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10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平面的导热底座、设置于该导热底座的平面相对表面上方的散热体及连接该导热底座与散热体的至少一热管,该导热底座的平面用于与热源结合,该散热体包括至少二散热鳍片组,这些散热鳍片组包围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筒状结构,每一散热鳍片组包括若干平行间隔叠置的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组的两端分别对应设有一接合面,热管的冷凝段被夹设于二相邻散热鳍片组的对应接合面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散热装置的风阻低、散热均匀,散热效率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技术背景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多媒体、3d等技术应用的兴起,作为计算机显 示系统核心的显示卡已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广大用户关注的焦点。然而, 随着显示卡上的视频图象适配器(GPU)等电子元件的处理工作能力的不断 提升以及集成度的提高,其与中央处理器(CPU)相似,都需要安装散热器 来对其散热,从此跟着CPU/GPU的更新发展,散热器也需要不断改变而来 满足CPU/GPU的散热需求。其中,多数散热器为了增加其散热面积,延长散热鳍片的横向长度,如 中国专利第200510103968.8号,该散热器的散热鳍片比较细长,其末端离热 源较远且传热路径不够宽,热量很难大量传导至那么远距离,这样的散热鳍 片末端部对于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没有太大帮助,另外由于散热鳍片的长度大 而散热鳍片之间的气流流道较长,导致风阻大,影响散热效率;还有一些散 热器为了增大其散热面积而增加散热鳍片的密度,也就是说减小散热鳍片的 间距,如中国专利第02800004.8号,其由若干竖状的散热鳍片放射性组合而 成,其离热源较近的散热鳍片的间距较小,且该部分的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具有一平面的导热底座、设置于该导热底座的平面相对表面上方的散热体及连接该导热底座与散热体的至少一热管,该导热底座的平面用于与热源结合,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体包括至少二散热鳍片组,这些散热鳍片组包围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筒状结构,每一散热鳍片组包括若干平行间隔叠置的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组的两端分别对应设有一接合面,热管的冷凝段被夹设于二相邻散热鳍片组的对应接合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学文陈锐华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