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62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包括括内门槛、外门槛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门槛和所述外门槛之间形成的安装腔内的门槛加强组件,所述门槛加强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加强组件和辅助加强组件;所述主加强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外门槛内侧的若干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沿所述外门槛的长度方向布置的主加强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多重能量吸收结构相互配合以及第一弧形压溃板、第二弧形压溃板与压溃内管、压溃外管之前产生的冲击力抵消效应,能够充分吸收碰撞能量,降低碰撞时对车内的冲击力,大大提高汽车的抗侧撞性能,提高其安全性。提高其安全性。提高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门槛对汽车碰撞安全、整车NVH、模态、刚度和疲劳耐久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汽车交通事故中,侧碰致伤率仅次于正面碰撞,汽车门槛结构对汽车发生侧碰时保护乘客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传统的汽车门槛一般包括内门槛、外门槛,内门槛与汽车地板、座椅横梁等连接,发生碰撞时以分散能量至整个车身。但内门槛、外门槛的强度有限,难以在侧碰时对车内形成有效的保护。为此,一些方案中会在内门槛、外门槛之间增加门槛加强结构来提高防侧碰性能。例如专利CN114537527A公开的一种汽车门槛加强结构,其通过设置防撞管、支架等组件形成的述汽车门槛加强结构来加强汽车的侧防撞性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加强结构的性能主要取决与防撞管和支架的强度,缺少较为可靠的高效的能量吸收结构。所以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提供更可靠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包括括内门槛、外门槛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门槛和所述外门槛之间形成的安装腔内的门槛加强组件,所述门槛加强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加强组件和辅助加强组件;所述主加强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外门槛内侧的若干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沿所述外门槛的长度方向布置的主加强梁;所述支架呈几字型,包括顶板、由所述顶板沿Y方向两侧弯折形成的两侧板以及由侧板末端弯折形成的底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主加强梁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底板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压溃槽;所述辅助加强组件包括沿所述内门槛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内门槛内侧的辅助加强梁以及连接在所述辅助加强梁上的若干压溃管柱,所述压溃管柱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支架相匹配且所述压溃管柱的内端配合顶入所述支架的压溃槽内,所述内门槛、外门槛的长度方向均与Y方向平行。
[0006]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的侧板和底板之间通过圆角边过渡连接,所述圆角边上沿Z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应力释放孔。
[0007]优选的是,所述主加强梁包括关于YZ平面对称设置的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之间且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支架相匹配的若干防撞增强件。
[000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梁体包括第一矩形防撞板以及与连接在所述第一矩形防撞板内侧的呈半圆状的第一弧形压溃板,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的弧形端远离所述第一矩形防撞
板;所述第二梁体包括第二矩形防撞板以及与连接在所述第二矩形防撞板内侧的呈半圆状的第二弧形压溃板,所述第二弧形压溃板的弧形端远离所述第二矩形防撞板;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的弧形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的弧形端相接触。
[0009]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上处于每个支架的两侧板之间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弧形压溃板上处于每个支架的两侧板之间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插孔连通;所述防撞增强件包括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的压溃内管、形成于所述压溃内管的内端的外壁上的若干凸台以及插设在所述第二插孔内的压溃外管;所述压溃内管的外端与所述第一矩形防撞板的内侧连接,所述压溃外管的外端与所述第二矩形防撞板的内侧连接,所述压溃外管的内端穿过所述第二插孔,所述压溃内管的内端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并插入到所述压溃外管的内端中。
[0010]优选的是,由所述压溃内管的内端朝外端的方向,所述凸台的凸起高度逐渐增大。
[0011]优选的是,记所述凸台的最低高度和最高高度分别为H1、H2,所述压溃内管的外径为R1w,所述第一插孔的直径为R1o,所述压溃外管的内径为R2n,所述压溃外管的外径为R2w,则满足:R2n<H1+R1w<R1o<H2+R1w,且R1w<R2n,R1o<R2w。
[0012]优选的是,所述压溃外管的外壁上形成有环状凸起,由所述压溃外管的外端朝内端的方向,所述环状凸起依次具有凸起外端和凸起内端,所述凸起内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压溃板的内侧连接;记所述第二插孔的直径为R2o,所述凸起内端的凸起高度为H3,则满足:R2o<H3+R2w。
