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11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6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该转向柱包括:围绕转向轴(120)的内管(100);供内管(100)插入其中的外管(110);螺母(230),该螺母安装在外管(110)的外部并被固定到内管(100);以及第一丝杠(210),该第一丝杠插入到螺母(230)中并被旋拧到螺母中并且通过马达旋转。在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中,螺母(230)和内管(100)通过由第一丝杠(210)的旋转产生的平移运动而一起被传送。转产生的平移运动而一起被传送。转产生的平移运动而一起被传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0001]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当机动车辆碰撞时能够吸收碰撞能量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系统是设置在机动车辆中的装置,使得驾驶员可以通过操纵设置在驾驶员座椅中的方向盘使机动车辆在期望的方向上转向。
[0003]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系统构造成包括设置在机动车辆的驾驶员座椅中的方向盘、连接到方向盘的下部的转向轴、在转向轴安装在内部的情况下通过一对安装支架被固定到车身的转向柱、安装成通过在转向轴的下端处的万向接头与转向轴相交的齿轮箱等,在以一定角度倾斜的状态下传递转向轴的旋转力。
[0004]转向柱包括伸缩和倾斜功能。通过这些功能,驾驶员可以调节方向盘的突出程度和倾斜角度以适合他/她的身高或体型,从而能够进行平稳的转向操作。
[0005]转向轴设置有各种能量吸收结构,使得当传递外部冲击能量时其可在轴向方向上收缩,并且安装在转向轴外部的转向柱也能与其一起在轴向方向上收缩。
[0006]换言之,转向柱通常保持组装状态,并且当传递外部冲击能量时,转向柱在轴向方向上收缩以用作缓冲器,从而防止当机动车辆碰撞时转向系统由于冲击力而朝向驾驶员突出并伤害驾驶员。此外,当驾驶员由于碰撞惯性撞击转向系统时,其吸收并减轻冲击力以使驾驶员的伤害最小化。
[0007]转向柱包括外管和内管,每个外管和内管由中空管形成以吸收冲击能量。具有比外管更小直径的内管的一端插入到外管的面对它的一端中。<br/>[0008]冲击能量吸收机构可以设置在转向柱的外部或者可以设置在转向柱的内部。
[0009]在如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10

2020

0070086)中那样将冲击能量吸收机构设置在转向柱外部的情况下,容易扩大碰撞行程,但是当发生能量吸收时,担心与外部封装的干涉。
[0010]在冲击能量吸收机构设置在转向柱内部的情况下,当吸收冲击能量时,与外部封装没有干涉,但是存在如下缺点:碰撞行程根据指示方向盘的突出程度的伸缩位置而改变。
[0011][现有技术文献][0012][专利文献][0013]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10

