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616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锁方法,该解锁方法通过换电设备实现对车辆上的电池包的解锁,车辆上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锁连杆和锁基座,锁基座包括锁槽及转动设置在锁槽开口处的锁舌,锁舌与锁连杆连接,换电设备具有解锁件,解锁件包括解锁杆及弹性机构,解锁杆作用于锁连杆并带动锁舌转动,该解锁方法包括:S1、调整换电设备与车辆沿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解锁件的弹性机构处于压缩状态;S2、换电设备将车辆上的电池包的锁轴朝向远离锁槽开口的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使锁连杆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带动锁舌打开锁槽开口。相比于现有技术,该解锁方法的锁止机构与锁轴的使用寿命更长且长时间使用后锁止机构的性能保持良好。且长时间使用后锁止机构的性能保持良好。且长时间使用后锁止机构的性能保持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解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电动车普及的时代,换电作为解决电动车续航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使用。而在换电时,除电池包本身的电池容量和安全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则是换电的成功率以及整个系统中换电部件的使用寿命。
[0003]由于电池包通过锁止机构锁定在车上,为了安全起见,固定方式通常十分可靠,难以通过普通的解锁方式卸下。
[0004]现有技术中的换电设备上的解锁装置一般包括用于顶开电动汽车上的锁止机构的解锁件,锁止机构包括锁基座、锁槽、锁舌及锁连杆,锁舌与锁连杆连接,当锁连杆被顶起时,锁连杆会带动锁舌转动从而打开锁槽的开口,实现锁止机构的解锁,当解锁件对锁止机构进行解锁过程中,解锁件与锁止机构的锁连杆是硬性接触且向其施加的力较大,而在电池包拆卸下来前,电池包的锁轴是位于锁止机构的锁槽内的,当解锁件对锁止机构进行解锁时,锁舌会顶住锁轴而无法打开槽口,若解锁件对锁连杆再施加更大的力,则会导致锁舌与锁轴极易产生相互的磨损,导致锁止机构的性能变差,且锁舌与锁轴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为了现有技术中锁止机构与锁轴的使用寿命较短且长时间使用后锁止机构的性能变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解锁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解锁方法,所述解锁方法通过换电设备实现对车辆上的电池包的解锁,所述车辆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连杆和锁基座,所述锁基座包括锁槽及转动设置在锁槽开口处的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锁连杆连接,所述换电设备具有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解锁杆及弹性机构,所述解锁杆作用于锁连杆并带动锁舌转动,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调整换电设备与车辆沿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解锁件的弹性机构处于压缩状态;
[0009]S2、换电设备将车辆上的电池包的锁轴朝向远离锁槽开口的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使锁连杆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带动锁舌打开锁槽开口。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解锁件内的弹性机构处于受压蓄能的状态,锁舌与电池包的锁轴处于相互抵接的状态,此时,弹性机构无法将锁连杆向上顶起,然后通过换电设备带动电池包朝远离锁槽开口的方向移动,使得电池包的锁轴避让锁舌,此时锁轴不再阻止锁舌打开锁槽开口,解锁杆在处于蓄能状态的弹性机构的作用下顶起锁连杆,锁连杆带动锁舌转动,最终实现解锁,本专利技术利用解锁件内弹性机构蓄能提供解锁过程中作用于锁连杆处的向上支撑力,但不会导致锁舌与锁轴由于过度相互挤压而损坏,且由于锁舌
转动是在锁轴移动后实现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解锁杆直接顶起锁连杆,从而直接带动锁舌转动实现解锁功能,本专利技术所需解锁力更小,且能够有效的避免锁舌与锁轴由于挤压而发生磨损,长时间使用后锁止机构的性能保持良好。
[0011]较佳地,所述解锁方法,还包括:
[0012]S3、换电设备将车辆上的电池包的锁轴朝向靠近锁槽开口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后,电池包从车辆上脱离,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将电池包朝向靠近锁槽开口的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能够将电池包的锁轴移动到锁槽开口处,便于锁轴从锁槽内离开,使电池包从车辆上脱离。
[0014]较佳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5]S0、调整换电设备与车辆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解锁件的解锁杆与锁连杆上的解锁块对准。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在解锁前先使换电设备与车辆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对准,从而避免由于解锁杆与解锁块的位置无法匹配导致解锁失败。
