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43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夹具包括连接板;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间距可调;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设置于待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或所述补偿机构设置于待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具,利用补偿机构对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所存在的动态误差进行补偿,相对于传统夹具,待夹持结构所受应力降低50%,避免在待夹持结构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待夹持结构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待夹持结构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待夹持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当今制造业中,夹具不同于其他环节,他在工艺系统中有着特殊地位,夹具的整体刚度对工件加工的动态误差产生着非常特殊的影响。当夹具的整体刚度远大于其他环节,因工艺系统其他环节的刚度不足而会引起较大的系统动态误差,使得待夹持结构的应力集中,特别是对贯流风叶进行夹取上料时,会造成贯流风叶的损坏,影响待夹持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具的动态误差造成待夹持结构的应力集中的问题。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包括:
[0005]连接板;
[0006]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0007]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的间距可调;
[0008]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设置于待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或所述补偿机构设置于待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
[0009]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聚氨酯垫片,所述聚氨酯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或所述第二夹持件上。
[0010]所述夹具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
[001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丝杆连接于所述电机上,且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丝杆进行转动,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于所述丝杆上。
>[0012]所述夹具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夹持件通过所述导向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0013]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于所述滑块上。
[0014]所述夹具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上,且所述定位件能够与所述待夹持结构上的定位配合结构定位配合。
[0015]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安装板和气缸,所述气缸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气缸上,且所述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安装板进行移动,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0016]所述夹具还包括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上,且所述接近
开关与所述气缸电连接。
[0017]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法兰。
[0018]本技术的夹具,利用补偿机构对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所存在的动态误差进行补偿,相对于传统夹具,待夹持结构所受应力降低50%,避免在待夹持结构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待夹持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1、连接板;2、第一夹持件;3、第二夹持件;4、补偿机构;5、丝杆;6、电机;7、滑轨;8、滑块;9、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包括:连接板1;第一夹持件2,所述第一夹持件2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第二夹持件3,所述第二夹持件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且所述第一夹持件2和所述第二夹持件3之间的间距可调;补偿机构4,所述补偿机构4设置于待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之间;或所述补偿机构4设置于待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之间。利用补偿机构4对第一夹持件2和/或第二夹持件3所存在的动态误差进行补偿,相对于传统夹具,待夹持结构所受应力降低50%,避免在待夹持结构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待夹持结构的可靠性。
[002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补偿机构4包括聚氨酯垫片,所述聚氨酯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上或所述第二夹持件3上。聚氨酯垫片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弹性,因此,其能够在保证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对待夹持结构进行可靠夹持的同时,可以将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的动态误差进行补偿,避免在待夹持结构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待夹持结构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聚氨酯垫片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上。
[0025]所述夹具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所述第二夹持件3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同时可以在夹持过程中,先使第二夹持件3远离第一夹持件2,并在待夹持结构放置在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之间的间距内,然后移动第二夹持件3,使得第二夹持件3向第一夹持件2靠近实现夹持。也可以对不同尺寸的待夹持结构进行夹持,增加夹具的适用范围。
[0026]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5和电机6,所述电机6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所述丝杆5连接于所述电机6上,且所述电机6能够带动所述丝杆5进行转动,所述第二夹持件3设置于所述丝杆5上。电机6驱动丝杠进行转动,而第二夹持件3能够在丝杠的转动下沿丝杠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二夹持件3相对于第一夹持件2的靠近或远离。
[0027]所述电机6为伺服电机6,利用伺服电机6自带编码器特性控制第二卡接件的精确移动。
[0028]所述夹具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夹持件3通过所述导向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利用导向机构保证第二夹持件3可以按照设定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保证
夹具的可靠性。
[0029]具体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轨7和滑块8,所述滑轨7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所述滑块8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7上,所述第二夹持件3设置于所述滑块8上。
[0030]所述夹具还包括定位件9,所述定位件9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件3上,且所述定位件9能够与所述待夹持结构上的定位配合结构定位配合。利用定位件9与待夹持结构的设定结构进行配合,从而保证在夹具对待夹持结构的夹持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夹持到待夹持结构的设定位置,从而实现精准夹取。
[0031]具体的,定位件9包括设置在第二夹持件3上的定位销,待夹持结构为贯流风机,贯流风叶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6连接的安装孔,定位销能够插入至安装孔内,实现第二夹持件3与贯流风叶的定位。
[0032]所述第二夹持件3包括安装板和气缸,所述气缸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气缸上,且所述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安装板进行移动,所述定位件9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0033]所述夹具还包括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件3上,且所述接近开关与所述气缸电连接。在夹具开始工作时,移动第二夹持件3,使第二夹持件3向第一夹持件2方向移动,此时接近开关随着第二夹持件3的移动而逐渐靠近待夹持结构,当接近开关被触发时,气缸开始工作,第二夹持件3继续移动实现对待夹持结构的夹持。
[0034]所述连接板1上连接法兰。利用连接法兰方便将夹具连接在其他结构上。
[0035]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第一夹持件(2),所述第一夹持件(2)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第二夹持件(3),所述第二夹持件(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且所述第一夹持件(2)和所述第二夹持件(3)之间的间距可调;补偿机构(4),所述补偿机构(4)设置于待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之间;或所述补偿机构(4)设置于待夹持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件(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机构(4)包括聚氨酯垫片,所述聚氨酯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2)上或所述第二夹持件(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所述第二夹持件(3)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5)和电机(6),所述电机(6)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上,所述丝杆(5)连接于所述电机(6)上,且所述电机(6)能够带动所述丝杆(5)进行转动,所述第二夹持件(3)设置于所述丝杆(5)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惠婷陈劲初王兴雄吴智维李常宏冯新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