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及润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705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耦合器润滑领域的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及润滑方法,包括壳体一和壳体二,所述壳体一以及壳体二内部对应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设置二次润滑收油圈、第二挡油板和卸油槽形成二次润滑油暂存平台,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的齿轮高速转动,可以将底部的润滑油从卸油槽处进入到第二挡油板上方,形成二次润滑油暂存平台,通过二次润滑收油圈和第四安装位二次润滑油槽排出到各个位置,对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可以大大提高润滑的效果和质量,实现了润滑油在第二高度的重新聚集,配之以全新设计的油路系统,有效实现了高位齿轮的充足润滑。充足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及润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耦合器润滑领域,具体是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及润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动变速器的润滑使用飞溅润滑方式,即利用齿轮转动搅起齿轮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箱体内部各个部位甩动实现的。随着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耦合器(齿轮箱)的齿轴数量增加,齿轮离润滑油液面的高度也在不断升高。
[0003]但是现有的混合动力耦合器内部润滑油的油路大都只有一个平台,都从底部的润滑油向上甩来实现润滑,润滑效果和质量较差,尤其是对于顶部的齿轮和轴承而言。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及润滑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及润滑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及润滑方法,包括壳体一和壳体二,所述壳体一以及壳体二内部对应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第四轮轴轴承安装位和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所述壳体一上位于所述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外围一体成型有半圆形的二次润滑收油圈,所述二次润滑收油圈底端设置有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二挡油板与所述壳体一内壁之间一体成型有卸油槽。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次润滑收油圈与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之间一体成型有第四安装位二次润滑油槽,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一一体成型的挡油半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上方位于所述挡油半圈的切线方向设置有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所述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一端部下方与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之间开设有第五安装位润滑油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一端部一体成型有中部齿轮润滑排油槽,所述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另一端部一体成型有端部轴承润滑排油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一上位于所述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下方以及所述第四轮轴轴承安装位斜上方均开设有用于润滑的润滑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上方一侧安装有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所述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位于所述二次润滑收油圈的顶端切线方向。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二上位于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外围一体成型有导油槽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二上位于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上方以及
所述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上方一侧均设置有与壳体一上结构相同的第五安装位润滑油槽、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和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二上位于所述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3)处设置有导油嘴,所述导油嘴一侧壁外围一体成型有蓄油盘,所述导油嘴中部一体成型有导油管,所述导油嘴上位于所述蓄油盘处开设有出油孔,所述导油嘴上位于所述出油孔一侧一体成型有导油板,所述导油嘴上位于所述导油板一侧一体成型有进油槽。
[0015]混合动力耦合器的润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01、在混合动力耦合器工作过程中,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以及所述第四轮轴轴承安装位在润滑时,通过壳体内底部的润滑油从润滑槽处直接进入到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以及所述第四轮轴轴承安装位内部直接润滑,同时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的齿轮高速转动,可以将底部的润滑油甩到所述第二挡油板上方,形成二次润滑油暂存平台;
[0017]S102、在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的齿轮高速转动时,第二挡油板上方的润滑油从所述第四安装位二次润滑油槽处进入到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处进行润滑,同时,第二挡油板上方的润滑油在所述二次润滑收油槽的导向下,甩到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上方的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上,二次润滑油暂存平台上的润滑油从所述卸油槽处进入到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处进行润滑;
[0018]S103、所述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上的润滑油从两端落下,对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的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
[0019]S104、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的齿轮高速转动,在所述挡油半圈的导向下,进入到所述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中,润滑油通过所述中部齿轮润滑排油槽和端部轴承润滑排油槽落下,实现对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的齿轮和轴承进行润滑;
[0020]S105、所述导油嘴外侧的蓄油盘对变速箱内甩出扬起的润滑油进行阻拦和导向收存,通过出油孔将蓄存的润滑油导向分配给驱动的空心轴两端,从而使驱动轴两端都能得到润滑,也能使润滑油合理分配,不需要将转动设备浸入润滑油,即可达到近似浸润的润滑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设置二次润滑收油圈、第二挡油板和卸油槽形成二次润滑油暂存平台,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的齿轮高速转动,可以将底部的润滑油从卸油槽处进入到第二挡油板上方,形成二次润滑油暂存平台,通过二次润滑收油圈和第四安装位二次润滑油槽排出到各个位置,对轴承和齿轮进行润滑,可以大大提高润滑的效果和质量,实现了润滑油在第二高度的重新聚集,配之以全新设计的油路系统,有效实现了高位齿轮的充足润滑,解决了现有的只有一级润滑平台润滑时,顶部润滑效果差的问题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和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可以使得其内部甩入的润滑油能够从两端逐次的流入到齿轮和轴承内部,实现对顶部的轴承盒齿轮进行润滑,提升效果,利用对回流的润滑油的截流,使润滑油在相对更高的位置实现二次汇聚,再利用此处齿轮甩动,可以比原液面实现更高的润滑覆盖,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壳体一中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部位的俯视结构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壳体一中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部位的仰视结构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一的正视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壳体二的结构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导油嘴的结构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导油嘴的背视图。
[0032]图中:1、壳体一;2、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3、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4、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5、第四轮轴轴承安装位;6、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7、第五安装位润滑油槽;8、挡油半圈;9、第四安装位二次润滑油槽;10、卸油槽;11、第二挡油板;12、第二安装位润滑油槽;13、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14、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1401、中部齿轮润滑排油槽;1402、端部轴承润滑排油槽;15、二次润滑收油圈;16、壳体二;17、导油槽圈;18、导油嘴;1801、进油槽;1802、第一出油孔;1803、导油管;1804、蓄油盘;1805、导油板。
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包括壳体一(1)和壳体二(1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1)以及壳体二(16)内部对应位置依次设置有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2)、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3)、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4)、第四轮轴轴承安装位(5)和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6),所述壳体一(1)上位于所述第二轮轴轴承安装位(3)外围一体成型有半圆形的二次润滑收油圈(15),所述二次润滑收油圈(15)底端设置有第二挡油板(11),所述第二挡油板(11)与所述壳体一(1)内壁之间一体成型有卸油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润滑收油圈(15)与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6)之间一体成型有第四安装位二次润滑油槽(9),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6)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壳体一(1)一体成型的挡油半圈(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6)上方位于所述挡油半圈(8)的切线方向设置有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14),所述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14)一端部下方与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6)之间开设有第五安装位润滑油槽(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14)一端部一体成型有中部齿轮润滑排油槽(1401),所述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14)另一端部一体成型有端部轴承润滑排油槽(14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1)上位于所述第一轮轴轴承安装位(2)下方以及所述第四轮轴轴承安装位(5)斜上方均开设有用于润滑的润滑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4)上方一侧安装有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13),所述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13)位于所述二次润滑收油圈(15)的顶端切线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二(16)上位于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6)外围一体成型有导油槽圈(17)。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耦合器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二(16)上位于所述第五轮轴轴承安装位(6)上方以及所述第三轮轴轴承安装位(4)上方一侧均设置有与壳体一(1)上结构相同的第五安装位润滑油槽(7)、第五安装位收油槽板(14)和第三安装位收油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夏翔陈申黄志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德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