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215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8
本申请涉及滚刀磨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本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构件、第二测量构件、第一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第一移动定位构件、称重构件及第一支撑构件,第一测量构件包括限位部和测量部,测量部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刻度;第二测量构件与第一测量构件通过第一弹性构件相连接,第一测量构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测量构件形成有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刻度;移动定位构件与第二测量构件通过第二弹性构件相连接,移动定位构件能够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称重构件相连接。利用本装置可准确判断盘形滚刀是均匀磨损、偏磨,还是刀圈断。圈断。圈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滚刀磨损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盘形滚刀是掘进机执行破岩工作的核心部件,受到来自岩土强烈的挤压和切削作用。由于地质复杂多变,盘形滚刀在施工过程中损耗很大,数量众多并且成本昂贵,直接影响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盘形滚刀可能发生均匀磨损、偏磨或刀圈断裂等多种损坏形式,需要及时对盘形滚刀的磨损进行检测测量、分类管理,更加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和厂家及时沟通盘形滚刀的薄弱点,并进行改造,以降低施工成本。
[0003]目前,主要采用普通卡规或者普通钢尺测量盘形滚刀的磨损量,基于人工读数,没有固定基准点位;且测量基本上只能测量几个点位,无法对整个盘形滚刀进行测量;无法识别出该滚刀是均匀磨损还是其他磨损形式,需要靠人工经验进行判断;目前对于滚刀数据依靠人工进行记录保存,缺乏图像等直观资料,数据资料调取麻烦。因此,对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进行高精度检测以及分类管理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对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进行高精度检测以及分类管理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测量构件、第二测量构件、第一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第一移动定位构件、称重构件以及第一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构件包括相连接的限位部和测量部,所述测量部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刻度;所述第二测量构件与所述第一测量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测量构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测量构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0006]所述第二测量构件形成有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刻度,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移动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二测量构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相连接,且所述移动定位构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0007]所述第一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所述第二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以及所述第一移动定位构件能够围设成容纳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称重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且用于安装盘形滚刀,且所述盘形滚刀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旋转。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为可伸缩的结构。
[000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构件,且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测量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顶部。
[00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构件以及第四支撑构件;其中,沿着所述第三支撑构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测量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构件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撑构件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三支撑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00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构件和所述第二测量构件的测量精度均为0.01mm;所述称重构件的测量精度为0.01g。
[00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构件和所述第二测量构件均为电子测量尺,所述称重构件为数显电子称;
[0013]所述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且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电子测量尺和所述数显电子称通信连接。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构件形成有第一凸起连接部,且所述第一移动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连接;
[0015]所述第二测量构件形成有第二凸起连接部,且所述移动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二凸起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相连接。
[001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因而,具有该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将磨损前的盘形滚刀安装在第一支撑构件上,且使盘形滚刀被移动定位构件、第一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以及第二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卡紧,使盘形滚刀转动一圈,且每间隔角度θ记录一个点,共记录n个点,第二测量构件测量出盘形滚刀的第二径向尺寸D
n
,第一测量构件测量出盘形滚刀的第一径向尺寸D
n

,称重构件测量出重量为M
n

[0019]将磨损后的盘形滚刀安装在第一支撑构件上,且使其被移动定位构件、第一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以及第二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卡紧,使盘形滚刀转动一圈,且每间隔角度θ记录一个点,共记录n个点,第二测量构件测量出盘形滚刀的第二径向尺寸d
n
,第一测量构件测量出盘形滚刀的第一径向尺寸d
n

,称重构件测量出重量为m
n

[0020]则第n个点的第二径向的磨损量L
n
=D
n

d
n
,第n个点的第一径向的磨损量L
n

=D
n
’‑
d
n

,而后计算出径向最大值L
max
、最小值L
min
、平均值L

、L
max

、L
min

以及L


;盘形滚刀的平均重量损失量M

=(M1+M2+M3+

+M
n
)-(m1+m2+m3+

m
n
)。
[00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的压缩量为20mm;
[0022]n=90/θ,且θ=10
°‑
30
°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L
n
-L
n

|≤x时,该盘形滚刀为均匀磨损,将L

和M

,作为该盘形滚刀磨损量的输出结果,其中,|L
n
-L
n

|为第n个点的径向非均匀磨损量的绝对值;
[0024]当|L
n
-L
n

|>x,且(L
max
-L
min
)>P时,该盘形滚刀的刀圈断裂,此时以L

、L
max
、M

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量构件、第二测量构件、第一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第一移动定位构件、称重构件以及第一支撑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构件包括相连接的限位部和测量部,所述测量部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刻度;所述第二测量构件与所述第一测量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测量构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测量构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测量构件形成有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刻度,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移动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二测量构件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相连接,且所述移动定位构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所述第二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以及所述第一移动定位构件能够围设成容纳腔;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称重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且用于安装盘形滚刀,且所述盘形滚刀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为可伸缩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撑构件,且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测量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构件以及第四支撑构件;其中,沿着所述第三支撑构件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测量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构件的顶部;所述第四支撑构件形成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三支撑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构件和所述第二测量构件的测量精度均为0.01mm;所述称重构件的测量精度为0.01g。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构件和所述第二测量构件均为电子测量尺,所述称重构件为数显电子称;所述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且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电子测量尺和所述数显电子称通信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构件形成有第一凸起连接部,且所述第一移动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构件形成有第二凸起连接部,且所述移动定位构件与所述第二凸起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相连接。8.一种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装置,所述盘形滚刀非均匀磨损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磨损前的盘形滚刀安装在第一支撑构件上,且使盘形滚刀被移动定位构件、第一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以及第二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卡紧,使盘形滚刀转动一圈,且每间隔角度θ记录一个点,共记录n个点,第二测量构件测量出盘形滚刀的第二径向
尺寸D
n
,第一测量构件测量出盘形滚刀的第一径向尺寸D
n

,称重构件测量出重量为M
n
;将磨损后的盘形滚刀安装在第一支撑构件上,且使其被移动定位构件、第一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以及第二测量构件的形成有刻度的结构卡紧,使盘形滚刀转动一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伟民秦建贾连辉张兵黄俊兰于忠婷路全彬周许升李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