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塑胶粒搅拌装置,使用时通过人工将塑胶粒子倒入搅拌桶内,由于搅拌桶的位置一般较高,上料非常的不容易,当使用量较多时人工上料的方式劳动强度较大,影响了上料效率的问题;包括底板和搅拌桶,所述搅拌桶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左侧,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需要搅拌混合的塑胶粒倒入储料桶内,然后上下调节带动活动板和储料桶向上移动,当移动到顶端时打开气缸收缩使塑胶粒从进料口滑落到搅拌桶内进行混合搅拌,从而能够使用机械代替人工进行上料,提高了上料效率。提高了上料效率。提高了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塑胶粒搅拌
,特别是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胶主要由碳、氧、氢和氮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元素所构成,成品为固体,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多种塑胶粒子进行搅拌混合。
[0003]现有的塑胶粒在进行混合时会使用到搅拌装置,有的搅拌装置使用时通过人工将塑胶粒子倒入搅拌桶内,由于搅拌桶的位置一般较高,上料非常的不容易,当使用量较多时人工上料的方式劳动强度较大,影响了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塑胶粒搅拌装置,使用时通过人工将塑胶粒子倒入搅拌桶内,由于搅拌桶的位置一般较高,上料非常的不容易,当使用量较多时人工上料的方式劳动强度较大,影响了上料效率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包括底板和搅拌桶,所述搅拌桶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左侧,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位于搅拌桶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侧板,所述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通过上下调节组件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储料桶,所述储料桶的下方设置有缓冲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为自锁式万向轮。
[0007]优选的,所述搅拌桶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搅拌桶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
[0008]优选的,所述上下调节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丝杆和导向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前侧,所述丝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贯穿活动板并通过轴承与顶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顶端贯穿活动板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活动板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储料桶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活动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圆杆通过轴承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左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与储料桶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缓冲垫、阻尼器、限位块和弹簧,所述缓冲垫固定连接在缓冲板的上表面,所述阻尼器的顶端与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阻尼器的底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阻尼器的外表面,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缓冲板和底板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缓冲组件,使用时储料桶会移动到最底端,当与缓冲板上的缓冲垫接触时能够带动竖杆向下滑动,竖杆在滑动的过程能够压缩弹簧,通过弹簧进行缓冲,从而避免储料桶直接与底板发生碰撞,减少使用时的噪声。
[0013]2、通过将需要搅拌混合的塑胶粒倒入储料桶内,然后打开第二电机带动丝杆旋转,由于丝杆与活动板螺纹连接,此时丝杆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活动板和储料桶向上移动,当移动到顶端时打开气缸收缩,此时气缸带动储料桶绕圆杆旋转,直至储料桶的左端向下倾斜使塑胶粒从进料口滑落到搅拌桶内,接着打开第一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搅拌杆旋转对塑胶粒进行混合搅拌,从而能够使用机械代替人工进行上料,提高了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储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0019]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底板;2、搅拌桶;3、第一电机;4、转轴;5、搅拌杆;6、侧板;7、顶板;8、上下调节组件;9、活动板;10、储料桶;11、缓冲组件;101、万向轮;201、进料口;202、出料管;801、第二电机;802、丝杆;803、导向杆;1001、圆杆;1002、固定座;1003、气缸;1101、缓冲板;1102、缓冲垫;1103、阻尼器;110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由图1
‑
图5给出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包括底板1和搅拌桶2,搅拌桶2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转轴4的底端位于搅拌桶2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5,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侧板6,侧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7,顶板7与底板1之间通过上下调节组件8设置有活动板9,活动板9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储料桶10,储料桶10的下方设置有缓冲组件11。
[0022]为了便于该装置的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的下表面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101,万向轮101为自锁式万向轮,这样设置通过万向轮101将该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锁紧,避免该装置出现移动。
[0023]为了便于塑胶粒的搅拌混合,如图1和图2所示:搅拌桶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201,搅拌桶2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02,这样设置塑胶粒从进料口201倒入搅拌桶2内,混合搅拌好的塑胶粒从出料管202排处。
[0024]为了使储料桶10能够上下移动,如图2和图4所示:上下调节组件8包括第二电机801、丝杆802和导向杆803,第二电机801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前侧,丝杆80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8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丝杆802的另一端贯穿活动板9并通过轴承与顶板7转动连接,丝杆802与活动板9螺纹连接,导向杆803的底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导向杆803的顶端贯穿活动板9并与顶板7固定连接,导向杆803与活动板9滑动连接,这样设置打开第二电机801带动丝杆802旋转,丝杆802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活动板9和储料桶10向上移动到顶端,导向杆803避免活动板9跟随丝杆802旋转。
[0025]为了使储料桶10能够转动,如图4和图5所示:储料桶10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杆1001,活动板9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002,圆杆1001通过轴承与固定座1002转动连接,活动板9的左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气缸1003,气缸1003的伸缩端与储料桶10转动连接,这样设置储料桶10移动到顶端时打开气缸1003收缩,此时气缸1003带动储料桶10绕圆杆1001旋转,直至储料桶10的左端向下倾斜使塑胶粒从进料口201滑落到搅拌桶2内。
[0026]为了避免储料桶10直接与底板1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包括底板(1)和搅拌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2)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底端位于搅拌桶(2)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5),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侧板(6),所述侧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7),所述顶板(7)与底板(1)之间通过上下调节组件(8)设置有活动板(9),所述活动板(9)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储料桶(10),所述储料桶(10)的下方设置有缓冲组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101),所述万向轮(101)为自锁式万向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2)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201),所述搅拌桶(2)的左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性塑胶粒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调节组件(8)包括第二电机(801)、丝杆(802)和导向杆(803),所述第二电机(801)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上表面前侧,所述丝杆(80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801)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颢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