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机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74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8
一种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机制,其特征在于:在烟气熔盐换热器的上游增加补燃装置,补燃装置与烟气熔盐换热器通过烟道连接,构成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包括补燃器系统或补燃装置、一级烟气熔盐换热组件、烟气脱硝组件和三级烟气熔盐换热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在烟气内部更均匀更高效地补燃传热的功能;实现了在烟道外部补燃气体或雾化后的补燃气液(或气粉)混合体更安全的点燃方式;而且实现对补燃燃烧情况更方便地监控的功能;实现去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净化功能;实现燃机发电供热储能系统中的热电完全解耦,实现系统的自主对外供电、储热或供热的功能。的功能。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机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熔盐装备的
,特别是一种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机制。

技术介绍

[0002]一些煤电机组被关停后,其功能一部分被燃气供热锅炉替代,一部分被燃气发电供热系统替代。对以上燃气锅炉的基本功能进行优化改造,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燃机加余热锅炉发电供热系统及燃机加储热发电供热系统等工艺技术方案。
[0003]专利 CN 213021144 U公开了一种熔盐烟气换热器,包括壳体、下封头、上封头、换热管、下管板和上管板。该专利技术方案虽然可实现间歇性高温烟气和熔盐换热的问题,但是未能实现换热器的补燃及烟气净化的功能。专利 CN 206973508 U公开了一种燃机余热熔盐储热系统,包括熔盐余热锅炉、低温熔盐罐、高温熔盐罐和蒸汽发生单元。该专利技术方案虽然采用熔盐余热锅炉对燃机排出的高温烟气热量的回收,但是也未能实现换热器的补燃及烟气净化的功能;该技术方案虽然具备蓄热储能的功能,但是该技术方案的热电具有耦合关系,即热的总量与发电总量存在相互关联的限制,即所储的热量不可能超过燃气轮机烟气的余热量,不能实现自主的对外供热或供电。
[0004]本专利技术专利针对以上技术方案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所实现的技术方案在不仅可以实现燃气轮机发电后烟气余热的再利用,而且能做到燃机发电供热储能系统中的热电完全解耦,实现系统的烟气净化以及自主对外供电、储热或供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实现燃气轮机发电后烟气余热的再利用及燃机发电供热储能系统中的热电完全解耦,实现系统的烟气脱硝以及自主对外供电、储热或供热的功能。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机制,其特征在于:在烟气熔盐换热器的上游增加补燃装置,补燃装置与烟气熔盐换热器通过烟道连接,构成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一体化装置。
[0007]进一步,一种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机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1个补燃装置(72

2),所述的补燃装置(72

2)包括至少1个第一补燃喷嘴(72
‑2‑1‑
1)、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第一补燃点燃观察窗(72
‑2‑1‑
5)、第一补燃空气管(72
‑2‑1‑
6)、第一补燃空气电动阀(72
‑2‑1‑
7)、第一补燃电点火器(72
‑2‑1‑
8)、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第一补燃燃气电动阀(72
‑2‑1‑
10)、至少1个第m补燃喷嘴(72
‑2‑
m

