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532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输入轴、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具有第一离合器内壳体和第一离合器外壳体,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输出毂和第二离合器外壳体,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离合器内壳体,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连接至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所述输出毂连接至所述变速器输入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混动结构,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迫于全球能源形势及不断收紧的油耗法规压力,各大汽车企业战略布局正逐步倾向于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纯电动时代到来之前,混合动力汽车仍然是各大汽车企业研发的重点。
[0003]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减震系统、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离合器总成、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中间轴、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离合器总成包括动力输入件和第一动力输出件,所述第一电机环绕在所述离合器总成的外围,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与所述动力输入件相连,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减震系统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震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输入件相连;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件相连,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二输入轴相连,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入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差速器的主减速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啮合。
[0004]现有技术设置了双电机,其中第一电机与发动机的输入端连接,只能用于发电,而第二电机用于在纯电驱动模式时驱动车轮转动,因此,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需要设置齿轮传动系统以及轴系进行动力传递,如第一输入轴、第一主动齿轮以及第二主动齿轮,导致动力系统部件结构复杂、布置空间大、制造成本高且控制系统设计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动力系统部件结构复杂、布置空间大、制造成本高且控制系统设计难度大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输入轴、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具有第一离合器内壳体和第一离合器外壳体,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输出毂和第二离合器外壳体,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离合器内壳体,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连接至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所述输出毂连接至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当进行纯电驱动模式时,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第二离合器结合,使得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壳体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不连接,输出毂与第二离合器外壳体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的扭矩依次经过第一离合器外壳体、第二离合器外壳体、输出毂和变速器输入轴,进而传递给车轮;当进行并联驱动模式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处于结合状态,使得所
述第一离合器内壳体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连接,输出毂与第二离合器外壳体连接,发动机的扭矩依次经过第一离合器内壳体、第一离合器外壳体、第二离合器外壳体、输出毂和变速器输入轴,进而传递给车轮。
[000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转子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连接,第一离合器外壳体连接至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所述输出毂连接至所述变速器输入轴,因此可通过设置一个电机的方式实现纯电驱动以及并联驱动,当电量充足时,通过并联驱动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当电量不足时,通过发动机将扭矩输入至第一离合器内壳体,然后通过第一离合器外壳、第二离合器外壳体传递至电机的转子,进而实现发电储能,进而电机即可充能也可放能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无须布置多余的齿轮传动系统以及轴系,节约了安装空间,虽然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加了离合器的数量,但是电机的成本较高,因此也起到了节约成本的效果。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集成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体内部。
[000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结构布置紧凑,缩短了轴向长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固定有离合器盖板,所述离合器盖板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之间的空间布置有第一液压执行机构,所述第一液压执行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器活塞和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所述离合器盖板与第一离合器活塞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离合器活塞和第二离合器外壳体连接,当所述第一活塞腔内注入压力油时,第一离合器活塞克服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的弹力,从而所述推动第一离合器片组结合,当第一活塞腔内的压力油排出时,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依靠弹力驱使第一离合器活塞复位,从而驱动第一离合器片组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与第一离合器内壳体之间设有第一离合器片组,当所述第一离合器片组结合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与第一离合器内壳体连接,当所述第一离合器片组断开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与第一离合器内壳体不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和输出毂之间的空间设有第二液压执行机构,所述第二液压执行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离合器活塞、第二离合器复位弹簧和第二离合器复位弹簧座,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和第二离合器活塞之间形成第二活塞腔,当所述第二活塞腔内注入压力油时,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克服所述第二离合器复位弹簧的弹力,从而推动第二离合器片组结合,当第一活塞腔内压力油排出时,第二离合器复位弹簧依靠弹力驱使第二离合器活塞复位,第二离合器片组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与输出毂之间设有第二离合器片组,当所述第二离合器片组结合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与输出毂连接,当所述第二离合器片组断开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与输出毂不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主轮毂,所述主轮毂与离合器盖板、第二离合器外壳体、第二离合器复位弹簧座上,所述主轮毂上设有两个压力油道,两个所述压力油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相连通。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的一端与主轮毂连接,另一端抵靠在第一离合器片组上。
[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离合器活塞的一端与主轮毂连接,另一端抵靠在第二离合器片组上。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离合器还包括动力输入件,动力输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离合器内壳体和发动机的输出端。
[0016]进一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入件之间设有减震系统,所述减震系统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入件连接。
[0017]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上述的传动系统。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双离合器总成、单电机实现了混动化,简化了混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比减少了一个电机,大幅降低研发成本。而且,将双离合器均布置在电机壳体中,使得整个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结构简单、轴向尺寸小,便于产品布置和产品稳定性控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单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合器总成和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发动机;2

减震系统;3

电机;31

转子;32

定子;4

第一离合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变速器输入轴(7)、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所述第一离合器(4)具有第一离合器内壳体(42)和第一离合器外壳体(43),所述第二离合器(5)具有输出毂(53)和第二离合器外壳体(51),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离合器内壳体(42),还包括电机(3),所述电机包括定子(32)和转子(31),所述转子(31)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43)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43)连接至所述第二离合器外壳体(51),所述输出毂(53)连接至所述变速器输入轴(7);当进行纯电驱动模式时,所述第一离合器(4)断开,第二离合器(5)结合,使得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壳体(42)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43)不连接,输出毂(53)与第二离合器外壳体(51)连接,所述转子(31)的扭矩依次经过第一离合器外壳体(43)、第二离合器外壳体(51)、输出毂(53)和变速器输入轴(7),进而传递给车轮;当进行并联驱动模式时,所述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均处于结合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离合器内壳体(42)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43)连接,发动机的扭矩依次经过第一离合器内壳体(42)、第一离合器外壳体(43)、第二离合器外壳体(51)、输出毂(53)和变速器输入轴(7),进而传递给车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均集成在所述电机(3)的外壳体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固定有离合器盖板(12),所述离合器盖板与第一离合器外壳体之间的空间布置有第一液压执行机构(45),所述第一液压执行机构(45)包括第一离合器活塞(451)和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452),所述离合器盖板(12)与第一离合器活塞(451)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4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离合器活塞(451)和第二离合器外壳体连接,当所述第一活塞腔内注入压力油时,第一离合器活塞(451)克服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452)的弹力,从而所述推动第一离合器片组(44)结合,当第一活塞腔内的压力油排出时,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452)依靠弹力驱使第一离合器活塞(451)复位,从而驱动第一离合器片组(44)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外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玉芳廖勇喻春光杨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