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81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热退浆处理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清洗;S2、完成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进行喷涂作业,喷涂作业控制pH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纤维布处理
,特别是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布是以玻璃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强度高,尺寸稳定、耐高温等优异性能,为了使玻璃纤维布的机械性能更容易应用到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需要在玻璃纤维布生产过程中对玻璃纤维布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玻璃纤维布与树脂胶的表面浸润性,延长玻璃纤维布的使用寿命。但现有的工艺处理的玻璃纤维布与基体的结合性能较差,难以满足玻璃纤维布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改善玻璃纤维布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提高玻璃纤维布表面的结合力,满足玻璃纤维布的使用需求。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热退浆处理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清洗;
[0007]S2、完成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进行喷涂作业,喷涂作业控制pH为1

2;
[0008]S3、将喷涂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自然晾干,晾干后送入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进行浸渍作业,浸渍作业控制PH为3

5,温度控制为30

35℃;
[0009]S4、浸渍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烘干、收卷。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硅烷偶联剂0.1

0.3%,pH调节剂1

1.5%,表面活性剂0.2

0.8%,余量为去离子水。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甲氧基、乙氧基和乙酰氧基的硅烷偶联剂1

2%,pH调节剂0.5

1%,表面活性剂0.6

1.2%,抗静电剂为0.05

0.1%,余量为去离子水。
[0012]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剂为冰醋酸。
[0013]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醚类表面活性剂或有机硅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甲氧基硅烷偶联剂、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和乙酰氧基硅烷偶联剂的百分比为2:1:1。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采用低浓度烷基偶联剂喷涂,以及高浓度烷基偶联剂浸润的方式确保渗透到玻璃纤维布内的纤维丝,改善玻璃纤维布与基体的结合性能,满足玻璃纤维布的使用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0018]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将热退浆处理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清洗;
[0023]S2、完成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进行喷涂作业,喷涂作业控制pH为1;
[0024]所述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硅烷偶联剂0.2%,冰醋酸1.2%,聚醚类表面活性剂0.2%,余量为去离子水;
[0025]S3、将喷涂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自然晾干,晾干后送入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进行浸渍作业,浸渍作业控制PH为4,温度控制为30℃。
[0026]所述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甲氧基硅烷偶联剂0.5%、乙氧基硅烷偶联剂0.25%和乙酰氧基硅烷偶联剂0.25%,冰醋酸0.5%,有机硅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8%,抗静电剂为0.06%,余量为去离子水;
[0027]S4、浸渍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烘干、收卷。
[0028]实施例2
[0029]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将热退浆处理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清洗;
[0031]S2、完成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进行喷涂作业,喷涂作业控制pH为2;
[0032]所述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硅烷偶联剂0.1%,冰醋酸1%,有机硅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4%,余量为去离子水;
[0033]S3、将喷涂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自然晾干,晾干后送入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进行浸渍作业,浸渍作业控制PH为5,温度控制为32℃。
[0034]所述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甲氧基硅烷偶联剂0.7%、乙氧基硅烷偶联剂0.35%和乙酰氧基硅烷偶联剂0.35%,冰醋酸0.7%,聚醚类表面活性剂0.6%,抗静电剂为0.1%,余量为去离子水;
[0035]S4、浸渍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烘干、收卷。
[0036]实施例3
[0037]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S1、将热退浆处理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清洗;
[0039]S2、完成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进行喷涂作业,喷
涂作业控制pH为2;
[0040]所述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硅烷偶联剂0.3%,冰醋酸1.5%,聚醚类表面活性剂0.6%,余量为去离子水;
[0041]S3、将喷涂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自然晾干,晾干后送入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进行浸渍作业,浸渍作业控制PH为5,温度控制为35℃。
[0042]所述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甲氧基硅烷偶联剂1%、乙氧基硅烷偶联剂0.5%和乙酰氧基硅烷偶联剂0.5%,冰醋酸1%,聚醚类表面活性剂1.2%,抗静电剂为0.05%,余量为去离子水;
[0043]S4、浸渍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烘干、收卷。
[0044]实施例4
[0045]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6]S1、将热退浆处理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清洗;
[0047]S2、完成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进行喷涂作业,喷涂作业控制pH为2;
[0048]所述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热退浆处理的玻璃纤维布用去离子水清洗;S2、完成清洗后的玻璃纤维布采用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进行喷涂作业,喷涂作业控制pH为1

2;S3、将喷涂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自然晾干,晾干后送入高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处理液进行浸渍作业,浸渍作业控制PH为3

5,温度控制为30

35℃;S4、浸渍作业后的玻璃纤维布烘干、收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纤维布的表面处2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低浓度的硅烷偶联剂喷涂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其中硅烷偶联剂0.1

0.3%,pH调节剂1

1.5%,表面活性剂0.2

0.8%,余量为去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佑
申请(专利权)人:台嘉成都玻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