1)、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第m补燃混合管(72
‑2‑
m

3)、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第m补燃点燃观察窗(72
‑2‑
m

5)、第m补燃空气管(72
‑2‑
m

6)、第m补燃空气电动阀(72
‑2‑
m

7)、第m补燃电点火器(72
‑2‑
m

8)、第m补燃燃气管(72
‑2‑
m

9)和第m补燃燃气电动阀(72
‑2‑
m

10);所述的补燃装置(72

2)共有m
个补燃支路回路、补燃混合管、补燃点燃室、补燃空气管、补燃空气电动阀、补燃电点火器、补燃燃气管和补燃燃气电动阀;其中m为自然数;所述的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的轴线与烟气第一等压力线(72
‑1‑
1)重合,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是一个联通的回路;所述的第一补燃喷嘴(72
‑2‑1‑
1)的轴线顺着烟气流动方向、并垂直于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轴线,第一补燃喷嘴(72
‑2‑1‑
1)与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贯通连接;多个第一补燃喷嘴(72
‑2‑1‑
1)沿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的轴线均匀布置;所述的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的轴线与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轴线连接,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与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的对称线与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的轴线同向连接,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与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补燃点燃观察窗(72
‑2‑1‑
5)设置在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的至少一侧,其设置的方式和数量以便于观察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内点燃的情况为准;所述的第一补燃空气管(72
‑2‑1‑
6)的轴线与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的对称线交叉斜向连接,第一补燃空气管(72
‑2‑1‑
6)与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斜向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补燃空气管(72
‑2‑1‑
6)上设置有第一补燃空气电动阀(72
‑2‑1‑
7)来控制空气的流量;所述的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的轴线与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的对称线同向连接,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插入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一定长度后与其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上设置有第一补燃燃气电动阀(72
‑2‑1‑
10)来控制燃气的流量;所述的第一补燃电点火器(72
‑2‑1‑
8)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的管壁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1个点火探头,所述的点火探头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一补燃电点火器(72
‑2‑1‑
8)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插入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机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1个补燃装置(72

2),所述的补燃装置(72

2)包括至少1个第一补燃喷嘴(72
‑2‑1‑
1)、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第一补燃点燃观察窗(72
‑2‑1‑
5)、第一补燃空气管(72
‑2‑1‑
6)、第一补燃空气电动阀(72
‑2‑1‑
7)、第一补燃电点火器(72
‑2‑1‑
8)、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第一补燃燃气电动阀(72
‑2‑1‑
10)、至少1个第m补燃喷嘴(72
‑2‑
m

1)、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第m补燃混合管(72
‑2‑
m

3)、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第m补燃点燃观察窗(72
‑2‑
m

5)、第m补燃空气管(72
‑2‑
m

6)、第m补燃空气电动阀(72
‑2‑
m

7)、第m补燃电点火器(72
‑2‑
m

8)、第m补燃燃气管(72
‑2‑
m

9)和第m补燃燃气电动阀(72
‑2‑
m

10);所述的补燃装置(72

2)共有m个补燃支路回路、补燃混合管、补燃点燃室、补燃空气管、补燃空气电动阀、补燃电点火器、补燃燃气管和补燃燃气电动阀;其中m为自然数;所述的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的轴线与烟气第一等压力线(72
‑1‑
1)重合,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是一个联通的回路;所述的第一补燃喷嘴(72
‑2‑1‑
1)的轴线顺着烟气流动方向、并垂直于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轴线,第一补燃喷嘴(72
‑2‑1‑
1)与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贯通连接;多个第一补燃喷嘴(72
‑2‑1‑
1)沿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的轴线均匀布置;所述的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的轴线与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轴线连接,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与第一补燃支管回路(72
‑2‑1‑
2)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的对称线与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的轴线同向连接,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与第一补燃混合管(72
‑2‑1‑
3)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补燃点燃观察窗(72
‑2‑1‑
5)设置在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的至少一侧,其设置的方式和数量以便于观察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内点燃的情况为准;所述的第一补燃空气管(72
‑2‑1‑
6)的轴线与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的对称线交叉斜向连接,第一补燃空气管(72
‑2‑1‑
6)与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斜向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补燃空气管(72
‑2‑1‑
6)上设置有第一补燃空气电动阀(72
‑2‑1‑
7)来控制空气的流量;所述的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的轴线与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的对称线同向连接,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插入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一定长度后与其贯通连接;所述的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上设置有第一补燃燃气电动阀(72
‑2‑1‑
10)来控制燃气的流量;所述的第一补燃电点火器(72
‑2‑1‑
8)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的管壁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1个点火探头,所述的点火探头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一补燃电点火器(72
‑2‑1‑
8)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补燃燃气管(72
‑2‑1‑
9)插入第一补燃点燃室(72
‑2‑1‑
4)一定长度后的管口不接触,距离适合通电后产生电火花为宜;所述的第一补燃电点火器(72
‑2‑1‑
8)内设置有低压电源;所述的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的轴线与烟气第m等压力线(72
‑1‑
m)重合,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是一个联通的回路;所述的第m补燃喷嘴(2

m

1)的轴线顺着烟气流动方向、并垂直于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轴线,第m补燃喷嘴(2

m

1)与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贯通连接;多个第m
补燃喷嘴(2

m

1)沿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的轴线均匀布置;所述的第m补燃混合管(72
‑2‑
m

