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79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1
本申请公开了应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领域的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通过对驻极母粒进行挤塑生产时熔融流体的实际状况进行感应和适用性的温度控制,有效提高了驻极母粒的生产质量,提高该生产工艺的智能化和控制精度,有效避免了由于配料比例或者环境变化造成的温控误差,保证了驻极母粒原料之间的混合精度和熔融质量,进而在保证驻极母粒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提高驻极母粒生产质量,保证了驻极母粒的功能性。保证了驻极母粒的功能性。保证了驻极母粒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口罩核心的熔喷布,保持长期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而在熔喷布中加入驻极母粒就能够很好地延长它的有效期,驻极母粒的核心材料是电荷引发剂,根据电荷引发剂种类的不同,可以把现在市场上驻极母粒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有机类的驻极母粒,一类就是无机类的驻极母粒。
[0003]驻极母粒基本组成以聚丙烯树脂为基材,使用专用助剂,使助剂在母料中达到了均匀分散,在熔喷布的纺丝过程中,加入2%

5%,可以有效增加熔喷无纺布中电荷捕集能阱的密度和深度,达到提高熔喷无纺布的综合滤效和抗热衰减的性能。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是按照合适的配比将氧化铝粉体、氧化锌粉体和聚丙烯树脂以及其他助剂进行混合,通过螺杆挤塑机加工成型后、造粒制成。
[0004]现有的生产工艺过程大多数的温度控制都是根据聚丙烯树脂的性质配合经验值进行调控,不能够根据配料比变化后聚丙烯树脂在挤塑机筒内的实际状况进行温度调控,进而降低了温度调控的精度和适用性,极易造成氧化铝粉体、氧化锌粉体和聚丙烯树脂混合不良或者熔融质量的问题,直接降低了驻极母粒的生产质量,降低了其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目的在于如何能够根据聚丙烯树脂在挤塑机筒内的实际温变状态对挤塑温度进行精确调控的问题根据,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通过该工艺涉及挤塑机,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预混,将氧化铝粉体、氧化锌粉体、聚丙烯树脂颗粒和其他助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进行预混,获得混合颗粒;
[0007]S2.挤塑,
[0008]S21.首先启动挤塑机,使挤塑加热箱对输送筒进行预升温;
[0009]S22.在输送筒预升温完成后,将混合颗粒投入输送筒内;
[0010]S23.混合颗粒在输送筒内逐渐熔融,形成熔融流体,并在挤压螺杆的转动驱动下挤出;
[0011]S24.熔融流体在输送筒内移动时,会经过超细滤层过滤感应,若弹性触条被压力触发后,将数据传输至自控温系统,使得自控温系统对此时挤塑加热箱的温度控制进行调整,若弹性触条不被压力触发,则自控温系统保持预设的温度控制,熔融流体呈条料状态从输送筒的挤出口挤出;
[0012]S3.冷却成型,对挤出的条料进行冷却成型;
[0013]S4.造粒,对成型完成后的条料进行造粒,获得纳米驻极母粒;
[0014]S5.筛分,对纳米驻极母粒进行筛分,筛分合格后进行包装入库,通过对驻极母粒进行挤塑生产时熔融流体的实际状况进行感应和适用性的温度控制,有效提高了驻极母粒的生产质量,提高该生产工艺的智能化和控制精度,有效避免了由于配料比例或者环境变化造成的温控误差,保证了驻极母粒原料之间的混合精度和熔融质量,进而在保证驻极母粒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提高驻极母粒生产质量,保证了驻极母粒的功能性。
[0015]可选的,该工艺涉及挤塑机,挤塑机右端固定安装有挤塑加热箱,挤塑加热箱内固定安装有输送筒,输送筒内转动连接有挤压螺杆,输送筒内部中部嵌接有位移嵌块,位移嵌块下端设置有与挤压螺杆相配合感应触发组件,挤塑加热箱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机箱,控制机箱内设置有自控温系统,自控温系统包括有控温处理单元,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感应触发单元,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分段控温单元,感应触发单元的输入端与感应触发组件信号连接,分段控温单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挤塑加热箱信号连接,通过自控温系统和感应触发组件的配合,有效避免了温控过程的经验误差,提高了温控的控制精度,有效实现挤塑机和熔融流体之间的同步性和关联性,进而有效保证熔融流体的熔融状态,提高挤出质量。
[0016]可选的,感应触发组件包括捕捉框、位移嵌块和超细滤层,输送筒内壁上侧嵌接有位移嵌块,挤压螺杆外端开设有循环球槽,循环球槽和位移嵌块之间滑动设置有捕捉框,捕捉框内嵌接有超细滤层和位于超细滤层右端的承接滤层,超细滤层和承接滤层相互靠近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对相对应设置的弹性触条,承接滤层靠近超细滤层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抵接片,感应触发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弹性触条和抵接片信号连接,抵接片和弹性触条的配合,能够有效实现双触发感应的作用,及时驻极母粒的熔融流体的状态进行感应和显示,有效提高温度控制有效性,在有效提高驻极母粒生产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原料的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驻极母粒的经济效益。
[0017]可选的,超细滤层采用耐高温的弹性材料制成,且自然状态下超细滤层呈向左鼓起形态,承接滤层采用耐高温的刚性材料制成,且超细滤层和承接滤层上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滤孔在保持熔融流体正常通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对其进行过滤,对未完全熔融的颗粒进行分离,不仅提高了前期挤出条料的质量,还实现了对熔融流体熔融状态的感应,有效提高自控温系统的感应精度和调控效率。
