述第一辐条组设置的第二辐条组,所述第一辐条组与所述第二辐条组均包括多个沿轮胎圆周方向排列的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均朝径向方向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一辐条与所述第二辐条的倾斜方向相反。
[0010]所述第一辐条组和所述第二辐条组的均为弧形结构。
[0011]所述第一辐条与所述第二辐条的径向投影具有重叠的部分。
[0012]重叠的两个所述第一辐条和所述第二辐条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0013]所述轮毂与所述支撑体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
[0014]所述轮毂和所述内抵接部二者之一设置有限位凸起,二者之另一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的限位凹槽,以将所述轮毂与所述辐条组连接。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外抵接部上设置有减震空间,当车辆在行驶时,所述减震空间能够给所述外胎提供变形的空间,进而避免将轮胎的变形传递给所述轮毂导致车辆产生震动的情况,进而使所述轮胎能够有效的进行减震,避免由于辐条组的硬度较大导致车辆在行驶时无法减震进而导致影响驾乘体验的情况,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本申请通过设置减震空间,以使非充气轮胎能够有效的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辐条组的硬度过大导致的车辆的震动较大的情况,进而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同时,相较于传统充气轮胎,本申请中的非充气轮胎不怕泄气以及爆胎的情况,无需对车辆进行充气,进而无需对车辆设置有测量车辆胎压的装置,简化了车辆的结构,减少了生产车辆的成本,因此,本申请不但具有传统的非充气轮胎不怕爆胎以及泄压的优点,还有效的提升了驾乘体验,以使驾乘者能够具有较好的驾乘体验的同时,还无需担心车辆泄压以及爆胎的问题。
[0017]2.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外抵接部沿轮胎的周向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形成所述减震空间,所述通孔给所述支撑体提供了变形的空间,进而提升了所述轮胎的避震性能,以使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产生震动的情况,提升了所述非充气式轮胎的避震性能;同时,所述通孔还能够进行散热,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胎温度过高导致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行驶。
[0018]3.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外抵接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槽以形成所述减震空间,以使所述凹槽给所述外胎提供了变形的空间,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车辆产生震动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所述轮胎的减震性能;同时,当温度过高时,所述凹槽还能够弥补了所述轮胎由于受热膨胀产生变形的情况,避免所述支撑体受热膨胀导致对所述外胎产生挤压导致影响轮胎正常使用的情况,保证了所述轮胎工作的可靠性。
[0019]4.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外抵接部的外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所述凹槽,以使所述轮胎在工作过程中两侧均能够有效的避免震动的情况,避免所述凹槽设置于一侧,当未设置所述凹槽的一侧碾压凸起的石子沙粒等凸起的物体时,轮胎无法有效的避震进而导致车辆产生颠簸的情况,使轮胎的各个位置均能有效的避震,进一步保证了所述轮胎的避震性能;同时,通过将设置于所述外抵接部两端的凹槽在轴向上不连续,以使所述外胎与所述支撑体在周向上均有连接的部分,进而保证了所述外胎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的稳固性,避免所述外胎与所述支撑体之间出现分离导致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的情况,保证了所述轮胎的工作的可靠性。
[0020]5.本申请通过将所述辐条组设置为沿所述内抵接部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辐条组以及紧邻于所述第一辐条组设置的第二辐条组,所述第一辐条组和所述第二辐条组均朝径向方向倾斜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辐条组与所述第二辐条组的倾斜方向相反,当所述第一辐条组位于与地面接触的一侧时,所述第一辐条组受力,所述第一辐条组所受到的力通过紧邻的部分传递给所述第二辐条组,增加了受力的辐条的数量,以使所述轮胎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由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仅少数辐条受力导致辐条受力较大,辐条损坏的
情况,提升了所述辐条组的使用寿命。
[0021]6.本申请通过将所述第一辐条组和所述第二辐条组均设置为弧形的结构,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时,弧形的所述辐条组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避免了车辆产生震动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所述轮胎的避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非充气式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非充气式轮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非充气式轮胎的爆炸视图。
[0026]1‑
轮毂;2

外胎;3

支撑体、31

内抵接部、32

外抵接部、321

通孔、3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外胎以及连接于所述轮毂与所述外胎之间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与所述轮毂的外壁抵接的内抵接部、与所述外胎抵接的外抵接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外抵接部以及所述内抵接部之间的辐条组,所述外抵接部上还设置有减震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抵接部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形成所述减震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抵接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减震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抵接部外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所述凹槽,且设置于所述外抵接部两端的凹槽在轴向上不连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式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组包括沿所述内抵接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辐条组以及紧邻于所述第一辐条组设置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双张桂华赵华山张文徐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