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多发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85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事故多发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用于提高事故多发地识别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包括:获取目标道路所包括的多个事故点的绝对位置信息;根据多个事故点的绝对位置信息,对多个事故点进行排序,得到事故点序列;确定事故点序列中当前事故点对应的当前事故段;在当前事故段为事故多发地的情况下,将当前事故段在事故点序列中的下一事故点更新为当前事故点,直至更新后的当前事故点为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在当前事故段不为事故多发地的情况下,将当前事故点在事故点序列中的下一事故点更新为当前事故点,直至更新后的事故点为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事故多发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交通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事故多发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为了降低道路安全风险,通常需要对事故多发地进行鉴别,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处理,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综合多元统计、空间分析、聚类算法等算法思想,实现对事故多发地的识别。
[0003]但在上述方法中,数据挖掘对事故定位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当前事故的定位数据主要通过管理人员基于事故发生的道路名、公里数、距离等信息进行手动记录,进而通过地图数据、里程桩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将定位数据转换为经纬度,才能进行后续的数据聚类等操作。当事故经纬度数据出现偏差时,会导致对事故多发地的误判,进而影响对道路风险的判断。因此,当前的事故多发地识别的合理性较差,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事故多发地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提高事故多发地识别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事故多发地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道路所包括的多个事故点的绝对位置信息;根据多个事故点的绝对位置信息,对多个事故点进行排序,得到事故点序列;确定事故点序列中当前事故点对应的当前事故段;当前事故段包括当前事故点,以及事故点序列中位于当前事故点之后且与当前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的事故点;在当前事故段为事故多发地的情况下,将当前事故段在事故点序列中的下一事故点更新为当前事故点,直至更新后的当前事故点为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在当前事故段不为事故多发地的情况下,将当前事故点在事故点序列中的下一事故点更新为当前事故点,直至更新后的事故点为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
[0007]在一种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当前事故段中的目标事故点的数量满足伤亡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第一条件;目标事故点为在预设时间段内人员伤亡信息满足伤亡条件的事故点;在当前事故段中的目标事故点的数量满足伤亡条件的情况下,若目标事故点与任意静态指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则确定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第二条件;将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数量与当前事故段长度的比值,确定为当前事故段的单位长度事故点数量;在当前事故段的单位长度事故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第三条件;在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事故段为事故多发地;在当前事故段均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事故段不为事故多发地。
[0008]在一种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针对目标道路中的第一事故多发地,确定目标道路中与第一事故多发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的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第一事故多发地为目标道路中的任意一个事故多发地;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类型不同,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中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为同一类型的静态指标中距离第一事故多发地最近的静态指标;确定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得到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距离风险值用于指示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对第一事故多发地的风险影响程度;根据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生成第一事故多发地的静态指标风险评估结果;静态指标风险评估结果用于指示不同第一目标静态指标对第一事故多发地风险影响程度排序后的结果。
[0009]在一种设计中,确定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包括:获取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与第一事故多发地之间的距离,以及,获取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计算规则;距离风险计算规则与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关系一一对应,距离风险关系用于指示与静态指标不同距离的位置对应的危险程度;根据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与第一事故多发地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计算规则,确定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
[0010]在一种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道路中第一类型静态指标的事故点分布数据;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为目标道路中的任意一类静态指标;事故点分布数据包括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下每个静态指标与对应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和对应事故点的数量;每个静态指标与对应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四距离,且每个静态指标为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中距离对应事故点最近的静态指标;根据事故点分布数据,确定第一类型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关系。
[0011]在一种设计中,根据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生成第一事故多发地的静态指标风险评估结果,包括:确定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类型对应的权重与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距离风险值的乘积,得到多个乘积;将多个乘积进行排序,得到静态指标风险评估结果。
