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66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具体为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包括外壳后盖、底座、负极件、正极件和中心针。通过设置一体弯折成型的具有六个负极弹片的负极件,使得负极与导体一共有六个接触点,接触的面积得到增加,有效地提高了直流电源插座的负载功率。通过设置一体弯折成型的具有六个正极弹片的正极件,使得正极件与导体接触的面积得到增加,有效地提高了直流电源插座的负载功率。通过设置后盖和底座,使得能够立式安装电源插座,增加电源插座的应用范围,通过设置中心针,使得能够检测电源充满,及时断电保护,有效地保障了直流电源插座的稳定性。了直流电源插座的稳定性。了直流电源插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插座相关
,特别是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

技术介绍

[0002]DC电源相配的插座,它是由横向插口、纵向插口、绝缘基座、叉型接触弹片、定向键槽组成,两只叉型接触弹片定位在基座中心部位,成纵横向排列互不相连。叉型接触弹片一端为接线口,外露在基座圆柱体顶面,供连接输入电源软线或软缆用,叉型接触弹片另一端由基体互连的两只弹性臂组成,设置在DC插头插入方向绝缘基座插孔内,供给电脑显示器之用,使之正常工作。
[0003]专利CN202120431583.9公开了一种小型立式免铆合DC电源插座,其通过设置中心针限位座和底盖,以及在中心针上设有限位凸台,通过中心针限位座和底盖对限位凸台的抵接配合实现对中心针轴向方向的固定,通过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起到防止中心针倾斜的作用,组装方便;但是该方案结构简单,正极件和负极件与导体接触面积小,正极件与负极件仅用单个接脚进行连接,使得该直流电源插座无法适用较大电流,且没有检测元件,无法保证通电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结构不稳定,且无法承受较大电流的问题,提供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
[0005]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包括
[0006]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外壳由前壁、左侧壁、右侧壁、左后壁和右后壁组成;所述侧壁上方设置有多个凹陷口;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脚;所述左后壁末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右后壁末端设置有缺口部;所述突出部和缺口部相互配合卡紧;
[0007]后盖,所述后盖固定设置在外壳内上部;所述后盖中心处竖向贯穿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内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插孔连通;
[0008]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底部;
[0009]所述底座上方中心处竖向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柱上方竖向设置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直径小于固定柱;所述中心柱外圈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插孔连通;所述中心柱中心处竖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槽;
[0010]所述固定柱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为U型结构,并与第一通槽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上斜向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竖向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设置为矩形结构;
[0011]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为圆弧结构,且与第二通槽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槽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设置为六个,平均分布在第
二安装槽上,且位于前侧的两个第二开口槽与第一开口槽连通;两个位于水平位置的所述第二开口槽后部设置有第二放置槽;
[0012]所述底座底部中心处沿前后方向竖向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为矩形结构,且与第三通槽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后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三放置槽;
[0013]负极件,所述负极件包括负极主体、两个负极接角、六个负极弹片;所述负极主体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负极接角竖向设置在负极主体的端口;所述负极弹片竖向均匀环绕设置在负极主体上部;所述负极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负极弹片设置在第一通槽内;所述负极接角设置在第一放置槽内;
[0014]正极件,所述正极件包括正极主体、两个正极接角、六个正极弹片;所述正极主体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正极接角竖向设置在正极主体的端部;所述正极弹片竖向均匀环绕设置在正极主体上部;所述正极件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正极弹片设置在第二通槽内;所述正极接角设置在第二放置槽内;
[0015]中心针,所述中心针包括中心针主体、中心针接角和两个中心针弹片;所述中心针接角设置在中心针主体后端;所述中心针弹片设置在中心针主体前端;所述中心针设置在第三安装槽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壁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扣,所述左侧壁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所述左侧壁上方设置有两个凹陷口,且均以左侧壁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右侧壁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扣,所述右侧壁中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所述右侧壁上方设置有两个凹陷口,且均以右侧壁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为矩形,且向内弯折;所述第二卡扣设置为T型,且向内弯折;所述缺口部和突出部设置为三个;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向下延伸设置有两个固定脚。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两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扣槽;所述后盖通过第二卡扣槽和第二卡扣的限位配合与外壳进行固定;所述后盖底部前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后盖底部后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设置为矩形结构;
