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85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薄型散热模块,与一电子设备之热源热连接,包含一基座、一散热风扇、一散热鳍片、一热导管,以及一风扇盖。该基座包括一板状本体、一用以供该热源设置之热源设置部、一围绕壁,及一贯穿地位于该围绕壁围绕区域内的穿孔;围绕壁与板状本体共同界定出一供散热风扇容设之第一设置空间,以及一供散热鳍片设置的第二设置空间。热导管具有一与热源热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一与散热鳍片热连接的第二端部。风扇盖固定于该基座上并具有一用以将热导管挟持定位的固定部。当该风扇盖固定于基座上时,热导管则同时受其束缚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与电子元件组合使用的薄型 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及图2, 一般薄型散热模块1与电子元件组合使用,包含一基座 11、 一散热风扇12、 一用以罩设于该散热风扇12上的风扇盖13、 一热导管 (Heat-Pipe) 14、 一散热鳍片15,及一导热块16。该基座ll包括一具有内、外端的板状本体lll、 一位于本体lll近内端且 用以供导热块16固设于底面的热源设置部112、 一贯穿地设于该本体111近外 端处的穿孔113,及一概呈U型的围绕壁114。围绕壁114间隔地围绕于该穿孔 113缘,且U型开口对应该本体111外端。该围绕壁114与本体111、风扇盖13 共同界定出一下方及朝外方向开放且供散热风扇12容设其中的风扇设置空间 115,而围绕壁114之U型开口端与该本体111近外端处则界定出一与风扇设置 空间115相连且上方及外侧开放的鳍片设置空间116,用以设置散热鳍片15。 热源设置部112并设有一供该热导管14由上而下容置定位的穿槽117,而热导 管14透过该穿槽117与该导热块16热连接。该风扇盖13呈一镂空之结构,由基座11之顶面屏蔽该容置于风扇设置空 间115内之散热风扇12并螺锁于该基座11上,而该散热鳍片15则紧邻着该散 热风扇12地设置于该鳍片设置空间116内。当散热风扇12运转,空气同时自 穿孔113及风扇盖13之镂空结构吸入,并受该围绕壁114引导而直接朝散热鳍 片15流出。上述热导管14之一端部与该导热块16热连接,而另一端部则绕过 该散热风扇12往该散热鳍片15延伸,并与该散热鳍片15热连接。薄型散热模块1之导热块16与电子元件之热源(如中央处理器,图未示) 热连接,其吸收热源所产生的热并通过热导管14优异的热传能力将热量传导至 该散热鳍片15,接着由散热风扇12之运作将热量持续由该散热鳍片15散逸至 外界环境中。参阅图3,常规热导管14之一端部以焊接(锡焊)的方式与散热鳍片15热连 接,制程上为确保热导管14与该散热鳍片15在热焊时能保持定位且紧密接触, 一般都于该热导管14与该散热鳍片15之间上焊料后利用一可重复使用的夹具 10将它们同时挟持固定住,而后再一并送往锡炉进行热焊,但如此也衍伸出以 下问题1. 使用夹具io挟持的方式为人为操作,因此易产生人为误差或疏失,或多或少使得挟持时热导管14相对该散热鳍片15滑移而导致焊接良率不一。2. 夹具IO会随着使用的时日而逐渐老旧并丧失原有的挟持力道,使得热导 管14与散热鳍片15间的接触不紧密而提高不良率。3. 承上,夹具IO需定期的汰换,而汰换后之新旧夹具IO混杂难辨而且挟 持力道亦不一,造成焊接效果各异、质量不稳定之困扰。4. 热导管14易因夹具10之挟持而产生凹陷或刮伤等损害。5. 焊接后夹具10易残留锡膏助焊剂,因此夹具10于下次使用前必须先经 过清洗而造成人工成本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改变原本仅有屏蔽功能的风扇盖结构, 而取代该夹具并可将热导管直接挟持定位于散热鳍片上的薄型散热模块。于是,本专利技术薄型散热模块与一电子设备之热源热连接,包含一基座、一 设置于基座上的散热风扇、 一设置于基座上的散热鳍片、 一热导管,以及一风 扇盖。该基座包括一板状本体、 一设于该本体且用以供该热源设置之热源设置部、 一直立固设于该板状本体表面的弧形围绕壁,及一贯穿地设于该板状本体上且 位于该围绕壁围绕区域内的穿孔;该围绕壁与该板状本体共同界定出与该热源 设置部区隔之一对应该穿孔且供该散热风扇容设之第一设置空间,以及一对应 位于该围绕壁弧形开口处并与该第一设置空间连通而供该散热鳍片设置的第二 设置空间。该热导管具有一于该热源设置部上与热源热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一延伸 至该散热鳍片热连接的第二端部。该风扇盖机固定于该基座上并同时屏蔽该第 一、第二设置空间,具有一配合该热导管之外型而用以将其挟持定位的固定部; 当该风扇盖固定于该基座上时,该热导管则同时受该固定部束缚而定位。 