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通信方法、列车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02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列车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辆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长编组列车中的任一短编组列车,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编组列车在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相对位置;基于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一全局IP以及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二全局IP,所述第二编组列车为与所述第一编组列车进行联挂的短编组列车;基于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控制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各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通信方法、列车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车载信号设备完成跨车通信功能。号设备完成跨车通信功能。号设备完成跨车通信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列车通信方法、列车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列车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线网逐步延伸,城市潮汐客流正成为国内大城市的一大特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现象带来的运营问题,充分协调好车辆运力与能耗匹配,灵活编组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正逐步在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领域探索实施。灵活编组技术根据其实现特征,分为物理联挂解编技术和虚拟联挂解编技术,从国内外实现上来看,物理联挂解编技术仍然是当前的主要实现方式。短编组列车完成联挂组成一列长编组列车后,车辆实现整个编组列车的物理及电气连接,各车端的车载信号设备如何获取各自联挂车端的信息,需要建立跨车通信连接,借助于跨车通信,长编组列车首尾车载信号设备实现信息互传,从而实现折返、换端等功能。
[0003]短编组列车联挂组成一列长编组列车后,车辆网络实现贯通,提供了车载信号设备跨车通信的物理通道,车载信号设备通过接入到车辆网络实现与其联挂车端的设备进行通信,车载信号设备作为通信的发起和接收方,在既有方案中通常会在联挂的车端、本地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固定以及编组类型和数量上做出限制,实现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列车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联挂的短编组列车之间通信方式受限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包括:
[0006]确定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辆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长编组列车中的任一短编组列车,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编组列车在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相对位置;
[0007]基于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一全局IP以及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二全局IP,所述第二编组列车为与所述第一编组列车进行联挂的短编组列车;
[0008]基于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控制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各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一全局IP以及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二全局IP,包括:
[0010]基于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编组列车在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第一编组序号N,其中,N为正整数;
[0011]基于所述第一编组序号N、第一本地IP以及第二本地IP,确定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
述第二全局IP;
[0012]其中,所述第一本地IP为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本地IP,所述第二本地IP为所述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本地IP。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全局IP包括以下任一项:
[0014]在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中间编组列车的情况下,确定的后车编组序号N+1和前车编组序号N

1分别对应的车载信号设备的全局IP;
[0015]在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非中间编组列车,且所述第一编组序号N等于1的情况下,确定的后车编组序号N+1对应的车载信号设备的全局IP;
[0016]在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非中间编组列车,且所述第一编组序号N不等于1的情况下,确定的前车编组序号N

1对应的车载信号设备的全局IP。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控制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各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包括:
[0018]基于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打开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和所述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分别对应的通信连接通道;
[0019]基于所述通信连接通道,在不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之间传输应用信息;
[0020]基于所述应用信息,控制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各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应用信息,控制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各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包括:
[0022]基于所述应用信息,确定所述各编组列车分别对应的编组数;
[0023]在所述编组数之和等于所述长编组列车的编组总数的情况下,打开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头车和尾车之间的通信连接通道,并关闭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非头车和非尾车所建立的通信连接通道。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5]在所述长编组列车中存在中间编组列车,且所述中间编组列车在时间阈值内未获取到对应的通信列车的目标应用信息的情况下,关闭所述中间编组列车和所述对应的通信列车之间的通信连接通道。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列车通信装置,包括:
[0027]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辆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长编组列车中的任一短编组列车,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编组列车在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相对位置;
[0028]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一全局IP以及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二全局IP,所述第二编组列车为与所述第一编组列车进行联挂的短编组列车;
[0029]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控制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各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列车通信方法。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
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列车通信方法。
[003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列车通信方法。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通信方法、列车通信装置和电子设备,通过车载信号设备完成跨车通信,可以对任意车端联挂后的车载信号设备不做限制,对实现跨车通信的车载信号设备的全局IP支持灵活配置,同时可支持两列短编组及以上组成的长编组列车中车载信号设备实现跨车通信。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通信方法的通信模型示意图;
[0037]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通信方法的通信连接机制示意图;
[0038]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通信方法的预置本地IP数据结构示意图;
[0039]图5是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列车通信方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辆属性信息,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长编组列车中的任一短编组列车,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编组列车在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相对位置;基于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一全局IP以及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二全局IP,所述第二编组列车为与所述第一编组列车进行联挂的短编组列车;基于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控制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各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一全局IP以及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第二全局IP,包括:基于所述车辆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编组列车在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第一编组序号N,其中,N为正整数;基于所述第一编组序号N、第一本地IP以及第二本地IP,确定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其中,所述第一本地IP为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本地IP,所述第二本地IP为所述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对应的本地IP。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全局IP包括以下任一项:在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中间编组列车的情况下,确定的后车编组序号N+1和前车编组序号N

1分别对应的车载信号设备的全局IP;在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非中间编组列车,且所述第一编组序号N等于1的情况下,确定的后车编组序号N+1对应的车载信号设备的全局IP;在所述第一编组列车为非中间编组列车,且所述第一编组序号N不等于1的情况下,确定的前车编组序号N

1对应的车载信号设备的全局IP。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控制所述长编组列车中的各编组列车之间的通信,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全局IP和所述第二全局IP,打开所述第一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和所述第二编组列车的车载信号设备分别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蕴耿鹏周延昕吴亮马新成郑志军龚博雅柴荣阳李宏超方弟
申请(专利权)人: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