[0018]所述底座两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槽;所述底座通过第一卡扣槽和第一卡扣的限位配合与外壳进行固定;所述底座上部前侧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槽对应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底座上部后侧设置有与第二固定槽对应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底座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配合与后盖进行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扣槽底部设置有上挡块;所述上挡块与第二卡扣相抵触;所述第一卡扣槽底部设置有下挡块;所述下挡块与第一卡扣相抵触。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通槽设置为六个,均匀环绕在插孔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通槽设置为六个,均匀环绕在中心柱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三通槽设置为圆柱形结构。
[0021]进一步的,所述负极弹片前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负极弹片顶端与第一通槽相抵触;所述正极弹片前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正极弹片顶端与第二通槽相抵触;所述正极主体上斜向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设置为矩形结构,且向外弯折;所述第三卡扣与第一开口槽相抵触。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针主体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卡紧件;所述中心针通过卡紧件与第三安装槽相配合进行固定安装;所述中心针主体尾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三放置槽相抵触;所述中心针弹片前端设置有接触点,所述接触点设置在第三通槽内。
[0023]进一步的,所述负极件和正极件采用高导磷青铜C7025材料。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通过将整体结构设置为竖向,使得电源插座能够达到立式安装的效果。
[0026]2、通过将正极弹片和负极弹片均采用环状多触点结构,使得提高负载输入和输出,能承载DC30V 25A的负载。
[0027]3、通过设置一体弯折成型的具有六个正极弹片和两个正极接脚的正极件和一体弯折成型的具有六个负极弹片和两个负极接脚的负极件,使得正极件和负极件与导体接触的面积得到增加,能够有效降低温升,显著提高直流电源插座的负载功率。
[0028]3、通过设置固定脚、负极接脚、正极接脚以及中心针接脚,使得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置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外壳(1)由前壁(11)、左侧壁(12)、右侧壁(16)、左后壁(13)和右后壁(14)组成;所述侧壁(12)上方设置有多个凹陷口(121);所述左侧壁(12)和右侧壁(16)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扣(122)和第二卡扣(123);所述左侧壁(12)和右侧壁(16)分别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脚(15);所述左后壁(13)末端设置有突出部(131);所述右后壁(14)末端设置有缺口部(141);所述突出部(131)和缺口部(141)相互配合卡紧;后盖(2),所述后盖(2)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上部;所述后盖(2)中心处竖向贯穿设置有插孔(22);所述插孔(22)内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槽(221);所述第一通槽(221)与插孔(22)连通;底座(3),所述底座(3)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底部;所述底座(3)上方中心处竖向设置有固定柱(34),所述固定柱(34)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固定柱(34)上方竖向设置有中心柱(35),所述中心柱(35)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直径小于固定柱(34);所述中心柱(35)外圈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槽(351),所述第二通槽(351)与插孔(22)连通;所述中心柱(35)中心处竖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槽(352);所述固定柱(34)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6),所述第一安装槽(36)设置为U型结构,并与第一通槽(221)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36)上斜向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口槽(361);所述第一安装槽(36)底部竖向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放置槽(362),所述第一放置槽(362)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底座(3)底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7),所述第二安装槽(37)设置为圆弧结构,且与第二通槽(351)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槽(37)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371),所述第二开口槽(371)设置为六个,平均分布在第二安装槽(37)上,且位于前侧的两个第二开口槽(371)与第一开口槽(361)连通;两个位于水平位置的所述第二开口槽(371)后部设置有第二放置槽(372);所述底座(3)底部中心处沿前后方向竖向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8);所述第三安装槽(38)设置为矩形结构,且与第三通槽(352)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38)后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三放置槽(381);负极件(4),所述负极件(4)包括负极主体(41)、两个负极接角(42)、六个负极弹片(43);所述负极主体(41)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负极接角(42)竖向设置在负极主体(41)的端口;所述负极弹片(43)竖向均匀环绕设置在负极主体(41)上部;所述负极件(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6)内;所述负极弹片(43)设置在第一通槽(221)内;所述负极接角(42)设置在第一放置槽(362)内;正极件(5),所述正极件(5)包括正极主体(51)、两个正极接角(52)、六个正极弹片(53);所述正极主体(51)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正极接角(52)竖向设置在正极主体(51)的端部;所述正极弹片(53)竖向均匀环绕设置在正极主体(51)上部;所述正极件(5)设置在第二安装槽(37)内;所述正极弹片(53)设置在第二通槽(351)内;所述正极接角(52)设置在第二放置槽(372)内;中心针(6),所述中心针(6)包括中心针主体(61)、中心针接角(62)和两个中心针弹片(63);所述中心针接角(62)设置在中心针主体(61)后端;所述中心针弹片(63)设置在中心
针主体(61)前端;所述中心针(6)设置在第三安装槽(3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松涂光文
申请(专利权)人:阆中金三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