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16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功能为清肺理脾、祛湿化浊、清热消肿为主,辅以补肾通络、疏风定痛等法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由黄柏,苍术等多味中药材组成,用于治疗痛风发作,效果显著,适宜推广应用。适宜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用药,从“清肺理脾、补肾通络、疏风定痛”方向探讨痛风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疗效。属于中医药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痛风(gout)是指由嘌呤代谢异常所导致的,以血尿酸增高、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等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疾病,其主要见于饮食条件优越的中老年男性和少数绝经后妇女。痛风的主要病理是尿酸盐结晶( MSU )沉积于以关节、肾等为代表的身体各组织部位,其病程漫长。
[00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痛风的患病率目前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和年轻化的趋势。痛风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难治性疾病,还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列为21世纪的人类十大顽症之一。痛风除了给患者带来自身不尽的痛楚外,还增加了其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对痛风进行积极治疗和预先防护,受到了众多医生的重视。
[0004]随着现代对痛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于其发病机制的探索已从模糊变得清晰,痛风的学科分类,已经从传统的风湿病,被归结为自身炎症性疾病。
[0005]痛风的病理学基础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高尿酸血症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致使尿酸生成过多或/和排除过少,出现血浆中尿酸盐饱和,当其浓度大于420
µ
mol/L时,就被称为高尿酸血症。HUA在临床上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被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也有大约10%的患者会出现特征性的急性关节炎,被诊断为痛风。痛风在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肾脏损伤和尿酸结石形成为主要特点。
[0006]痛风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尿酸水平以及影像学检查。目前,应用较多的是2015年美国ACR和欧洲EULAR 提出的最新痛风诊断标准,其规定若患者得分≥ 8分,且排除继发性痛风可能,即可进行诊断。而HUA的诊断标准则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进行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测定,若男性高于420
µ
mol/L, 女性高于360
µ
mol/L, 即可称为高尿酸血症。
[0007]痛风的基础治疗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目前急性痛风的治疗药物临床起效很快,但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其中尤以胃肠道损害、肝肾功能损害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药物过敏反应最为常见。这使得临床医师在使用时需要从患者现状分析,仔细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争取最为安全、有效、友善的治疗方案。因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大多缺乏根治措施,而临床追求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迅速有效终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等。因此,深入发掘治疗痛风的潜在靶点基因,寻求更加安全有效、应用面广、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方式,就成为了当前西医急需解决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0008]中医对于痛风的认识,有着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通过梳理历代痛风的证治缘起与沿革,深度解读该病的病因病机与辨治规律,申请人发现,湿热是现代痛风的核心
