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272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退浆过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S2、将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一次烘干,一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预处理;S3、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水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二次烘干;S4、将二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水刺开纤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预处理,在酸性环境下利用硅烷偶联剂处理液渗透进入玻璃纤维布内,对布面经纬线形成保护,同时增加玻璃纤维布的含浸性,有效避免后续开纤出现破丝毛刺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玻璃纤维布经纬纱宽度均匀性。璃纤维布经纬纱宽度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纤维布开纤
,特别是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玻璃纤维布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整经、上浆、并经、织造、脱浆、表面处理后得到玻璃纤维布,在最后的处理段工艺需要对布捆状的玻璃纱线进行开纤,从而将纱线打开分散成为扁平式带状结构,进而方便后续表面处理剂浸渍形成成品玻璃纤维布,提升表面平整度。现有的开纤方式主要采用普通水流开纤或震动高压水喷射开纤,普通水流开纤效率低下,高压水喷射开纤容易造成纱线破丝出现毛刺,而且会出现玻璃纤维布经纬纱宽度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解决现有的开纤方法容易造成纱线破丝毛刺,以及玻璃纤维布经纬纱宽度均匀性差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退浆过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
[0007]S2、将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一次烘干,一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预处理;
[0008]S3、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水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二次烘干;
[0009]S4、将二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水刺开纤处理。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一次烘干温度为100

105℃,烘干时间为10

15min。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预处理为在pH为4

6的酸性环境下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浸泡处理5

10。
[0012]进一步的,所述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硅烷偶联剂0.1

0.3%,pH调节剂1

2%,渗透剂0.2

0.6%,余量为去离子水。
[0013]进一步的,所述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硅烷偶联剂0.1%,pH调节剂1%,渗透剂0.5%,余量为去离子水。
[0014]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剂为冰醋酸。
[0015]进一步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二次烘干温度为80

95℃,烘干时间为15

20min。
[0017]进一步的,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通过对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预处理,在酸性环境下利用硅烷偶
联剂处理液渗透进入玻璃纤维布内,对布面经纬线形成保护,同时增加玻璃纤维布的含浸性,有效避免后续开纤出现破丝毛刺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玻璃纤维布经纬纱宽度均匀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21]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将退浆过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
[0026]S2、将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一次烘干,一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预处理,一次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15min,表面预处理为在pH为4的酸性环境下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浸泡处理10min;
[0027]所述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0.3%,冰醋酸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余量为去离子水;
[0028]S3、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水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20min;
[0029]S4、将二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水刺开纤处理。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S1、将退浆过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
[0033]S2、将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一次烘干,一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预处理,一次烘干温度为102℃,烘干时间为13min,表面预处理为在pH为6的酸性环境下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浸泡处理10min;
[0034]所述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冰醋酸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余量为去离子水;
[0035]S3、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水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温度为95℃,烘干时间为15min;
[0036]S4、将二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水刺开纤处理。
[0037]实施例3
[0038]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S1、将退浆过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
[0040]S2、将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一次烘干,一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预处理,一次烘干温度为105℃,烘干时间为10min,表面预处理为在pH
为5的酸性环境下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浸泡处理5min;
[0041]所述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二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0.3%,冰醋酸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2%,余量为去离子水;
[0042]S3、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水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温度为90℃,烘干时间为16min;
[0043]S4、将二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水刺开纤处理。
[0044]实施例4
[0045]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6]S1、将退浆过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
[0047]S2、将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一次烘干,一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退浆过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S2、将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一次烘干,一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预处理;S3、将步骤S2预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恒温水洗,水洗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二次烘干;S4、将二次烘干后的玻璃纤维布进行水刺开纤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一次烘干温度为100

105℃,烘干时间为10

15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预处理为在pH为4

6的酸性环境下采用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浸泡处理5

10m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布的开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浓度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硅烷偶联剂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佑
申请(专利权)人:台嘉成都玻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