[0018]可选的,位移嵌块内开设有限制滑槽,位移嵌块下端开设有与限制滑槽相接通的条形孔,捕捉框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条形孔滑动配合的延长住,延长住上端通过条形孔延伸至限制滑槽内,并固定连接有与限制滑槽滑动配合的位移球,限制滑槽和条形孔的配合能够对捕捉框的位置进行限位和导向,有效提高捕捉框在输送筒内动作的流畅性,降低剪切力的产生,提高捕捉框的使用寿命。
[0019]可选的,捕捉框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柱,连柱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循环球槽滑动配合的滑球,且循环球槽至少包裹滑球的五分之三球体,循环球槽的设置能够在挤压螺杆的转动作用下对捕捉框进行往复左右移动的控制,有效促进超细滤层与熔融流体之间的接触效果,提高超细滤层的感应效率。
[0020]可选的,弹性触条采用耐高温的弹性材料制成,两个相对应的弹性触条相靠近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分离触片。
[0021]可选的,步骤S24中自控温系统控温判断的方法为:
[0022]S241.熔融流体在挤压螺杆的挤压输送的作用下,通过超细滤层向右侧移动,其贯穿超细滤层时会产生移动的阻力,促使超细滤层产生靠近承接滤层一侧方向的形变,使得弹性触条相互靠近并产生抵接,分离触片相互接触,并且在不断输送过程中,超细滤层的形变保持恒定,此时感应触发单元仅接收到弹性触条的抵接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控温处理单元,控温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判断此时的温度控制为合格状态,不进行温度调整;
[0023]S242.熔融流体在挤压螺杆的挤压输送的作用下,通过超细滤层向右侧移动,若其内部带有未有完全熔融的颗粒,在其贯穿超细滤层时被超细滤层过滤在左侧,随着颗粒的增多,使得超细滤层和熔融流体之间阻力增大,超细滤层形变量增大,使得超细滤层的左端对承接滤层上抵接片进行挤压,此时感应触发单元同时接收弹性触条的抵接信号和抵接片的触发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控温处理单元,控温处理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判断此时的温度较低,不能够彻底熔融混合颗粒,控温处理单元控制分段控温单元启动,使得挤塑加热箱对输送筒进行增温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涉及挤塑机(1),包括如下步骤:S1.预混,将氧化铝粉体、氧化锌粉体、聚丙烯树脂颗粒和其他助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进行预混,获得混合颗粒;S2.挤塑,S21.首先启动挤塑机(1),使挤塑加热箱(2)对输送筒(3)进行预升温;S22.在输送筒(3)预升温完成后,将混合颗粒投入输送筒(3)内;S23.混合颗粒在输送筒(3)内逐渐熔融,形成熔融流体,并在挤压螺杆(4)的转动驱动下挤出;S24.熔融流体在输送筒(3)内移动时,会经过超细滤层(7)过滤感应,若弹性触条(702)被压力触发后,将数据传输至自控温系统,使得自控温系统对此时挤塑加热箱(2)的温度控制进行调整,若弹性触条(702)不被压力触发,则自控温系统保持预设的温度控制,熔融流体呈条料状态从输送筒(3)的挤出口挤出;S3.冷却成型,对挤出的条料进行冷却成型;S4.造粒,对成型完成后的条料进行造粒,获得纳米驻极母粒;S5.筛分,对纳米驻极母粒进行筛分,筛分合格后进行包装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涉及挤塑机(1),所述挤塑机(1)右端固定安装有挤塑加热箱(2),所述挤塑加热箱(2)内固定安装有输送筒(3),所述输送筒(3)内转动连接有挤压螺杆(4),所述输送筒(3)内部中部嵌接有位移嵌块(6),所述位移嵌块(6)下端设置有与挤压螺杆(4)相配合感应触发组件,所述挤塑加热箱(2)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机箱(101),所述控制机箱(101)内设置有自控温系统,所述自控温系统包括有控温处理单元,所述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感应触发单元,所述控温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分段控温单元,所述感应触发单元的输入端与感应触发组件信号连接,所述分段控温单元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挤塑加热箱(2)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触发组件包括捕捉框(5)、位移嵌块(6)和超细滤层(7),所述输送筒(3)内壁上侧嵌接有位移嵌块(6),所述挤压螺杆(4)外端开设有循环球槽(401),所述循环球槽(401)和位移嵌块(6)之间滑动设置有捕捉框(5),所述捕捉框(5)内嵌接有超细滤层(7)和位于超细滤层(7)右端的承接滤层(701),所述超细滤层(7)和承接滤层(701)相互靠近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对相对应设置的弹性触条(702),所述承接滤层(701)靠近超细滤层(7)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抵接片,所述感应触发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弹性触条(702)和抵接片信号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滤层(7)采用耐高温的弹性材料制成,且自然状态下超细滤层(7)呈向左鼓起形态,所述承接滤层(701)采用耐高温的刚性材料制成,且超细滤层(7)和承接滤层(701)上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滤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纳米驻极母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嵌块(6)内开设有限制滑槽(601),所述位移嵌块(6)下端开设有与限制滑槽(601)相接通的条形孔(602),所述捕捉框(5)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条形孔(602)滑动配合的延长住(50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宏仲从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根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