[0013]优选的是,记所述第一矩形防撞板、第二矩形防撞板、辅助加强梁的厚度依次为D1、D2、D3,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第二弧形压溃板、压溃管柱的壁厚为D4、D5、D6,则满足以下关系:D1=D2,D4=D5,且D4<D1<D6<D3。
[0014]优选的是,所述压溃管柱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凸包,且所述凸包凸出于所述压溃槽之外。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通过设置门槛加强组件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防侧撞性能,发生侧撞时能够有效保护内侧车内部的乘客安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多重能量吸收结构相互配合以及第一弧形压溃板、第二弧形压溃板与压溃内管、压溃外管之前产生的冲击力抵消效应,能够充分吸收碰撞能量,降低碰撞时对车内的冲击力,大大提高汽车的抗侧撞性能,提高其安全性;且本专利技术中的主要能量吸收结构,如第一弧形压溃板、第二弧形压溃板与压溃内管、压溃外管、压溃管柱等均为空心或类空心结构,在提供强大能量吸收性能的同时,不会增加过多的重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16]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门槛和外门槛装配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溃内管和压溃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门槛加强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省去了辅助加强梁);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加强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内门槛;2—外门槛;3—门槛加强组件;4—主加强组件;41—支架;410—顶板;411—侧板;412—底板;413—安装孔;414—压溃槽;415—圆角边;416—应力释放孔;42—主加强梁;420—第一梁体;421—第二梁体;422—防撞增强件;4200—第一矩形防撞板;4201—第一弧形压溃板;4202—第一插孔;4210—第二矩形防撞板;4211—第二弧形压溃板;4212—第二插孔;4220—压溃内管;4221—凸台;4222—压溃外管;4223—环状凸起;4223a—凸起外端;4223b—凸起内端;5—辅助加强组件;51—辅助加强梁;52—压溃管柱;53—凸包。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汽车门槛主要目的在于减小汽车侧面碰撞时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内门槛1的外侧(远离安装腔的一侧)与汽车地板以及座椅横梁连接,发生侧部撞击使,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包括括内门槛、外门槛以及设置在所述内门槛和所述外门槛之间形成的安装腔内的门槛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加强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加强组件和辅助加强组件;所述主加强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外门槛内侧的若干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沿所述外门槛的长度方向布置的主加强梁;所述支架呈几字型,包括顶板、由所述顶板沿Y方向两侧弯折形成的两侧板以及由侧板末端弯折形成的底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供所述主加强梁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底板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压溃槽;所述辅助加强组件包括沿所述内门槛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内门槛内侧的辅助加强梁以及连接在所述辅助加强梁上的若干压溃管柱,所述压溃管柱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支架相匹配且所述压溃管柱的内端配合顶入所述支架的压溃槽内,所述内门槛、外门槛的长度方向均与Y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侧板和底板之间通过圆角边过渡连接,所述圆角边上沿Z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应力释放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强梁包括关于YZ平面对称设置的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之间且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支架相匹配的若干防撞增强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包括第一矩形防撞板以及与连接在所述第一矩形防撞板内侧的呈半圆状的第一弧形压溃板,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的弧形端远离所述第一矩形防撞板;所述第二梁体包括第二矩形防撞板以及与连接在所述第二矩形防撞板内侧的呈半圆状的第二弧形压溃板,所述第二弧形压溃板的弧形端远离所述第二矩形防撞板;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的弧形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的弧形端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门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压溃板上处于每个支架的两侧板之间的位置处均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兴邱成济陈伟徐斌吴才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程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