病机,而饮食不节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我们在把握痛风各家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吸取各家特色,为痛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合理的诊疗思路,并在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进行基础研究,以期对中药的起效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新药的开发,提供前期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的组方思想,强调饮食内因是痛风的产生关键,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饮食肥甘,脾运失健,湿热壅滞,凝湿关节,具有“源之中焦,流阻下焦,病于下肢”、“起于脾胃,终于肝肾"的病机特点,提出痛风应命名为"痛风痹”,并以脾胃学说为主进行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痛风选方用药轻灵活泼、和缓醇正,其常用四妙散、宣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独活寄生汤、桃红四物汤、双合汤、三仁汤、蕾朴夏苓汤等随证化裁,巧施妙手,并借代茶饮与外洗方之力,缓消渐磨痛风于无形。
[0010]现今痛风病的研究重点,众多医家都聚焦于关节病变上,但痛风的关节病变,并不是痛风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研究痛风,要把痛风置于大内科的思维框架下去考量,广大医家要加强对关节病变以外区域的研究,也就是从传统的中医理论入手,从营卫之气、经络、脾胃、湿病等角度出发,推动痛风病关节病变研究的深入,以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痛风病的认识更加系统化和完整化,将临床辨治更上一城楼。
[0011]痛风病是由人体禀赋不足,脾肾亏虚,饮食失节,酒色过度,七情失调,湿浊中阻,蕴热酿痰,污浊凝涩,复受风寒湿热之侵,致气血违和, 升降悖逆,湿热流注经络,气血痹阻关节,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成。
[0012]脾胃居中州,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肾居下焦,为先天之本,主水液代谢,内寓元阴元阳。若患者平素酒面积多,过饮汤液, 停滞腻物,或烧炙膏梁过度, 气热熏蒸, 浊液不行, 涌溢于中, 此则湿从内作,损伤脾胃而致纳化失健,湿热聚敛而酿痰中阻,气机升降悖逆,诸病因之由生。若房室过度、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耗散其真,找伐命门之元气,致使入体气化不利,清浊相干,水液代谢失职,浊毒痰瘢稽留,蕴结下焦,郁阻元气之出入,不仅诱发本病,还可诱发石淋、痛闭、呕吐等证候。
[0013]痛风患者,大抵以富贵之人为多,而贫贱之人少。因富贵者膏粱自奉,又兼劳心,其中虚而筋柔骨脆、脏腑恒娇;贫贱者黎蓿苟充,又兼劳力,其中实而骨劲筋强、脏腑恒固。富贵者定舍曲房广厦,玄府疏而六淫易客;贫贱者身居陋巷茅茨,滕理密而外邪难干。故痛风一病,富贵之疾也多,其治当宜补正与攻邪并施。肥人多湿,膏粱多痰。痰湿内盛之体,适逢阴气自半之龄,若长期饮食偏嗜,好烟喜酒,则导致脏腑功能失衡,气机升降无权。脾肾既亏,痰湿内盛,肾不足以主水,胃气必厚,脾气必薄,脾气薄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气厚则疮积而氝氯化热。是以,此类患者,病变常涉及水湿内停、湿热痹阻、浊淤互结等病理环节,外虽现有余之实证,内却为脾肾不足之虚证,其一旦受外邪之招引,则每因中土受困,乾健失职,分清泌浊而不得,致使痰浊、血热淤阻经络关节, 难以泄化, 血气不得宣通。
[0014]痛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但其急性期主要以足第一距趾关节(与经络循行有关),突发红肿热痛,其痛昼静夜发,发则彻髓,痛如虎啃,呼号难宁等湿热表象为主。迁延岁月,反复发作则往往骨节畸形,痰核凝聚,伤筋烂骨,一朝肿处溃破则渗膏溢脂,久不收口,形成疮疡之患;若湿热之邪内攻,甚者可见瘾闭、关格等危重证候。故临床辨治痛风,多以分期论
治为宜。
[0015]急性期辨治治疗急性期患者,因其以邪实为主,脾虚为辅,湿浊与瘀热蕴结于里,致使湿滞因淤热而愈固,瘀热因湿滞而愈鹄张。此时,里邪既不能宣泄于下,又不能疏导于内,更不可从汗而解,迨其湿浊瘢热下溜经络,流注关节,火势虽微,内攻有力,势必伤筋损骨,故此际治疗,当以祛邪气为先。急则治其标,以宣泄湿热、激浊扬清、辛化渗透,使病邪之势得以直挫,迅速缓解病人苦楚。
[0016]因痛风急性期患者,湿热蕴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柏20

30份
ꢀꢀꢀ
苍术25

35份
ꢀꢀꢀ
防己25

35份
ꢀꢀꢀ
薏苡仁50

90份茯苓50

90份
ꢀꢀꢀ
杏仁20

25份
ꢀꢀꢀ
栀子20

30份
ꢀꢀꢀ
虎杖25

35份威灵仙25

35份 赤芍25

35份
ꢀꢀꢀ
川牛膝25

3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柏22份
ꢀꢀꢀ
苍术28份
ꢀꢀꢀ
防己30份
ꢀꢀꢀ
薏苡仁70份茯苓70份
ꢀꢀꢀ
杏仁22份
ꢀꢀꢀ
栀子26份
ꢀꢀꢀ
虎杖28份威灵仙28份 赤芍28份
ꢀꢀꢀ
牛膝28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振华路志正魏聪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