其中,风扇盖包括一盖本体,而该固定部由该盖本体配合该热导管的第二端部 之位置及型体而朝远离该基板之方向隆起所形成之长槽;该热导管的第二端部 以热焊的方式与散热鳍片热连接,而该风扇盖之固定部提供二者于热焊过程的 定位机制。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般薄型散热模块;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薄型散热模块之风扇盖由基座之顶面屏蔽容置于 风扇设置空间内之散热风扇;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焊接时于热导管与散热鳍片之间上焊料后,利用一4可重复使用的夹具将它们同时挟持固定住;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薄型散热模块之较佳实施例;及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之风扇盖以其固定部束缚住热导管之第二端部而将其挟持定位。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 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参阅图4与图5,本专利技术薄型散热模块之较佳实施例是装设于一电子装置(图 未示)内,包含一基座2、 一散热风扇3、 一罩设于该基座2上的风扇盖4、 一 具有一第一端部51及一第二端部52的热导管5、 一散热鳍片6,及一以铜材制 成的导热块7。该基座2以铝材压铸而成,包括一具有内、外端211、 212的板状本体21、 一位于近本体21内端211的热源设置部22、 一开口对应该板状本体21之外端 212且概呈U型围绕的围绕壁23,及一贯穿地设于该板状本体21上且位于该围 绕壁23围绕区域内的穿孔24。该围绕壁23与该板状本体21共同界定出一第一 设置空间25以及一与该第一设置空间25连通且近外端212处的第二设置空间 26。该第一设置空间25与该穿孔24之位置对应并用以设置该散热风扇3,而该 第二设置空间26用以设置该散热鳍片6并呈上方及外侧开放的结构,由此,使 得该散热风扇3得以直接对紧邻着的散热鳍片6作用。本实施例中,热源设置部22由基座2之底面朝其顶面浮凸,并形成一可供 该热导管5容置定位的穿槽221。导热块7容置于该热源设置部22内同时螺锁 于该基座2上,其底面用以和电子元件的热源热(图未示)连接;而该热导管5 之第一端部51则由该基座2之顶面容置于该浮凸的穿槽221内,且同时可透过 该穿槽221与该导热块7热连接。承上,热导管5之第一端部51与该导热块7热连接,而第二端部52则曲 绕过该散热风扇3之设置位置往该散热鳍片6延伸,并与该散热鳍片6热连接。如图4所示,该风扇盖4包括一盖本体40及一配合该热导管5之外型而用 以将其挟持定位的固定部42,风扇盖4以螺锁的机械方式固定于该基座2上, 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亦可采铆合或卡合等方式固定,而固定于基座2上之后的 风扇盖4同时屏蔽该第一、第二设置空间25、 26,而风扇盖4位于对应该第一 设置空间25之位置更形成一镂空部41。当散热风扇3运转时,空气同时自基座 2上的穿孔24及风扇盖4之镂空部41吸入,并受该围绕壁23引导而直接朝散 热鳍片6流出。由此,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导热块7及热导管5传导至该 散热鳍片6,接着由该散热风扇3之运作而将热量持续由散热鳍片6散逸至外界 环境中。本实施例中,固定部42由盖本体40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散热模块,与一电子设备之热源热连接,其特征是包含:一散热风扇;一散热鳍片;一基座,包括一板状本体、一设于该本体且用以供该热源设置之热源设置部、一直立固设于该板状本体表面的弧形围绕壁,及一贯穿地设于该板状本体上且位于该围绕壁围绕区域内的穿孔;该围绕壁与该板状本体共同界定出与该热源设置部区隔之一对应该穿孔且供该散热风扇容设之第一设置空间,以及一对应位于该围绕壁弧形开口处并与该第一设置空间连通而供该散热鳍片设置的第二设置空间;一热导管,具有一于该热源设置部上与热源热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一延伸至该散热鳍片热连接的第二端部;及一风扇盖,固定于该基座上并同时屏蔽该第一、第二设置空间,具有一配合该热导管之外型而用以将其挟持定位的固定部;当该风扇盖固定于该基座上时,该热导管则同时受该固定部束缚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