[0012]在一种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下每个静态指标对应事故点的数量,以及每个静态指标的长度;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为目标道路中的任意一类静态指标;每个静态指标与对应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五距离,且每个静态指标为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中距离对应事故点最近的静态指标;将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下全部静态指标对应事故点的数量之和与全部静态指标长度之和的比值,确定为第一类型静态指标的权重。
[0013]在一种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下每个静态指标对应事故点的数量,以及每个静态指标的长度;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为目标道路中的任意一类静态指标;每个静态指标与对应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五距离,且每个静态指标为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中距离对应事故点最近的静态指标;将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下全部静态指标对应事故点的数量之和与全部静态指标长度之和的比值,确定为第一类型静态指标的第一比值,得到全部类型静态指标的第一比值;将第一类型静态指标的第一比值,与全部类型静态指标第一比值之和的比值,确定为第一类型静态指标的权重。
[0014]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事故多发地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确定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道路所包括的多个事故点的绝对位置信息;处理单元,用
于根据多个事故点的绝对位置信息,对多个事故点进行排序,得到事故点序列;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事故点序列中当前事故点对应的当前事故段;当前事故段包括当前事故点,以及事故点序列中位于当前事故点之后且与当前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的事故点;处理单元,用于在当前事故段为事故多发地的情况下,将当前事故段在事故点序列中的下一事故点更新为当前事故点,直至更新后的当前事故点为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在当前事故段不为事故多发地的情况下,将当前事故点在事故点序列中的下一事故点更新为当前事故点,直至更新后的事故点为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
[0015]在一种设计中,确定单元,用于在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第一条件、第二条件和第三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事故段为事故多发地;第一条件用于指示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事故多发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道路所包括的多个事故点的绝对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多个事故点的绝对位置信息,对所述多个事故点进行排序,得到事故点序列;确定所述事故点序列中当前事故点对应的当前事故段;所述当前事故段包括所述当前事故点,以及所述事故点序列中位于所述当前事故点之后且与所述当前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的事故点;在所述当前事故段为事故多发地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事故段在所述事故点序列中的下一事故点更新为所述当前事故点,直至更新后的所述当前事故点为所述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在所述当前事故段不为事故多发地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事故点在所述事故点序列中的下一事故点更新为所述当前事故点,直至更新后的事故点为所述事故点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事故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当前事故段中的目标事故点的数量满足伤亡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目标事故点为在预设时间段内人员伤亡信息满足伤亡条件的事故点;在所述当前事故段中的目标事故点的数量满足伤亡条件的情况下,若所述目标事故点与任意静态指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则确定所述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第二条件;将所述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数量与所述当前事故段长度的比值,确定为所述当前事故段的单位长度事故点数量;在所述当前事故段的单位长度事故点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第三条件;在所述当前事故段的事故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当前事故段为事故多发地;在所述当前事故段均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当前事故段不为事故多发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目标道路中的第一事故多发地,确定所述目标道路中与所述第一事故多发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距离的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所述第一事故多发地为所述目标道路中的任意一个事故多发地;所述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类型不同,所述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中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为同一类型的静态指标中距离所述第一事故多发地最近的静态指标;确定所述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得到所述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所述距离风险值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对所述第一事故多发地的风险影响程度;根据所述多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离风险值,生成所述第一事故多发地的静态指标风险评估结果;所述静态指标风险评估结果用于指示不同第一目标静态指标对所述第一事故多发地风险影响程度排序后的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每个第一目标静态指标的距
离风险值,包括:获取所述目标道路中第一类型静态指标的事故点分布数据;所述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为所述目标道路中的任意一类静态指标;所述事故点分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下每个静态指标与对应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和所述对应事故点的数量;所述每个静态指标与所述对应事故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四距离,且所述每个静态指标为所述第一类型静态指标中距离所述对应事故点最近的静态指标;根据所述事故点分布数据,确定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岩邱奉翠韩朋刘明远李豪王晓旭晏利功马一大王关柱刘闯张娟赵东旭刘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