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78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终端、管道监控模块、水位检测模块、设备监控模块、水质检测模块、移动模块、警报模块、通信模块、主控中心、数据库、数据分析模块和显示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管道检测系统,通过水质检测模块中的水上检测单元和水下检测单元,分别对管道内水面上、下环境进行检测,确保数据的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移动模块来调整水上检测单元和水下检测单元的位置,保证水上检测单元能一直位于水面上,同时水下检测单元可以自动调整检测深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警报模块来设定警报阈值的方式,来进行预警与警报,防止环境指数超标造成管道损伤。防止环境指数超标造成管道损伤。防止环境指数超标造成管道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检测
,具体为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管道是一种用于输送气、液体的装置,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与工业的不断发展,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管道的结构特殊,需要特定的管道检测系统来帮助工人掌握管道内部情况,但现有的管道检测系统,通常只是对管道水下进行检测,无法将管道水面上的环境情况统计出来,检测结果较为单一;不同水深的环境构成会产生一定差别,但现有的管道检测系统,大多是在固定点进行检测,无法对不同深度的环境构造进行检测,不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现有的管道检测系统,大多是单纯进行环境监控,当出现指数异常的情况,如压力、流量过大时,无法及时进行警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终端,所述检测终端包括管道监控模块、水位检测模块和设备监控模块,水位检测模块的一侧连接有移动模块,移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水质检测模块,水质检测模块的一侧连接有警报模块。
[0005]优选的,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水上检测单元和水下检测单元。
[0006]优选的,所述移动模块包括升降单元和定位单元,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定位单元。
[0007]优选的,所述警报模块包括阈值设定单元、预警单元和警告单元,且阈值设定单元分别与预警单元和警告单元建立数据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检测终端数据连接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数据连接有主控中心。
[0009]优选的,所述主控中心包括数据库、数据分析模块和显示模块,且通信模块与数据库建立数据连接,数据库的一侧连接有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的一侧连接有显示模块。
[0010]优选的,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和表格生成单元,且数据库分别与图像处理单元、表格生成单元建立数据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管道监控显示单元、水质数据显示单元、设备信息显示单元和警报显示单元,且且管道监控显示单元与图像处理单元建立数据连接,水质数据显示单元与表格生成单元建立数据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管道检测系统,通过水质检测模块中的水上检测单元和水下检测单元,分别对管道内水面上、下环境进行检测,
确保数据的全面;本专利技术通过移动模块来调整水上检测单元和水下检测单元的位置,保证水上检测单元能一直位于水面上,同时水下检测单元可以自动调整检测深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通过警报模块来设定警报阈值的方式,来进行预警与警报,防止环境指数超标造成管道损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块框架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流程图;
[0015]图中:1、检测终端;11、管道监控模块;12、水位检测模块;13、设备监控模块;14、水质检测模块;141、水上检测单元;142、水下检测单元;15、移动模块;151、升降单元;152、定位单元;16、警报模块;161、阈值设定单元;162、预警单元;163、警告单元;2、通信模块;3、主控中心;31、数据库;32、数据分析模块;321、图像处理单元;322、表格生成单元;33、显示模块;331、管道监控显示单元;332、水质数据显示单元;333、设备信息显示单元;334、警报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终端1,检测终端1包括管道监控模块11、水位检测模块12和设备监控模块13,水位检测模块12的一侧连接有移动模块15,移动模块15的一侧设置有水质检测模块14,水质检测模块14的一侧连接有警报模块16;水质检测模块14包括水上检测单元141和水下检测单元142;移动模块15包括升降单元151和定位单元152,升降单元151上设置有定位单元152;警报模块16包括阈值设定单元161、预警单元162和警告单元163,且阈值设定单元161分别与预警单元162和警告单元163建立数据连接;检测终端1数据连接有通信模块2,通信模块2数据连接有主控中心3;主控中心3包括数据库31、数据分析模块32和显示模块33,且通信模块2与数据库31建立数据连接,数据库31的一侧连接有数据分析模块32,数据分析模块32的一侧连接有显示模块33;数据分析模块32包括图像处理单元321和表格生成单元322,且数据库31分别与图像处理单元321、表格生成单元322建立数据连接;显示模块33包括管道监控显示单元331、水质数据显示单元332、设备信息显示单元333和警报显示单元334,且管道监控显示单元331与图像处理单元321建立数据连接,水质数据显示单元332与表格生成单元322建立数据连接。
[0018]工作原理: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管道内环境构成检测时,首先检测终端1中的管道监控模块11会对管道内进行摄像监控,设备监控模块13会监控各设备运行状态,水位检测模块12检测水位后,使用移动模块15调整水质检测模块14中水上检测单元141的位置,使其位于水面上检测,在水下检测单元142检测完后,再由移动模块15调整水下检测单元142的深度,使其在不同的水深位置进行检测,然后将所有监控、检测数据通过通信模块2送至主控中心
3,由数据分析模块32对各类数据分类分析处理,最后由显示模块33将检测结果显示出来,其中,升降单元151、定位单元152分别用于水位检测模块12的移动和固定,警报模块16中的阈值设定单元161事先输入各项指标的阈值,在接近阈值时由预警单元162发出预警,超过阈值时由警告单元163发出警报,数据库31用于储存接收到的数据,图像处理单元321用于处理管道监控模块11发回的图像信息,表格生成单元322用于将检测数据排列对比,生成统计表,管道监控显示单元331用于显示管道监控模块11拍摄的图像,水质数据显示单元332用于显示表格生成单元322生成的统计数据,设备信息显示单元333用于显示设备监控模块13监控的设备运行数据,警报显示单元334用于显示警报模块16发出的警告。
[00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终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1)包括管道监控模块(11)、水位检测模块(12)和设备监控模块(13),水位检测模块(12)的一侧连接有移动模块(15),移动模块(15)的一侧设置有水质检测模块(14),水质检测模块(14)的一侧连接有警报模块(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模块(14)包括水上检测单元(141)和水下检测单元(1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块(15)包括升降单元(151)和定位单元(152),升降单元(151)上设置有定位单元(1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模块(16)包括阈值设定单元(161)、预警单元(162)和警告单元(163),且阈值设定单元(161)分别与预警单元(162)和警告单元(163)建立数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时实现管道内的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环境构造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毅龙郑海良刘铃金永全陈衍全浩林王晨旭张海平丁燕强张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运通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