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枢轴装置及所支撑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81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支座枢轴装置及所支撑的显示装置,其主要包括壳体、底板、支座杆及盖板。壳体的背面具有一背板,背板上形成一开口。底板固接于壳体且容纳于壳体背板的开口内。支座杆具有一枢接端,可旋转地枢接于底板上。盖板设置于支座杆的枢接端上,并与枢接端连动。支座杆的枢接端上具有第一定位装置;而盖板上则具有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与第二定位装置相卡合,以限制盖板与支座杆枢接端的相对旋转位移。底板并具有呈圆弧状分布的第一导引件,盖板上则具有呈圆弧分布的第二导引件。第二导引件可沿第一导引件移动地与第一导引件套合,使盖板及支座杆可与底板进行相对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支撑用的支座枢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供支撑用的支座枢轴装置及包括此支座枢轴装置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需要调整并固定调整后角度的装置,例如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在内的各式显示装置,显示面角度的调整往往是机构设计上的一大课题。特别是此类装置通常需要设计支座以提供装置整体支撑,如何兼顾支撑力及角度调整的便利性的问题的解决,将是考验工程师的智慧。特别是近年来各式电子产品在外观设计上的要求日益增加,支座的外观设计也必需与装置整体造型的设计相配合。图1所示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支座设计。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壳体10、支杆40及底座50。支杆40的一端连接在底座50上,另一端则可旋转地连接于壳体10的背板11的几合中心上。通过支杆40与壳体10连接的枢轴设计,壳体10及显示面得以自由调整显示角度。然而在如图1所示的设计中,由于支杆40是由外部连接于壳体10上,且部分枢轴装置容纳于支杆40的端部,因此造成支杆40的厚度不易减少,进而使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增加。此外,在此设计之中,支杆40的外型仅能作有限度的改变,增加外观设计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座枢轴装置,其枢轴部分具有较薄的体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座枢轴装置,具有较简易的组装流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较平整的背侧空间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较简易的组装流程。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主要包括壳体及支座枢轴装置。支座枢轴装置连接于壳体的背面,以支撑壳体直立于一平面上。壳体的背面具有一背板,背板上形成一开口。壳体于开口之内并具有一连接面。支座枢轴装置包括底板、支座杆及盖板。底板固接于壳体且容纳于壳体背板的开口内。底板并具有呈圆弧状分布的第一导引件。在较佳实施例中,底板为一圆形板体,且第一导引件为由底板的圆弧端缘所形成的圆弧导轨。此外,圆弧端缘并具有多个缺口。支座杆具有一枢接端及支座杆本体。枢接端可旋转地枢接于底板上,且较佳的是枢接于底板上第一导引件的旋转中心。枢接端较佳的是包括与底板平行的一板体,板体枢接于底板的中心。底板上具有一导杆,伸入枢接端上的导槽,以导引并限制底板与枢接端间的相对旋转位移。盖板设置于支座杆的枢接端上,并与枢接端连动。盖板较佳的为一圆形板体,且其形状及尺寸与背板上的开口相对应。盖板上具有一支座孔,支座杆经由支座孔伸出盖板外。支座杆的枢接端上具有第一定位装置;而盖板上则具有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与第二定位装置相卡合,以限制盖板与支座杆枢接端的相对旋转位移。此外,第一定位装置及第二定位装置的设置也有助于组装上的便利。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定位装置及第二定位装置分别为一定位孔及一定位柱。盖板上具有呈圆弧分布的第二导引件。第二导引件可沿第一导引件移动地与第一导引件套合,使盖板及支座杆可与底板进行相对运动。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导引件包括多个设置于盖板端缘的卡勾供与底板的圆弧端缘相卡合。当盖板及支座杆相对于底板旋转时,卡勾沿圆弧端缘滑移,以导引盖板旋转,同时限制盖板产生法线方向的位移。当盖板旋转使卡勾移动至对应于圆弧端缘上缺口的位置时,圆弧端缘对于盖板在法线方向上位移的限制即获得释放,亦即卡勾可自缺口处脱出或伸入。