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动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148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包括壳体、两个驱动电机和两个减速器,两个驱动电机设于壳体,两个驱动电机具有电机输出轴,两个电机输出轴同轴线设置,两个减速器设于壳体,两个减速器间隔且结构对称设置于两个驱动电机外侧,每一减速器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一驱动电机,第二行星排套设第一行星排且与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第二行星排的输出端用以传动连接一侧车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独立设置的两个驱动电机和两个减速器,实现两侧车轮的单独驱动,缩短了轴向距离,整体结构更紧凑,解决了传统平行轴轴向距离大、不好布置的问题,结构承载需求小、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迅速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由于电动汽车需要较大的电池增加续航里程,当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纯电动汽车质量均远超于传统燃油汽车。在电动汽车销量日益增长的趋势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发展势在必行,其对汽车内各零部件的减重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电动汽车变速器设计多为平行轴布局,同时使用传统的锥齿轮差速器进行动力输出。而传统的锥齿轮差速器轴向尺寸较大,前后驱不好布置,导致整体体积和质量都较大,无法满足电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旨在解决电驱动系统布置空间大、适应性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驱动系统包括:
[0005]壳体;
[0006]两个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具有电机输出轴,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线设置;以及,
[0007]两个减速器,设于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减速器间隔且结构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外侧;
[0008]其中,每一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一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行星排套设所述第一行星排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输出端用以传动连接一侧车轮。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设有第一行星架;
[0010]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外侧,所述第二行星轮设有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连接一侧所述车轮。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齿圈位于所述第一行星轮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齿圈位于所述第二行星轮远离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行星轮沿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周向设置有多组;和/或,
[0014]所述第二行星轮沿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周向设置有多组。
[0015]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定子和转动连接所述定子的转
子,所述转子传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
[0016]可选地,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两个所述驱动电机。
[0017]可选地,所述电驱动系统还包括电子油泵,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驱动电机设有储油腔、油管和油冷器,所述电子油泵、所述储油腔、所述油管和所述油冷器形成冷却循环。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驱动系统。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电驱动系统通过独立设置的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和两个所述减速器,解除了两侧所述车轮的机械耦合,实现两侧所述车轮的单独驱动,通过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调速替代复杂的差速机构,简化动力系统结构,减轻整车重量,提高整车动力性能。通过传动连接的所述第一行星排和所述第二行星排实现减速功能,且所述第二行星排套设所述第一行星排,缩短轴向距离,整体结构更紧凑,解决了传统平行轴轴向距离大、不好布置的问题,结构承载需求小、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驱动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电驱动系统312第一行星轮1壳体313第一齿圈2驱动电机314第一行星架21电机输出轴32第二行星排22定子321第二太阳轮23转子322第二行星轮3减速器323第二齿圈31第一行星排324第二行星架311第一太阳轮
ꢀꢀ
[0025]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迅速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由于电动汽车需要较大的电池增加续航里程,当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纯电动汽车质量均远超于传统燃油汽车。在电动汽车销量日益增长的趋势下,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发展势在必行,其对汽车内各零部件的减重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电动汽车变速器设计多为平行轴布局,同时使用传统的锥齿轮差速器进行动力输出。而传统的锥齿轮差速器轴向尺寸较大,前后驱不好布置,导致整体体积和质量都较大,无法满足电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0030]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驱动系统10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驱动系统100的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缩短轴向距离,整体结构更紧凑,解决了传统平行轴轴向距离大、不好布置的问题,结构承载需求小、提高效率,以下将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所述电驱动系统100进行说明。
[0031]参照图1,所述电驱动系统100包括壳体1、两个驱动电机2和两个减速器3,两个所述驱动电机2设于所述壳体1,两个所述驱动电机2具有电机输出轴21,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21同轴线设置,两个所述减速器3设于所述壳体1,两个所述减速器3间隔且结构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驱动电机2外侧,每一所述减速器3包括第一行星排31和第二行星排32,所述第一行星排31传动连接一所述驱动电机2,所述第二行星排32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两个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壳体,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具有电机输出轴,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同轴线设置;以及,两个减速器,设于所述壳体,两个所述减速器间隔且结构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外侧;其中,每一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一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行星排套设所述第一行星排且与所述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输出端用以传动连接一侧车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设有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外侧,所述第二行星轮设有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的输出端用于驱动连接一侧所述车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位于所述第一行星轮远离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庆韬冯湾湾李育张晔平李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