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及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268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及热管理装置。该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第一制冷回路,所述第一制冷回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第二制冷回路,所述第二制冷回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电池包冷却系统,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制冷回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回路内均充注有制冷剂,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内充注有冷却液,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经所述换热器至电池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多接口的换热器,即可达到两条制冷回路内的制冷剂与电池包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换热的目的,提升对电池的降温效果,同时,降低结构复杂性和体积,有利于加装在如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完成对电池的散热。完成对电池的散热。完成对电池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及热管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及热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较小,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针对电池在充分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对电池的应用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一般会加装电池散热装置来吸收电池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电池的环境温度。
[0003]但是,目前的电池散热装置内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利于加装在例如新能源动力汽车等交通工具上进行电池的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电池散热装置内部结构,缩小体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第一制冷回路,所述第一制冷回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第二制冷回路,所述第二制冷回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电池包冷却系统,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制冷回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回路内均充注有制冷剂,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内充注有冷却液,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经所述换热器至电池包。
[0006]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的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入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制冷回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制冷回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相连通。
[0007]可选地,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均与所述第三腔体相对应。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相平行,所述第一腔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腔体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三腔体的长度相同。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三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制冷回路包括闭合连通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制冷回路包括闭环连通的第二压缩机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
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相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包括液泵,所述液泵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相连通,所述液泵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三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电池包相连通。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一个多接口的换热器,可达到两条制冷回路内的制冷剂与电池包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液换热的目的,提高对电池的降温效果,同时,简化了整个集成换热冷却系统的结构,降低了其结构复杂性和体积,有利于加装在如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完成对电池的散热。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管理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成换热冷却系统。
[0016]本技术的热管理装置与上述集成换热冷却系统的技术效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成换热冷却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成换热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换热器;11

换热器本体;12

第一输入端;13

第一输出端;14

第二输入端;15

第二输出端;16

第三输入端;17

第三输出端;2

第一制冷回路;21

第一压缩机;22

第一冷凝器;3

第二制冷回路;31

第二压缩机;32

第二冷凝器;4

电池包冷却系统;5

电池包;6

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后方,Y轴的反向代表前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1;第一制冷回路2,第一制冷回路2与换热器1相连通;第二制冷回路3,第二制冷回路3与换热器1相连通;电池包冷却系统4,电池包冷却系统4与换热器1相连通;其中,第一制冷回路2和第二制冷回路3内均充注有制冷剂,电池包冷却系统4内充注有冷却液,电池包冷却系统4用于驱动冷却液经换热器1至电池包5。
[0026]在对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电池进行吸热冷却时,目前采用制冷剂和冷却液热交换的方式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再通过降温后的冷却液吸收电池散发的热量,达到降低
电池周围温度的目的,一般采用单条制冷回路驱动制冷剂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冷却液的降温幅度,还会使用两条制冷回路共同对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但是,这就造成了整个电池散热装置内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利于加装在例如新能源动力汽车等交通工具上进行电池的散热。
[0027]因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制冷回路2、第二制冷回路3和电池包冷却系统4,第一制冷回路2和第二制冷回路3内均充注有制冷剂,电池包冷却系统4内充注有冷却液,同时,第一制冷回路2、第二制冷回路3和电池包冷却系统4均与同一换热器1相连通。
[0028]这样,第一制冷回路2和第二制冷回路3内的制冷剂,均流经换热器1,而电池包冷却系统4的冷却液也流经换热器1,从而使得两个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同时对电池包冷却系统4的冷却液进行换热,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第一制冷回路(2),所述第一制冷回路(2)与所述换热器(1)相连通;第二制冷回路(3),所述第二制冷回路(3)与所述换热器(1)相连通;电池包冷却系统(4),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4)与所述换热器(1)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制冷回路(2)和所述第二制冷回路(3)内均充注有制冷剂,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4)内充注有冷却液,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4)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经所述换热器(1)至电池包(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包括换热器本体(11)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1)上的第一输入端(12)、第一输出端(13)、第二输入端(14)、第二输出端(15)、第三输入端(16)和第三输出端(17),所述第一制冷回路(2)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12)和所述第一输出端(13)相连通,所述第二制冷回路(3)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14)和所述第二输出端(15)相连通,所述电池包冷却系统(4)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入端(16)和所述第三输出端(17)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换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11)内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12)和所述第一输出端(13)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14)和所述第二输出端(15)相连通,所述第三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三输入端(16)和所述第三输出端(17)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中玉刘义泉陈辉王文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创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