然而当盖板旋转使卡勾与缺口产生错位时,盖板与圆弧端缘在法线方向上的位移即遭到限制,使盖板无法脱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座枢轴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图4为底板、支座杆及盖板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盖板的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第一定位装置及第二定位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第一定位装置及第二定位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8a为底板与盖板组合的实施例示意图;图8b为底板与盖板组合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第一导引件与第二导引件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壳体11背板40支杆50底座100壳体110背板130开口150连接面200支座枢轴装置300底板350圆弧端缘351、353缺口370导杆400支座杆410枢接端411板体413导槽 415侧壁430支座杆本体480防磨装置500盖板510支座孔511支座孔壁530内面531槽壁550卡勾551突出勾部570圆弧端缘571缺口610第一定位装置611定位孔620第二定位装置621定位柱710第一导引件720第二导引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配合使用的支座枢轴装置。此处所言的显示装置较佳包括液晶显示器;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包括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之类的其它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支座枢轴装置较佳的是与显示装置配合使用,以作为显示装置的支座,提供显示装置必要的支撑力。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支座枢轴装置也可与其它需要使用支座的装置配合使用。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及支座枢轴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为一液晶显示器。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主要包括壳体100及支座枢轴装置200。支座枢轴装置200连接于壳体100的背面,以支撑壳体100直立于一平面上。此外,壳体100也可通过支座枢轴装置200调整其水平及垂直的旋转角度,以满足不同的显示视角需求。如图3的较佳实施例所示,壳体100的背面具有一背板110。此处所言的背板110较佳的是指设置于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背侧的外壳部分。背板110上形成一开口130。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口130较佳的是为一圆形开口。壳体100于开口130之内并具有一连接面150。在较佳实施例中,背板110为塑料材质,而连接板150则为金属材质。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背板110及连接板150的材质可视需要加以改变。如图3所示,支座枢轴装置200包括底板300、支座杆400及盖板500。底板300固接于壳体100且容纳于壳体100背板110的开口130内。在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底板300固接于壳体100的连接面150上。底板300较佳是以螺接方式固接于连接面150上;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底板300也可通过如榫接、胶接等方式固接于连接面150上。此外,连接面150与底板300上较佳的是分别具有对应的定位元件,以便于组装或使用时的定位。底板300具有呈圆弧状分布的第一导引件710。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板300为一圆形板体,且第一导引件710为由底板300的圆弧端缘350所形成的圆弧导轨。底板300于靠近圆弧端缘350之处,沿圆弧端缘350产生连续但反向的两处圆弧弯折,使圆弧端缘350较底板300本体略为朝盖板500翘起,以于壳体100与底板300之间产生空间,供盖板500与底板300套合。此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圆弧端缘350并具有多个缺口351。除特定相邻的两缺口353外,其它缺口351较佳的是采取等距分布。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圆弧端缘350也可不设置有缺口351。如图3及图4所示,支座杆400具有一枢接端410及支座杆本体430。在图4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枢接端410的底部是可旋转地与支座杆本体430连接;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枢接端410也可固接或一体成型于支座杆本体430上。此外,枢接端410可旋转地枢接于底板300上,且较佳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座枢轴装置,供与一壳体配合使用,包括:一底板,固接于该壳体,该底板具有呈圆弧状分布的一第一导引件;一支座杆,具有一枢接端,该枢接端可旋转地枢接该底板,其中该枢接端包括一第一定位装置;以及一盖板,设置于该支座杆的 该枢接端上,并与该枢接端连动,该盖板具有一第二定位装置及呈圆弧状分布的一第二导引件;其中,该第二导引件可沿该第一导引件移动地与该第一导引件套合,使该盖板及该支座杆可与该底板进行相对运动,而该第二定位装置与该第一定位装置卡合,以限制该 盖板与该支座杆的相对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亭辉谢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