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97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8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包括:炉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燃烧室,其设置在炉体内部顶层,燃烧室内部安装有燃烧设备,燃烧室分别与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顶部连通;通风管组,其包括与第一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一通风管、与第二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二通风管和与第三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三通风管;进气管,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内部的管道;排气管,用于将处理过的废气进行排放的管道;换向阀,其设置在炉体外,用于连接进气管和排气管,并能实现将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中任意两个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连通。本申请具有提高RTO设备换向阀使用寿命的效果。请具有提高RTO设备换向阀使用寿命的效果。请具有提高RTO设备换向阀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焚烧炉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热力焚化炉又称为蓄热式氧化炉,英文名为“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简称为“RTO”。
[0003]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这种情况在化工厂、钢铁厂以及制药厂排放的尾气中尤为严重,现有的RTO设备能够将废气中包含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过RTO设备净化的气体经过另一个蓄热体从而使温度下降,不同的蓄热体之间通过换向阀随时间进行转换,分别进行吸热和放热。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现有的RTO设备中,现有的RTO 设备中的换向阀易受到高温气体的作用,从而使得现有的 RTO设备的换向阀易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包括炉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燃烧室,其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顶层,所述燃烧室内部安装有燃烧设备,所述燃烧室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顶部连通;通风管组,其包括与所述第一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一通风管、与所述第二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二通风管和与所述第三蓄热室底部连通的第三通风管;进气管,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内部的管道;排气管,用于将处理过的废气进行排放的管道;换向阀,其设置在所述炉体外,用于连接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并能实现将所述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中任意两个分别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连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通过燃烧设备对炉体内部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第三蓄热室和燃烧室进行预热,在燃烧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备要求的温度之后,通过进气管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内部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中的任意一个,废气在燃烧室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热量,最终经由另外两个蓄热室中的一个排出,气体在排出的过程中对另外一个蓄热室进行加热,从而便于下个循环加热中对气体的预热,在整个过程当中,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通过换向阀的作用实现切换,从而将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和第三通风管中的任意两个分别与进气管和排气管连通,进而实现循环加热的作用,其中将换向阀设置在炉体外,使得换向阀中的热量易于散发,降低换向阀损伤的概率,同时通过一个换向阀实现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的连接和转换,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换向阀的安装、检修以及拆装和更换。
[0008]可选的,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阀体上表面开设有上通
孔,所述阀体下表面开设有下通孔;套管,其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开口且固定穿过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转动连接在所述套管内,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转动连接;挡板,其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所述挡板将所述连接管内部空间分隔为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进气腔和与所述排气管连通的排气腔;隔板,其设置在所述套管侧壁和所述阀体内壁之间且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隔板将所述阀体内部的空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通风管连通的第一气腔,与所述第二通风管连通的第二气腔和与所述第三通风管连通的第三气腔;进气孔,其开设在所述套管的侧壁上,且设置有三个,三个进气孔分别用于连接进气腔和第一气腔、进气腔和第二气腔、进气腔和第三气腔;第一连接孔,其开设在所述连接管上,用于和三个所述进气孔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所述进气腔的气体可以进入第一气腔或第二气腔或第三气腔中;排气孔,其开设在所述套管的侧壁上,且设置有三个,三个排气孔分别用于连接第一气腔和排气腔、第二气腔和排气腔、第三气腔和排气腔, 