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硒酸盐还原菌及其合成纳米硒的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2351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亚硒酸盐还原菌及其合成纳米硒的方法与应用。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于2022年12月6日,保藏于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0,保藏编号:GDMCC No.62529。本发明专利技术筛选的亚硒酸盐还原菌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对高浓度亚硒酸盐的耐受性强,并能将亚硒酸盐高效地转化为纳米硒,所需培养条件简单、成本低、易操作。回收的纳米硒颗粒性质稳定、生物活性高、毒性低,在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生物传感器制作以及医药领域的抗菌、抗氧化、抗癌等方面优势明显。抗癌等方面优势明显。抗癌等方面优势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硒酸盐还原菌及其合成纳米硒的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硒生物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亚硒酸盐还原菌及其合成纳米硒的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抗癌、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解毒、排毒、保护肝脏及保护心血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据中国营养学会及FAO/WHO/IAEA发布的数据显示,人体每天摄入硒的安全剂量非常狭窄,成年人需摄入40

400μg/d硒才能保障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硒摄入量不足可能引起人体抵抗力变差,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甚至会增加人体患癌风险,而硒的过量摄入也可能引发人体失明、脱发、呼吸困难、心脏萎缩等硒中毒现象。很多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形成硒污染,例如工厂含硒废水的排放、农业污染排水、煤炭和磷酸盐开采、煤炭燃烧和石油精炼,对有毒硒污染物的治理以及硒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0003]亚硒酸盐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的硒形态,然而,由于亚硒酸盐具有高毒性和高流动性,亚硒酸盐浓度超标的硒污染区域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风险。单质纳米硒是已发现毒性最低的硒形态,将高毒性的亚硒酸盐还原为低毒性的单质纳米硒,是硒污染物处理以及硒资源回收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亚硒酸盐去除及纳米硒制备通常采用化学法,例如向亚硒酸盐中添加维生素C还原剂以及牛血清白蛋白稳定剂进行制备,但该过程成本高、纳米硒产物纯度低、粒径分布不均且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纳米硒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亚硒酸盐还原菌及其合成纳米硒的方法与应用。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亚硒酸盐还原菌,名称为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于2022年12月6日,保藏于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0,保藏编号:GDMCC No:62529。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在合成纳米硒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亚硒酸盐还原菌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利用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还原含硒的盐合成纳米硒。
[0010]优选,具体步骤为:
[0011](1)菌种活化:将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恒温培养;
[0012](2)种子培养:将活化后的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接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分别在不添加亚硒酸盐(图1左)和添加5mM亚硒酸盐(图1右)的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菌株ES129在液体培养基以及在含有1mM亚硒酸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随时间的生长曲线;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菌株ES129在含有1mM亚硒酸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对亚硒酸钠的消耗(A)以及合成纳米硒的浓度(B)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菌株ES129在含有不同浓度亚硒酸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浓度(A)及转化率(B);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的ES129菌株的SEM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生长在含有5mM亚硒酸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ES129菌株的SEM图,箭头指示的是纳米硒;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生长在含有5mM亚硒酸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ES129菌株的TEM图,箭头指示的是纳米硒;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纳米硒的Raman光谱图;
[0033]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菌株ES129在不同浓度亚硒酸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现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5]实施例1
[0036]亚硒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纯化,包括以下步骤:
[0037]1.从湖北恩施渔塘坝富硒矿区采集土壤,取0.5g土壤加入50mL 0.01M灭菌PBS中,充分混匀,制成土壤悬液;
[0038]2.高浓度亚硒酸盐耐受性菌株的富集: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50mL高浓度亚硒酸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基的成分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亚硒酸钠100mM,培养条件为30℃、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约72h,直到培养基变成明显红色,得到高浓度亚硒酸盐耐受性菌株的富集液;
[0039]3.取1mL富集液,使用0.01M灭菌PBS梯度稀释101‑
109倍,取各个稀释剃度的富集液0.1mL均匀涂布于含5mM亚硒酸盐的固体培养基上,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琼脂粉17g/L以及亚硒酸钠5mM,培养条件为30℃培养约48h;
[0040]4.待平板上长出菌落后,选取红色单菌落在含亚硒酸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纯化,30℃培养约48h。该步骤重复进行2

3次,直到获取纯菌。将纯菌用15%灭菌甘油进行保存;
[0041]5.将纯菌送至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鉴定后,命名为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于2022年12月6日,保藏于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0,保藏编号:GDMCC No.62529。
[0042]实施例2
[0043]亚硒酸盐还原菌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生物合成纳
米硒的最佳培养时间,包括以下步骤:
[0044]1.菌种活化:将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接种于含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琼脂粉17g/L的固体琼脂平板上,30℃培养24h,直至形成直径约3mm的菌落;
[0045]2.种子培养:将活化后的菌株ES129按体积比1%接种量接种到含有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10g/L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恒温振荡培养,培养条件为30℃、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24h;
[0046]3.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按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保藏编号:GDMCC No.62529。2.权利要求1所述的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在合成纳米硒中的应用。3.一种亚硒酸盐还原菌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利用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还原含硒的盐合成纳米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菌种活化:将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恒温培养;(2)种子培养:将活化后的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3)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含亚硒酸钠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振荡培养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合成纳米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Metasolibacillus 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合成纳米硒得到的菌悬液进行低速离心,收集沉淀,并用0.5

1.5%的NaCl洗涤2

3次后,将沉淀重悬浮于TE缓冲液中,加入溶菌酶对菌体细胞壁进行破坏,随后对菌体进行超声破碎,低速离心,弃沉淀,收集含纳米硒的上清液,对上清液进行高速离心,收集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清洗沉淀2

3次,获得纯净的纳米硒颗粒。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Metasolibacillusfluoroglycofenilyticus ES129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其接种量为体积比1%

5%,固体培养基成分为胰蛋白胨5

15g/L、酵母提取物2

10g/L、氯化钠5

15g/L、琼脂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玫英葛梦李道波黄浩斌周少锋陈杏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