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90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连接一电力源而产生一输出电力驱动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一功因校正电路、一电力转换单元、一脉宽调变单元及一阻抗调变单元,该脉宽调变单元产生一导通一开关单元的脉波信号而决定该开关单元的导通或截止,且该开关单元决定该输入电力流过该功因校正电路与该电力转换单元的时序,其中,该阻抗调变单元与该开关单元之间设有至少两相异阻抗的电力路径,并且自该输入电力撷取一电压侦测信号供该阻抗调变单元切换于相异等效阻抗值的电力路径而调整回授信号的大小,藉此改善该输入电力上升导致功率因素降低的缺失。(*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发光二极管且根 据电力源输入电力的大小控制输入电力的脉波宽度以调整其功率因素的发 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能源控制及环保的需求,为避免能源的浪费,提升功率因 素已成为当今电子设备设计时的重要考量,而功率因素指的是有效功率与 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 的比值,有效功率愈接近总耗电量,则功率因素愈高,亦即工作效率愈好,工 作效率的提升将达到实际输出功率提升、减少损耗降低废热的优点,加上 欧盟公布的安规与谐波规范,对各种电子产品的用电效率皆有高标准的要 求,使各业者必须致力于改善产品用电的工作效率,而随着发光二极管(即 二极体,本文均称为二极管)普遍使用的状况下,如何提升发光二极管驱动 电路的功率因素亦成为各家厂商所需面临的问题。目前现有的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架构如图l所示,输入电力经过一功因校正电路60传输至一电力转换单元20以转换为输出电力而驱 动发光二极管30发光,且该电路架构更包含一脉宽调变单元40,该脉宽调变 单元40经回授控制单元90由该电力转换单元20取得一回授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取得一电力源(10)的输入电力Vin以驱动至少一发光二极管(30),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括有: 一功因校正电路(60),连接该电力源(10)与一开关单元(70),以取得该输入电力Vin并藉开关单元( 70)的导通与截止决定输入电力Vin流经功因校正电路(60)的时序; 一电力转换单元(20),连接功因校正电路(60)及发光二极管(30),经功因校正电路(60)取得输入电力Vin且转换为一传输至发光二极管(30)的输出电力Vout;  一脉宽调变单元(40),连接电力源(10)及开关单元(70),产生一导通该开关单元(70)的脉波信号S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重雄黄宝庆
申请(专利权)人:源辰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