2020

0070086(公布于2020年6月17日)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已经做出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其中,在该转向柱内部包括能量吸收机构,该能量吸收机构具有与伸缩位置无关的恒定碰撞行程,同时在吸收冲击能量时不干涉外部封装。
[0015]此外,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该转向柱包括用于容
易地调整冲击负荷的能量吸收机构。
[0016]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所述转向柱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围绕转向轴;外管,所述内管插入到所述外管中;螺母,所述螺母安装在所述外管的外部并被固定到所述内管;以及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插入到所述螺母中并被旋拧到所述螺母中并且通过马达旋转,并且在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中,所述螺母和所述内管通过由所述第一丝杠的旋转产生的平移运动而一起被传送。
[0017]此外,槽板可以被固定到所述内管的内表面。
[0018]此外,在所述内管中沿轴向方向可以形成有内管槽,并且在所述槽板中,在对应于所述内管槽的部分中可以形成有槽。
[0019]此外,所述螺母可以通过穿过所述内管槽和所述槽板的所述槽的引导螺栓被固定到所述内管和所述槽板。
[0020]此外,在所述外管中,在对应于所述内管槽和所述槽板的所述槽的部分中可以形成有外管槽,并且所述引导螺栓可以穿过所述外管槽并可以被固定到所述螺母。
[0021]此外,在垫圈定位在所述引导螺栓和所述内管之间并且导向块定位在所述垫圈下方的状态下,所述引导螺栓可以被旋拧到所述导向块。
[0022]此外,所述导向块可以包括导向块上部主体和导向块下部主体,在所述导向块上部主体中可以形成有导向块孔,并且所述引导螺栓可以被旋拧到所述导向块孔中。
[0023]此外,所述导向块下部主体可以形成为宽度比所述槽板的所述槽的宽度宽,并且可以定位在所述槽板下方。
[0024]此外,所述导向块上部主体可以穿过所述槽板向上突出。
[0025]此外,所述导向块上部主体可以形成为使得在与所述槽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槽的宽度宽。
[0026]此外,所述垫圈和所述内管可以通过所述引导螺栓和所述导向块的螺栓夹紧力而形成摩擦约束力,并且当操作收起模式时,所述引导螺栓、所述垫圈和所述内管可以根据所述螺母的平移运动一起平移。
[0027]此外,当所述机动车辆碰撞以吸收冲击能量时,在被约束到所述第一丝杠的所述引导螺栓、所述垫圈和所述导向块被固定的状态下,随着所述导向块的所述导向块上部主体的外表面和所述槽板的所述槽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述冲击能量可以被吸收。
[0028]此外,在所述垫圈和所述内管之间可以形成有台阶。
[0029]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转向柱具有如下效果:通过将槽板组装在内管的内表面上在冲击期间吸收冲击能量而不干涉外部封装。
[0030]此外,转向柱具有无论转向柱的伸缩位置如何碰撞行程都不会改变的结构。
[0031]此外,通过改变槽板的各种槽尺寸,具有便于调整能量吸收负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的结构的示意图;
[0033]图2是示出转向柱通过具有图1的转向柱的内管和外管的相对运动的伸缩功能而收缩的状态的图;
[0034]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槽板安装在转向柱的内管的内表面上的状态的
图;
[0035]图4是示出图3的槽板及其相关部件的图;
[0036]图5是示出安装在图3的槽板的槽上的导向块的结构的图;
[0037]图6是示出图1和图2的转向柱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0038]图7是图6的截面图的局部放大图,示出了当吸收冲击能量时所涉及的部件;
[0039]图8是示出当吸收冲击能量时根据冲击行程的负荷变化的曲线图;以及
[0040]图9是示出与槽板呈联接关系的内管和垫圈的结构的图。
[0041][附图标记的说明][0042]100:内管
[0043]101:槽板
[0044]102:槽
[0045]102a:内管槽
[0046]103:引导螺栓
[0047]104:垫圈
[0048]105:导向块
[0049]105a:导向块下部主体
[0050]105b:导向块上部主体
[0051]105c:导向块孔
[0052]106:螺栓
[0053]107:螺纹孔
[005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所述转向柱包括:内管(100),所述内管(100)围绕转向轴(120);外管(110),所述内管(100)插入到所述外管(110)中;螺母(230),所述螺母(230)安装在所述外管(110)的外部并被固定到所述内管(100);以及第一丝杠(210),所述第一丝杠(210)插入到所述螺母(230)中并被旋拧到所述螺母(230)中并且通过马达旋转,其中,所述螺母(230)和所述内管(100)通过由所述第一丝杠(210)的旋转产生的平移运动而一起被传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其中,槽板(101)被固定到所述内管(100)的内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其中,在所述内管(100)中沿轴向方向形成有内管槽(102a),并且在所述槽板(101)中,在对应于所述内管槽(102a)的部分中形成有槽(1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柱,其中,所述螺母(230)通过穿过所述内管槽(102a)和所述槽板(101)的所述槽(102)的引导螺栓(103)被固定到所述内管(100)和所述槽板(1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柱,其中,在所述外管(110)中,在对应于所述内管槽(102a)和所述槽板(101)的所述槽(102)的部分中形成有外管槽(102b),并且所述引导螺栓(103)穿过所述外管槽(102b)并被固定到所述螺母(23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柱,其中,在垫圈(104)定位在所述引导螺栓(103)和所述内管(100)之间并且导向块(105)定位在所述垫圈(104)下方的状态下,所述引导螺栓(103)被旋拧到所述导向块(10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宗汉朴相炫
申请(专利权)人:汉拿万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