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中嘌呤的分离及含量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152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中嘌呤的分离及含量检测方法。该分离方法包括:使用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洗脱分离,洗脱分离的流动相包括9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中嘌呤的分离及含量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中嘌呤的分离及含量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嘌呤含量食物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与此同时造成的就是高尿酸血症引发的健康问题逐步凸显。比如,大豆是人们日常膳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功能特性,同时具有多种保健成分,对减肥和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积极作用。但是大豆作为高蛋白的植物性食品嘌呤含量较高,比如传统的大豆制品,包括豆粉、豆浆、腐竹等产品,均不适于痛风病人食用(嘌呤是构成体内核酸的重要碱基化合物,其在体内的代谢终产物为尿酸,当体内尿酸沉积时,易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这一缺点制约着大豆制品的应用。
[0003]在日本,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嘌呤摄入量限制为400mg;急性和慢性痛风患者每天嘌呤摄入量应控制在150mg以下;对中国居民每日膳食嘌呤平均摄入量的评估表明,我国居民膳食嘌呤的摄入量远高于痛风病人急性期和慢性期嘌呤摄入量应控制在150mg的限制。由此可见,测定食品中嘌呤的含量,为人们饮食提供科学指导,为痛风以及潜在痛风患者提供必要蛋白质的同时,控制嘌呤的摄入,维护身体健康,推动大豆蛋白产品的社会接受程度及健康饮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4]现有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纸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和嘌呤转化法等。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检测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比如,气相色谱法存在需要衍生化、操作条件苛刻,定性能力较弱的缺陷;离子交换色谱法存在样品分析流速低、温度高、耗时长的缺陷;薄层色谱法存在不能用腐蚀性显色剂,分离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毛细管电泳法存在操作流程复杂,影响因素多;纸电泳法存在该方法仅限于测定香菇中特有的香菇嘌呤,且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操作繁琐的缺陷;嘌呤转化法存在操作步骤繁琐,转化条件严格,中间环节会损失部分嘌呤,定量不准确的缺陷。另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液质联用法时目前比较常用的步骤相对简单且分离效果相对好的食品中嘌呤的检测方法,但目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液质联用法存在保留时间长,检测效率低的缺陷。
[0005]比如,现有专利CN 108318593 A公开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物中的四种嘌呤的方法,先将样品用10%的高氯酸水解预处理后,利用液相色谱分析仪对预处理后的待检测样品进行分析,其中,液相色谱分析仪的流动相包括甲酸铵溶液和甲醇,甲酸铵溶液为0.3~0.4g甲酸铵溶于500mL超纯水中制成,甲酸铵溶液的pH值为3.5~3.59;甲酸铵溶液与甲醇的比例(按体积计)为97~99:3~1,四种嘌呤的保留时间在11min~17min之间,回收率在81%~113%之间。该专利中的检测方法中嘌呤保留时间比较长,不利于快速检测。
[0006]因此,研发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该分离方法是使用色谱柱进行分离,基于该分离方法,可以与质谱仪联用对嘌呤的含量进行检测,可以在10min将一种或多种嘌呤从大豆食品出分离并准确检测出其含量。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其包括:使用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洗脱分离,洗脱分离的流动相包括9mM

11mM甲酸铵溶液和乙腈,甲酸铵溶液和乙腈的体积比为(40

55):(45

60);其中,嘌呤包括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使用上述的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对食品中嘌呤进行分离,然后进行含量检测。
[0011]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包括: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可以在10min内完成食品中嘌呤的分离及含量检测。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专利技术条件下四种嘌呤混合标准品的选择性反应监测检测(SRM)色谱图;
[0013]图2本专利技术条件下四种嘌呤混合标准品的总离子流图;
[0014]图3本专利技术条件下豆浆粉样品中四种嘌呤的选择性监测色谱图;
[0015]图4本专利技术条件下豆浆粉样品中四种嘌呤的总离子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仅局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无意于限制本公开。除非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否则单数形式的表达包括复数形式的表达。如本文所使用的,应当理解,诸如“包括”、“具有”、“包含”之类的术语旨在指示特征、数字、操作、组件、零件、元件、材料或组合的存在。在说明书中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术语,并且不旨在排除可能存在或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操作、组件、部件、元件、材料或其组合的可能性。如在此使用的,根据情况,“/”可以被解释为“和”或“或”。
[0018]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其包括:使用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洗脱分离,洗脱分离的流动相包括9mM

11mM甲酸铵溶液和乙腈,甲酸铵溶液和乙腈的体积比为(40

55):(45

60);其中,嘌呤包括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利用9mM

11mM甲酸铵溶液和乙腈在体积比为(40

55):(45

60)的条件下使用固液分离食品中嘌呤,分离效率高,分离度好;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可以最大程度同时分离食品中的4种嘌呤(由于食物中的嘌呤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若要检测其嘌呤含量,应先水解成游离嘌呤碱基后再进一步测定),且在10min中内便可完成分离,分离时间短,效率高,显著优于目前的仅适用于单个或两个嘌呤的分离或检测方法。在一些另
外的具体实施例中,甲酸铵溶液的浓度可以为9.5mM、10mM或10.5mM等;在一些其他的具体实施例中,甲酸铵溶液和乙腈在体积比可以为40:60、50:50或55:45等,优选55:45;在一些其他的具体实施例中,流速可以为0.1mL/min、0.05mL/min等;在一些其他的具体实施例中,进样量可以为10μL、5μL等。
[002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述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中,食品为豆制品。
[002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食品中可以是包含嘌呤的任何食物,其中豆制品是人们比较喜爱富含蛋白,但是嘌呤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需要严格控制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另外,豆制品可以是本领域所已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洗脱分离,洗脱分离的流动相包括9mM

11mM甲酸铵溶液和乙腈,甲酸铵溶液和乙腈的体积比为(40

55):(45

60);其中,嘌呤包括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中的一种或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食品为豆制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嘌呤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豆制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将豆制品破碎匀浆后,与甲酸和三氟乙酸混匀,然后进行恒温水浴,水浴结束后冰浴冷却,恒温蒸发溶剂后使用流动相溶解,离心,上清过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恒温水浴温度为90℃
±
2℃。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浴结束后立即冰浴冷却。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食品中嘌呤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液相色谱方法的色谱柱选择Shim

pack Scepter Diol

HILIC。7.一种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泉杨露露赵勇欧杰潘迎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