[0017]较佳地,所述换电设备包括车辆定位部,所述车辆定位部包括定位叉,步骤S0还包括:
[0018]调整车辆定位部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使定位叉与车辆上的匹配件对准。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在解锁前先通过定位叉与车辆上的匹配件进行对准,使得换电设备与车辆之间实现精确定位。
[0020]较佳地,所述换电设备包括车辆定位部,车辆定位部包括定位叉和解锁件,步骤S0还包括:
[0021]调整解锁件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使解锁件的解锁杆与所述解锁块上的解锁凹槽对准。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在解锁前,通过调整解锁件的位置,使解锁件对准锁连杆的解锁块,从而降低解锁时由于解锁杆与解锁块的位置无法匹配导致解锁失败的概率。
[0023]较佳地,步骤S1包括:
[0024]调整换电设备的车辆定位部和/或车辆沿着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使解锁件的弹性机构处于压缩状态。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提供换电设备与车辆之间如何在竖直方向上调整相对距离的方式,方式可以为提升车辆定位部的高度、也降低车辆的高度,或前面两者配合使用。
[0026]较佳地,所述定位叉上设有检测元件,所述定位叉用于与所述车辆上的匹配件配合使用,步骤S1还包括:
[0027]检测元件检测匹配件与定位叉是否配合到位,若是,则换电设备执行解锁操作。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先通过定位叉处的检测元件可以判断匹配件与定位叉是否配合到位,即车辆是否下降到位,再进行后续的解锁工作,可以进一步降低解锁失败的概率。
[0029]较佳地,步骤S1中的检测元件检测匹配件与定位叉是否配合到位的步骤具体为:
[0030]检测元件获取其与匹配件之间的相对距离L1,并判断所述相对距离L1是否属于预设距离范围内。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由于不同车型的车架尺寸、高度、位置均可能有所变化,从而通过对检测元件与匹配件之间的间距设置一个预设距离范围,当检测元件与匹配件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认为定位叉与匹配件处于配合到位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后续解锁操作成功率。
[0032]较佳地,步骤S1中的检测元件检测匹配件与定位叉是否配合到位的步骤具体为:
[0033]获取所述检测元件的状态,并判断检测元件是否处于已被触发的状态。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提供另外一种定位叉与匹配件之间是否匹配到位的具体检测方法,当检测元件被触发时,则认为匹配件与定位叉配合到位。
[0035]较佳地,步骤S2中:
[0036]当所述锁舌打开锁槽开口的过程中,所述锁轴避让所述锁舌。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确保在解锁件的弹性机构作用下解锁时,锁舌不会阻碍锁舌的转动,从而降低两者在解锁过程中产生磨损,同时降低解锁时解锁件的弹性机构所需提供支撑力的大小。
[0038]较佳地,解锁方法,还包括:
[0039]S4、再次调整换电设备与车辆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然后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锁方法,所述解锁方法通过换电设备实现对车辆上的电池包的解锁,所述车辆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连杆和锁基座,所述锁基座包括锁槽及转动设置在锁槽开口处的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锁连杆连接,所述换电设备具有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包括解锁杆及弹性机构,所述解锁杆作用于锁连杆并带动锁舌转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调整换电设备与车辆沿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解锁件的弹性机构处于压缩状态;S2、换电设备将车辆上的电池包的锁轴朝向远离锁槽开口的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距离,使锁连杆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带动锁舌打开锁槽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3、换电设备将车辆上的电池包的锁轴朝向靠近锁槽开口方向移动第二预设距离后,电池包从车辆上脱离,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方法,所述锁连杆包括解锁块,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S0、调整换电设备与车辆沿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解锁件的解锁杆与锁连杆上的解锁块对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设备包括车辆定位部,所述车辆定位部包括定位叉,步骤S0还包括:调整车辆定位部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使定位叉与车辆上的匹配件对准。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孙光龙朱明厚万里斌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