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05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模具、下模具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通过在上模座的边缘位置设置浇铸口,从边缘位置开始浇铸的方式可以保证从流道进入到各圆形振子型腔内的金属液均匀;此外,在上模具的巴伦座成型模腔设置排气孔,可保证每个巴伦座成型模腔金属液填充率;在下模具的表面设置溢流通道,可保证圆形振子的各扇形振子臂均得到有效的金属液填充,保证了浇铸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圆形中频振子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了金属原料的损耗。降低了金属原料的损耗。降低了金属原料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圆形中频振子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圆形中频振子包括呈四个扇形振子和连接在扇形振子臂上的巴伦座;常规的圆形中频振子的成型采用的是浇铸成型的方式;常见的浇铸成型中采用一模一出的方式进行浇铸成型,一方面成型效率低,另一方面,一模一出的浇铸成型方式容易出现金属原来浪费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能够解决一般的圆形中频振子一模一出生产效率低,金属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圆形中频振子包括四个对称设置的扇形振子臂,扇形振子臂安装在巴伦座上,两两相互对称的扇形振子臂之间通过金属馈电片连接构成一个极化;扇形振子臂夹角为90
°
,扇形振子臂距至巴伦座底端的距离为40mm;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上模座、上模具、下模具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0005]所述上模座上靠近上模座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浇铸口,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容纳上模具的上模具腔,且上模具腔的侧边与浇铸口导通;
[0006]所述上模具设置在上模座的下表面的上模具腔内;所述上模具的侧面设置有上弧形缺口实现与上模座的浇铸口导通;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呈两排三列的巴伦座成型模腔,且该巴伦座成型模腔的顶端设置有贯穿上模具的排气孔;<br/>[0007]所述下模具设置在上模具的下表面上,所述下模具的侧面位置设置有与上模具侧面的上弧形缺口配合的下弧形缺口,且下弧形缺口与上模座的浇铸口导通,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上水平设置有两条流道,该两条流道与下弧形缺口导通;所述下模具的两条流道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流道导通的三个圆形振子成型腔,且该圆形振子成型腔向下模具的边缘延伸有溢流通道;
[0008]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设置开有容纳下模具的下模具腔;所述下模具设置在下模座的下模具腔内,且下模具的上表面与下模座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下模具上与下模座上均设置有贯穿下模座和下模具的脱模顶针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四个端角位置设置有模具定位凹槽,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上四个端角位置设置有模具定位凸起,该模具定位凸起与上模具下表面的模具定位凹槽配合实现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定位。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且支撑座设置有脱模顶针板,通过在脱模顶针板上设置脱模顶针,将脱模顶针伸入到下模座和下模具内,实现在完成浇铸后的
顶出脱模。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上均设置有定位销孔,且定位销孔内设置有定位销实现将上模座与下模座定位连接。
[001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在上模座的边缘位置设置浇铸口,从边缘位置开始浇铸的方式可以保证从流道进入到各圆形振子型腔内的金属液均匀;此外,在上模具的巴伦座成型模腔设置排气孔,可保证每个巴伦座成型模腔金属液填充率;在下模具的表面设置溢流通道,可保证圆形振子的各扇形振子臂均得到有效的金属液填充,保证了浇铸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圆形中频振子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了金属原料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圆形中频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立体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上模具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局部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2至图4所示的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圆形中频振子1包括四个对称设置的扇形振子臂11,扇形振子臂安装在巴伦座12上,两两相互对称的扇形振子臂11之间通过金属馈电片连接构成一个极化;扇形振子臂11夹角为90
°
,扇形振子臂距11至巴伦座12底端的距离为40mm;包括上模座2、上模具3、下模具4和下模座5;上模座2和下模座5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0022]上模座2上靠近上模座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浇铸口21,上模座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容纳上模具3的上模具腔,且上模具腔的侧边与浇铸口21导通。
[0023]上模具3设置在上模座2的下表面的上模具腔内;上模具3的侧面设置有上弧形缺口实现与上模座的浇铸口21导通;上模具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呈两排三列的巴伦座成型模腔31,且该巴伦座成型模腔31的顶端设置有贯穿上模具的排气孔。
[0024]下模具4设置在上模具的下表面上,下模具4的侧面位置设置有与上模具3侧面的上弧形缺口配合的下弧形缺口,且下弧形缺口与上模座2的浇铸口导通,下模具4的上表面上水平设置有两条流道,该两条流道41与下弧形缺口导通;下模具4的两条流道的侧面分别
设置有与流道导通的三个圆形振子成型腔42,且该圆形振子成型腔向下模具的边缘延伸有溢流通道43。
[0025]下模座5的上表面设置开有容纳下模具4的下模具腔;下模具4设置在下模座5的下模具腔内,且下模具4的上表面与下模座5的上表面齐平;下模具4上与下模座5上均设置有贯穿下模座5和下模具4的脱模顶针孔。
[0026]上模具3的下表面四个端角位置设置有模具定位凹槽32,下模具4的上表面上四个端角位置设置有模具定位凸起44,该模具定位凸起44与上模具下表面的模具定位凹槽31配合实现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定位。
[0027]下模座5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6,且支撑座6设置有脱模顶针板61,通过在脱模顶针板61上设置脱模顶针,将脱模顶针伸入到下模座5和下模具4内,实现在完成浇铸后的顶出脱模。
[0028]上模座2与下模座5上均设置有定位销孔,且定位销孔内设置有定位销实现将上模座2与下模座5定位连接。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上模座的边缘位置设置浇铸口,从边缘位置开始浇铸的方式可以保证从流道进入到各圆形振子型腔内的金属液均匀;此外,在上模具的巴伦座成型模腔设置排气孔,可保证每个巴伦座成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中频振子一模六出成型模具,圆形中频振子包括四个对称设置的扇形振子臂,扇形振子臂安装在巴伦座上,两两相互对称的扇形振子臂之间通过金属馈电片连接构成一个极化;扇形振子臂夹角为90
°
,扇形振子臂距至巴伦座底端的距离为40mm;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上模具、下模具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上模座上靠近上模座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浇铸口,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容纳上模具的上模具腔,且上模具腔的侧边与浇铸口导通;所述上模具设置在上模座的下表面的上模具腔内;所述上模具的侧面设置有上弧形缺口实现与上模座的浇铸口导通;所述上模具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呈两排三列的巴伦座成型模腔,且该巴伦座成型模腔的顶端设置有贯穿上模具的排气孔;所述下模具设置在上模具的下表面上,所述下模具的侧面位置设置有与上模具侧面的上弧形缺口配合的下弧形缺口,且下弧形缺口与上模座的浇铸口导通,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上水平设置有两条流道,该两条流道与下弧形缺口导通;所述下模具的两条流道的侧面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桂华石小红蒋利勇蔡显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灿电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