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98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增程式混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包括承载托架,为多根管状长杆在同一平面上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内部的框架空洞内还设置了至少两根加固梁,两根所述加固梁相互交错设置,且所述加固梁不与组成承载托架的任一管状长杆平行,能够通过强化的结构,将电机控制器更稳定的安装在发动机舱内,通过不同长度和形状的支撑结构,用以避免整体的抖动产生相同频率的共振,通过仿真分析,在未满足避免共振要求之前,需不断对托架结构优化,根据仿真结果振型图,结构本体变形较大区域即为薄弱点,需进行加强,对于一些对整体强度影响不大的结构进行修改去除,有利于轻量化车身。有利于轻量化车身。有利于轻量化车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增程式混动电动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因为其环保并且动力反应快等多种缘由,已经越来越受青睐,可是电动汽车缺点也很明显,续航里程短,电池受温度影响大,因此人们专利技术了增程式混动汽车,就是汽车内安装了两套动力系统,一套为电池电机驱动,另一套为内燃机驱动,而当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无法满足续航里程要求时,打开车载辅助供电装置为动力系统提供电能,以延长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且该车载辅助供电装置与驱动系统没有传动轴等传动连接。
[0003]增程式电动车由整车控制器完成运行控制策略,电池组可由地面充电桩或车载充电器充电,发动机可采用燃油型或燃气型,这样可以相互弥补各自动力缺点。
[0004]电机在保证续航里程的同时又降低了油耗,此类节能减排汽车成为一种新趋势,增程式混动车既用电又用油,这就要求需要在前机舱同时布置两套系统:电动机系统和发动机系统,特殊的需求导致前机舱空间狭小,布置困难。
[0005]而且发动机内部燃烧时,又会产生抖动,会对电机带来抖动,而电机控制器会因为安装空间受限,一般都安装在发动机舱内,导致电机控制器会一起抖动,而电机控制器不仅需要稳定安装,还需要强度足够承受这种不断的抖动,因为发动机的抖动是规律的,导致电机控制器在抖动时会产生共振,带来危害。
[0006]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能够通过强化的结构,将电机控制器更稳定的安装在发动机舱内,通过加固的横向支架和纵向加强筋,来承受发动机的持续抖动,还能通过不同长度和形状,用以避免整体的抖动产生相同频率的共振。
[0008]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包括:
[0009]承载托架,为多根管状长杆在同一平面上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内部的框架空洞内还设置了至少两根加固梁,两根所述加固梁相互交错设置,且所述加固梁不与组成承载托架的任一管状长杆平行;
[0010]第一底座支架和第二底座支架,都是长条状的凹形槽,所述第一底座支架通过第一立杆固定吊挂在承载托架下方,所述第二底座支架通过第二立杆固定吊挂在承载托架下方,所述第一底座支架和第二底座支架所在平面都平行于承载托架所在平面,且所述第一底座支架和第二底座支架不在同一平面上;
[0011]所述承载托架、第一底座支架和第一立杆之间还固定设置了第一托架加固板,所述承载托架、第二底座支架和第二立杆之间还固定设置了第二托架加固板,所述第二托架加固板和第一托架加固板形状大小都不相同;
[0012]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长度不同,且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都垂直于承载托架所在平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托架为方形框架结构,组成所述承载托架的长杆为方管;
[0014]所述加固梁为平板状的长条直杆,两根所述加固梁为整体的x形结构,所述加固梁与承载托架一侧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加固梁与组成承载托架的每一根管状长杆都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梁的四个支点固定连接在承载托架的四个内角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杆与第一底座支架之间还固定了第一加强筋;
[0016]所述第二立杆与第二底座支架之间还固定了第二加强筋。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都是由一块单层板弯曲而成双层三角形板,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大小不同;
[0018]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都不与承载托架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一托架加固板分别固设于第一立杆的两侧,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一托架加固板在同一平面上;
[0020]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二托架加固板分别固设于第二立杆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二托架加固板在同一平面上。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承载托架平面上增加加固梁,用于增加承载托架的整体强度,并且将长方形的承载托架内部框架上加装了交错的加固梁,使得整个承载托架内部变成了多个三角形结构,因此承载托架保持承载面积的同时增加了结构强度,并且不是整块厚板,框架结构比厚板减轻了较多重量,满足了轻量化车身的需求;
[0022]2、本装置通过加强筋和立杆,将两个底座支架与承载托架连接为整体受力结构,使得本装置能够在发动机舱进行稳定的安装,满足电机控制器的托举承载需求,并且还增加了立杆的强度,从而使得本装置的纵向方向也能支撑发动机的频繁的抖动了;
[0023]3、本装置通过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制作为长度不同的结构,同时将连接支撑的第二托架加固板和第一托架加固板制作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结构,使得本装置接受到同位置产生的发动机震动后,两侧所反应的振幅和频率也会不同,因此本装置有效避免了产生共振。
附图说明
[0024]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结构仰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结构正面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结构侧面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第一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2]1‑
承载托架,11

加固梁,2

第一底座支架,21

第一立杆,22

第一加强筋,3

第二底座支架,31

第二立杆,32

第二加强筋,4

第二托架加固板,41

第一托架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阅图1至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包括:
[0034]承载托架1,为多根管状长杆在同一平面上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内部的框架空洞内还设置了至少两根加固梁11,两根所述加固梁11相互交错设置,且所述加固梁不与组成承载托架1的任一管状长杆平行;
[0035]第一底座支架2和第二底座支架3,都是长条状的凹形槽,所述第一底座支架2通过第一立杆21固定吊挂在承载托架1下方,所述第二底座支架3通过第二立杆31固定吊挂在承载托架1下方,所述第一底座支架2和第二底座支架3所在平面都平行于承载托架1所在平面,且所述第一底座支架2和第二底座支架3不在同一平面上;
[0036]所述承载托架1、第一底座支架2和第一立杆21之间还固定设置了第一托架加固板41,所述承载托架1、第二底座支架3和第二立杆31之间还固定设置了第二托架加固板4,所述第二托架加固板4和第一托架加固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托架(1),为多根管状长杆在同一平面上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内部的框架空洞内还设置了至少两根加固梁(11),两根所述加固梁(11)相互交错设置,且所述加固梁不与组成承载托架(1)的任一管状长杆平行;第一底座支架(2)和第二底座支架(3),都是长条状的凹形槽,所述第一底座支架(2)通过第一立杆(21)固定吊挂在承载托架(1)下方,所述第二底座支架(3)通过第二立杆(31)固定吊挂在承载托架(1)下方,所述第一底座支架(2)和第二底座支架(3)所在平面都平行于承载托架(1)所在平面,且所述第一底座支架(2)和第二底座支架(3)不再同一平面上;所述承载托架(1)、第一底座支架(2)和第一立杆(21)之间还固定设置了第一托架加固板(41),所述承载托架(1)、第二底座支架(3)和第二立杆(31)之间还固定设置了第二托架加固板(4),所述第二托架加固板(4)和第一托架加固板(41)形状大小都不相同;所述第一立杆(21)与第二立杆(31)长度不同,且所述第一立杆(21)与第二立杆(31)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立杆(21)与第二立杆(31)都垂直于承载托架(1)所在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安装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架(1)为方形框架结构,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夏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德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