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C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39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C插座,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内设有插孔,插孔内壁周向设有多个负极接触弹片;正极连接座设置在绝缘外壳后端且与绝缘外壳卡接,正极连接座的前表面上设有PIN针,PIN针伸入插孔中,PIN针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卡接槽,卡接槽内卡接有多个正极接触弹片,正极接触弹片外表面上设有接触凸部,设有多个接触点,接触导通稳定,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C插座


[0001]本技术属于插座
,具体涉及一种DC插座。

技术介绍

[0002]DC插座是一种常见的电器用插座,它是由横向插口、纵向插口、绝缘基座、V型接触弹片、定向键槽组成。传统的DC插座,其V型接触弹片只有一个接触点,使用时,插头插入DC插座,接触弹片通过接触点和插头的铜外壁导通,但是,这种DC插座的缺点是,当插头多次插入后,接触弹片的接触点和插头的铜外壁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影响DC连接器正常工作。
[0003]现有的中国专利CN201721925831.5公开了一种DC插座,包括绝缘外壳以及设于绝缘外壳上的PIN针,绝缘外壳上设有插孔,PIN针伸入插孔中,绝缘外壳内上设有负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上设有与其倾斜连接的接触弹片,接触弹片设于插孔中,接触弹片上设有多个连接凸部。该DC插座使用时,插头插入插孔中,PIN针插入插头的PIN针孔内,接触弹片上的两个连接凸部都抵接于插头的外壁上,第一个连接凸部和插头上的环状槽扣合固定,第二个连接凸部的作用是增加接触点,即使接触弹片的弹力降低,第二个连接凸部仍能够和插头的外壁接触导通,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但是单个接触弹片在插头经常插入、拔出后,若单个接触弹片失效后,导致接触弹片的接触点和插头的铜外壁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DC插座,以解决现有单个接触弹片失效后,接触弹片的接触点和插头的铜外壁接触不良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DC插座,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壁周向设有多个负极接触弹片;
[0006]正极连接座,所述正极连接座设置在绝缘外壳后端且与绝缘外壳卡接,所述正极连接座的前表面上设有PIN针,所述PIN针伸入插孔中,所述PIN针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卡接有多个正极接触弹片,所述正极接触弹片外表面上设有接触凸部。
[0007]进一步,还包括正极弹片连接部,所述正极弹片连接部呈环形片状结构,多个所述正极接触弹片的一端均与正极弹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座设有正极让位孔,以供正极接触弹片穿过并伸入卡接槽内,所述正极弹片连接部能够与所述正极让位孔卡接,所述正极接触弹片的另一端设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的端部能够抵接在卡接槽的内壁上。
[0008]进一步,所述正极让位孔内壁上设有正极卡槽,所述正极弹片连接部外表面对应所述正极卡槽设有相适配的卡接凸块,所述卡接凸块能够卡入所述正极卡槽内。
[0009]进一步,所述正极连接座靠近绝缘外壳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卡扣,所述绝缘外壳对应所述卡扣设有相适配的扣孔,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扣孔内。
[0010]进一步,还包括负极弹片连接部,所述负极弹片连接部呈环形片状结构,负极弹片连接部的一端与多个所述负极接触弹片固定连接,所述插孔的内周壁上对应所述负极接触
弹片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负极弹片连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负极焊线部,所述正极连接座上对应负极焊线部设有负极让位孔,所述负极让位孔能够限制负极焊线部绕插孔的轴线转动。
[0011]进一步,所述PIN针的内部沿PIN针长度方向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卡接有PIN探测针,所述PIN探测针的一端设有PIN焊线部,所述正极连接座后表面卡接有背壳,所述背壳和正极连接座上均开设有PIN探测针让位孔以供PIN探测针穿过并使PIN焊线部卡接在背壳外,所述PIN探测针让位孔能够限制PIN焊线部绕PIN针的轴线转动。
[0012]进一步,所述绝缘外壳的表面上设有接地外壳,所述接地外壳为金属外壳;所述接地外壳的一端设有多个折弯部,所述正极连接座和背壳的一端面均设有与所述折弯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所述折弯部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上,所述绝缘外壳上表面设有限位卡槽,所述接地外壳上对应所述限位卡槽的位置设有楔形凸部,所述楔形凸部能够卡接在限位卡槽内,以限制接地外壳从绝缘外壳上脱出。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插头插入DC插座绝缘外壳的插孔中,插孔内周壁上的多个负极接触弹片抵接在插头的外周壁上,PIN针插入插头的PIN针孔内,PIN针外周壁上的多个正极接触弹片抵接在PIN针孔的内周壁上,多个正极接触弹片上的接触凸部与PIN针孔内周壁抵接更加紧固,形成多个接触点接触,使得插头与DC插座的接触更加稳定,正极接触弹片卡接在PIN针的卡接槽内,当任一个正极弹片的弹力降低时,多个接触凸部仍能够与PIN针孔内周壁接触导通,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负极接触弹片和正极接触弹片均采用周向设置的多触点结构,接触导通稳定,不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还能够提高负载的输入和输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背壳);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绝缘外壳和负极接触弹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绝缘外壳和负极接触弹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正极连接座、正极接触弹片、PIN探测针的组合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正极接触弹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PIN探测针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DC插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注如下:
[0025]绝缘外壳1、插孔11、扣孔12、第一限位槽13、限位卡槽14、负极接触弹片2、正极连接座3、PIN针31、卡接槽32、正极让位孔33、正极卡槽34、卡扣35、负极让位孔36、安装孔37、PIN探测针38、PIN焊线部39、正极接触弹片4、接触凸部41、卡接头42、正极弹片连接部5、卡接凸块51、负极弹片连接部6、负极焊线部61、背壳7、第二限位槽71、PIN探测针让位孔8、接地外壳9、折弯部91、楔形凸部92、插头10、PIN针孔101、环状槽1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C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1),所述绝缘外壳(1)内设有插孔(11),所述插孔(11)内壁周向设有多个负极接触弹片(2);正极连接座(3),所述正极连接座(3)设置在绝缘外壳(1)后端且与绝缘外壳(1)卡接,所述正极连接座(3)的前表面上设有PIN针(31),所述PIN针(31)伸入插孔(11)中,所述PIN针(31)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卡接槽(32),所述卡接槽(32)内卡接有多个正极接触弹片(4),所述正极接触弹片(4)外表面上设有接触凸部(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C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弹片连接部(5),所述正极弹片连接部(5)呈环形片状结构,多个所述正极接触弹片(4)的一端均与正极弹片连接部(5)固定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座(3)设有正极让位孔(33),以供正极接触弹片(4)穿过并伸入卡接槽(32)内,所述正极弹片连接部(5)能够与所述正极让位孔(33)卡接,所述正极接触弹片(4)的另一端设有卡接头(42),所述卡接头(42)的端部能够抵接在卡接槽(32)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DC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让位孔(33)内壁上设有正极卡槽(34),所述正极弹片连接部(5)外表面对应所述正极卡槽(34)设有相适配的卡接凸块(51),所述卡接凸块(51)能够卡入所述正极卡槽(3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C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座(3)靠近绝缘外壳(1)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卡扣(35),所述绝缘外壳(1)对应所述卡扣(35)设有相适配的扣孔(12),所述卡扣(35)卡接于所述扣孔(12)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C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极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松涂光文
申请(专利权)人:阆中金三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