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金属加热板,该金属加热板设置成呈框形,且金属加热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为一第一侧肋及一第二侧肋,而第一侧肋与第二侧肋的一端连结设为一结合部,并另端连结设为一工作区,以供第一侧肋、第二侧肋、结合部及工作区间围设形成有一孔洞,且工作区的中央朝孔洞方向形成有一基准部,工作区由基准部朝两侧对称分别设有至少一凸起部,且各凸起部朝孔洞方向突出于基准部,以大幅提升金属加热板的均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金属加热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及光电产业在台湾快速成长,各种电子零件的组装及连接需求也 呈现惊人的成长,其中热压接合仍然是最常使用在电路耦接的连接方式之一,且利用脉冲电流加热板(pulse heater)加热的方式,在电子及光电产业已经非常普 及,可以使用的范围很广泛,例如异方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热封连接器(heat seal connector, HSC)、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巻带自 动封装等工艺,但由于电流通过加热板时,不同部位随时间变化所产生的热量不 一致,且热量传递的效率过低,导致加热板两端与中央温度差异过大,甚至产生 上百度的温差,而在无法控制接触面的温度一致的情况下,往往造成高温烧焦损 毁,或温度过低而造成焊接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金属加热板,其是利用机构设 计与改变金属加热板的几何形状,针对均温性不佳的缺点加以改善,大幅增 加金属加热板的均温性,而减少电子元件烫伤损坏或焊接不良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金属加热板,金属加热板设置成呈框形, 且金属加热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为一第一侧肋及一第二侧肋,而第一侧肋与第 二侧肋的一端连结设为一结合部,并另端连结设为一工作区,以供第一侧肋、 第二侧肋、结合部及工作区围设形成有一孔洞,且工作区的中央朝孔洞方向 形成有一基准部,工作区由基准部朝两侧对称分别设有至少一凸起部,以供各凸起部朝孔洞方向突出于基准部。为让本专利技术韵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几个实施 例,并配合断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金属加热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金属加热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金属加热板的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金属加热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金属加热板的示意图。该金属加热板100 是一体成型呈框形设置,包括一结合部110及一工作区120,结合部110的两 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侧肋112及一第二侧肋114,结合部110并具有多个螺孔, 可借助多个螺栓锁固于一热压装置(图中未示)。该工作区120连伸于该第一侧肋112与该第二侧肋114的另端,且包括 一第一凸起部122、一第二凸起部124、一第三凸起部126及一第四凸起部128, 该工作区120的两侧分别连结该第一侧肋112及该第二侧肋114的一端,使 工作区120、第一侧肋112、第二侧肋114与结合部110间围设形成孔洞115, 工作区120具有均匀的厚度,且中央朝孔洞115方向形成有一基准部129,基 准部129设呈一平直面,第一侧肋112及第二侧肋114以基准部129为中心, 朝两侧成对称设置,且第一凸起部122、第二凸起部124、第三凸起部126及 第四凸起部128朝孔洞115方向凸出于基准部129,第三凸起部126的两端分 别连接第一凸起部122及第一侧肋112,第四凸起部12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 凸起部124及第二侧肋114,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22及第二凸起部124为 半圆形,第三凸起部126及第四凸起部128则为曲率较第一凸起部122及第 二凸起部124小的弧形。工作区120的第一凸起部122、第二凸起部124、第三凸起部126及第四 凸起部128由于突出于基准部129,以供第一凸起部122、第二凸起部124、第三凸起部126及第四凸起部128的截:面积大于基准部129的截面积,且截 面积愈大通过的电流所遭遇的电組值愈小,所产生的热量也愈小,因此可以 降低该区域的工作温度,通过工作区120几何形状的改变,可以调整通过工 作区120的电流的电阻值,使工作区120的各部分的温度趋于一致,如此一 来,就不会产生工作区120上有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部分而造成连接件烧毁损 坏或焊接不良的问题。此外,第一侧肋112及第二侧肋114与工作区120结合的转角处外围分 别内凹设有第一孔洞U6及第二孔洞118,其作用也为调整截面积以控制所产 生的热量,金属加热板100整体还以基准部129呈镜像对称,使得整个金属 加热板100通过电流时的均温性更为一致。请参照图2,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金属加热板的示意图。金属加热板200与 金属加热板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工作区220上具有四个凸起部,且第 一凸起部222、第二凸起部224、第三凸起部226及第四凸起部228分别设为 三角形,且第一凸起部222及第二凸起部224紧靠于基准部229,而第三凸起 部226及第四凸起部228分别紧邻于第一凸起部222及第二凸起部224,且第 一凸起部222及第二凸起部224分别小于第三凸起部226及第四凸起部228, 以供基准部229形成为一接合点。请再参照图3,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金属加热板的示意图。金属加热板300 与金属加热板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工作区320的四个凸起部,且第一 凸起部322、第二凸起部324、第三凸起部326、第四凸起部328为平坦的矩 形,并基准部329形成一平直面。请再参照图4,其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金属加热板的示意图。金属加热板400 与金属加热板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工作区420具有六个凸起部,且第 一凸起部422及第二凸起部424为半圆形,第三凸起部426及第四凸起部428 为梯形,并将基准部429设成一平直面,而工作区420上更具有一第五凸起 部432,连接第一侧助412及第三凸起部426,而相称第五凸起部432设有一 第六凸起部434。由上述几个实施例可知,凸起部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矩形、三角形、 梯形、弧形或不规则形等任意形状,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金属加热板的工作区的几何形状,只要呈对称状凸出于基准部的—凸起部,使基准部两侧利用不 同的几何形状,使单位时间内热的产生与热传递达到平衡,使得工作区产生 温度分布均匀的效果,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然而本专利技术所属的
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不限于 此。金属加热板还可通过一热电偶耦接电源供应器,热电偶用以感应金属加 热板的温度并输出一温度反馈信号至电源供应器,借以调整输出电流以控制温度。综上所述,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几个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 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 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等同的改变或替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 附的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加热板,其设置成呈框形,且其两侧分别形成为一第一侧肋及一第二侧肋,而该第一侧肋与该第二侧肋的一端连结设为一结合部,并另端连结设为一工作区,以供该第一侧肋、该第二侧肋、该结合部及该工作区间围设形成有一孔洞,且该工作区的中央朝该孔洞方向形成有一基准部,该工作区由该基准部朝两侧对称分别设有至少一凸起部,以供各凸起部朝该孔洞方向突出于该基准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加热板,其特征在于该凸起部呈对称状设有 两个,以供该基准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起部。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加热板,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加热板,其设置成呈框形,且其两侧分别形成为一第一侧肋及一第二侧肋,而该第一侧肋与该第二侧肋的一端连结设为一结合部,并另端连结设为一工作区,以供该第一侧肋、该第二侧肋、该结合部及该工作区间围设形成有一孔洞,且该工作区的中央朝该孔洞方向形成有一基准部,该工作区由该基准部朝两侧对称分别设有至少一凸起部,以供各凸起部朝该孔洞方向突出于该基准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