3)的轴线与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轴线连接,所述的第m补燃混合管(72
‑2‑
m

3)与第m补燃支管回路(72
‑2‑
m

2)贯通连接;所述的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的对称线与第m补燃混合管(72
‑2‑
m

3)的轴线同向连接,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与第m补燃混合管(72
‑2‑
m

3)贯通连接;所述的第m补燃点燃观察窗(72
‑2‑
m

5)设置在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的至少一侧,其设置的方式和数量以便于观察第m补燃点燃室内(72
‑2‑
m

4)点燃的情况为准;第m补燃空气管(72
‑2‑
m

6)的轴线与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的对称线交叉斜向连接,第m补燃空气管(72
‑2‑
m

6)与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斜向贯通连接;所述的第m补燃空气管(72
‑2‑
m

6)上设置有第m补燃空气电动阀(72
‑2‑
m

7)来控制空气的流量;所述的第m补燃燃气管(72
‑2‑
m

9)的轴线与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的对称线同向连接,第m补燃燃气管(72
‑2‑
m

9)插入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一定长度后与其贯通连接;所述的第m补燃燃气管(72
‑2‑
m

9)上设置有第m补燃燃气电动阀(72
‑2‑
m

10)来控制燃气的流量;所述的第m补燃电点火器(72
‑2‑
m

8)一端通过导线与第m补燃燃气管(72
‑2‑
m

9)的管壁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至少1个点火探头,所述的点火探头一端通过导线与第m补燃电点火器(72
‑2‑
m

8)连接,另一端与第m补燃燃气管(72
‑2‑
m

9)插入第m补燃点燃室(72
‑2‑
m

4)一定长度后的管口不接触,距离适合通电后产生电火花为宜;所述的第m补燃电点火器(72
‑2‑
m

8)内设置有低压电源。2.一种补燃型烟气熔盐换热脱硝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机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烟气内部补燃外部点燃系统(72),所述的一种烟气内部补燃外部点燃系统(72)包括至少1个补燃装置(72

2)、至少1个补燃点燃视频监测器(72

7)、至少1个补燃喷嘴燃烧观察窗(72

3)、至少1个补燃喷嘴燃烧观察视频监测器(72

6)、补燃前烟气温度压力测量仪(72

4)和补燃后烟气温度压力测量仪(72

5);顺着烟气方向,所述的补燃装置(72

2)的下游的烟道壁上开至少1个孔,每个孔内嵌入1个补燃喷嘴燃烧观察窗(72

3);补燃喷嘴燃烧观察视频监测器(72

6)布置在烟道外部某位置,其布置的位置和数量以能观测到所有补燃喷嘴的燃烧情况确定;在补燃装置(72

2)的上游布置补燃前烟气温度压力测量仪(72

4),其探头沿烟道径向方向穿过烟道壁插入烟道;在补燃装置(72

2)的下游布置补燃后烟气温度压力测量仪(72

5),其探头沿烟道径向方向穿过烟道壁插入烟道;其布置在补燃喷嘴燃烧观察窗(72

6)上游或下游均可,当布置在补燃喷嘴燃烧观察窗(72

6)上游时以不影响观察补燃喷嘴燃烧情况为准;所述的补燃点燃视频监测器(72

7)布置在烟道外部某位置,其布置的位置和数量以能观测到所有补燃装置中补燃点燃室内部点燃情况确定;所述的补燃装置(72

2)中的补燃喷嘴、补燃支管回路和部分补燃混合管布置在烟道内部,并通过支撑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大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