第二连接孔,其开设在所述连接管上,用于和三个所述排气孔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第一气腔或第二气腔或第三气腔中的气体能够进入排气腔中,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错位放置,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能够同时对准所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中的不同的两个;驱动机构,其能驱动所述连接管进行转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换向阀进行工作时,通过进气管输入的废气首先通入进气腔中,并通过第一连接孔排气孔进入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和第三气腔中的任意一个当中,废气随后通过与该气腔连通的通风管组中相应的通风管进入相应的蓄热室中,废气在燃烧室中经过分解作用之后通过通风管组中的与进气管连通的另外一个通风管进入气腔之中,其中该气腔为与第二连接孔相连通的气腔,在需要实现循环加热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连接管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连接管上的第一连接孔与连接管转动之前和第二通风管孔相连接的气腔连通,此时废气首先通入之前经过加热的蓄热室中,之前经过经热的蓄热室对废气进行预热,并重复上面的动作,从而完成换向阀对通风管的切换。
[0010]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从动轮,其固定套接在所述连接管上;主动轮,其与所述从动轮啮合;电机,其驱动轴与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能带动所述主动轮沿所述电机驱动轴的轴心进行转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带动连接管进行转动时,首先由电机的驱动轴带动主动轮以及和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进行转动,并最终由从动轮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管进行转动。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进气管和排气管靠近所述阀体的一端均设置有法兰盘。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换向阀时,通过将设置在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第三通风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上的法兰盘,能够解除对于换向阀的连接,对换向阀的安装、拆卸和更换都很方便。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内均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每个所述通气孔的上部均连通设置有扩口罩,所述扩口罩的顶部与底部均为开口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废气进入蓄热室之后,废气首先通过设置在分流板上
的通气孔进行分流,并经过扩口罩向外扩散,从而使得废气能够更均匀的流向燃烧室,从而提高废气被分解的程度。
[0016]可选的,所述分流板为蓄热陶瓷砖制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蓄热陶瓷砖制成的分流板步进能够实现对于废气的分流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排气的过程中对废气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在下一个循环中将热量释放,使得热量可以得到更成分的使用。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不大于三个所述进气孔中任意一个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三个所述排气孔中任意一个的直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孔的直径设置为不大于进气孔的直径,能够方便废气顺利通入进气孔中,将第二连接孔的直径设置为不小于排气孔的直径也能方便气体顺利进入第二连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其内部设置有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燃烧室(14),其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部顶层,所述燃烧室(14)内部安装有燃烧设备(141),所述燃烧室(14)分别与所述第一蓄热室(11)、第二蓄热室(12)和第三蓄热室(13)的顶部连通;通风管组(2),其包括与所述第一蓄热室(11)底部连通的第一通风管(21)、与所述第二蓄热室(12)底部连通的第二通风管(22)和与所述第三蓄热室(13)底部连通的第三通风管(23);进气管(3),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气输送到炉体(1)内部的管道;排气管(4),用于将处理过的废气进行排放的管道;换向阀(5),其设置在所述炉体(1)外,用于连接所述进气管(3)和所述排气管(4),并能实现将所述第一通风管(21)、第二通风管(22)和第三通风管(23)中任意两个分别与所述进气管(3)和所述排气管(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外置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5)包括:阀体(51),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阀体(51)上表面开设有上通孔,所述阀体(51)下表面开设有下通孔;套管(52),其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开口且固定穿过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连接管(53),所述连接管(53)转动连接在所述套管(52)内,所述连接管(53)一端与所述进气管(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53)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4)转动连接;挡板(54),其设置在所述连接管(53)内,所述挡板(54)将所述连接管(53)内部空间分隔为与所述进气管(3)连通的进气腔(531)和与所述排气管(4)连通的排气腔(532);隔板(55),其设置在所述套管(52)侧壁和所述阀体(51)内壁之间且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隔板(55)将所述阀体(51)内部的空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通风管(21)连通的第一气腔(511),与所述第二通风管(22)连通的第二气腔(512)和与所述第三通风管(23)连通的第三气腔(513);进气孔(56),其开设在所述套管(52)的侧壁上,且设置有三个,三个进气孔(56)分别用于连接进气腔(531)和第一气腔(511)、进气腔(531)和第二气腔(512)、进气腔(531)和第三气腔(513);第一连接孔(57),其开设在所述连接管(53)上,用于和三个所述进气孔(56)中任意一个配合从而使得来自所述进气腔(531)的气体可以进入第一气腔(511)或第二气腔(512)或第三气腔(513)中;排气孔(58),其开设在所述套管(52)的侧壁上,且设置有三个,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鑫瑞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