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杆旋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36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旋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杆旋铆机,包括执行装置与基座,所述执行装置位于基座上,且与基座连接,所述执行装置包括受装框架:还包括:位于受装框架内部,且与受装框架连接的调控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第一伺服电机,使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受装座整体进行运动,从而将铆钉枪的铆接头运输至指定工位,同时驱动减速电机,使减速电机带动铆接头进行转动,从而使其在铆接点时进行转动铆接,避免铆接时铆钉枪的铆接头与钉杆在铆合时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其风门由小逐渐变大,降低其加工误差,以解决现有的旋铆机加工不稳定,加工偏差大且由于铆接方式的问题致使铆接头的中心距变大而加大加工误差的问题。心距变大而加大加工误差的问题。心距变大而加大加工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丝杆旋铆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丝杆旋铆机。

技术介绍

[0002]旋铆机是依据冷辗原理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铆接设备,就是指能用铆钉把物品铆接起来机械装备,该设备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安全,铆接机主要靠旋转与压力完成装配,主要应用于需铆钉铆合之场合,常见的有气动、油压和电动,单头及双头等规格型号,主要用于实心铆钉、或较大的空心铆钉的铆接。
[0003]现有的旋铆机通常的工作方式为:人工手持旋铆机将旋铆机的铆接头放置到待铆接的部分,后驱动旋铆机将两件工件进行铆接,但由于人工手持铆接的方式,在铆接过程中由于手工的抖动,会使其铆接部位出现加工偏差,从而使其铆接不稳定;
[0004]同时传统的铆接方式为定点铆接,在铆接时铆钉枪的铆接头与钉杆在铆合时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其风门由大逐渐变小,其铆接头的中心距不断变大,从而增大了其加工误差;
[0005]因此,专利技术一种丝杆旋铆机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丝杆旋铆机,通过驱动第一伺服电机,使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受装座整体进行运动,从而将铆钉枪的铆接头运输至指定工位,同时驱动减速电机,使减速电机带动铆接头进行转动,从而使其在铆接点时进行转动铆接,避免铆接时铆钉枪的铆接头与钉杆在铆合时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其风门由小逐渐变大,降低其加工误差,以解决现有的旋铆机加工不稳定,加工偏差大且由于铆接方式的问题致使铆接头的中心距变大而加大加工误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丝杆旋铆机,包括执行装置与基座,所述执行装置位于基座上,且与基座连接,所述执行装置包括受装框架:还包括:位于受装框架内部,且与受装框架连接的调控组件;
[0008]所述调控组件包括受装座,所述受装座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中部与受装座底部均设有轴承,两组所述轴承内圈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蜗轮,所述蜗轮通过轴承与扇形板及受装座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中部固定安装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贯穿蜗轮,所述内螺纹套筒螺纹啮合有螺杆,所述受装座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受转座,两组所述受转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蜗杆,所述受装座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与蜗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受装座左侧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两组所述通孔均贯穿受装座,所述受装座左侧前端内壁开设有滑轨,两组所述通孔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定位限位柱,位于后端的所述定位限位柱顶部固定安装有双通孔连板,所述双通孔连板另一端与螺杆顶部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受装座右侧外壁中部固定安装有双道滑座,所述双道滑座外侧壁中
部固定安装有铆机座,所述铆机座底部转动连接有铆接头,所述铆机座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与铆接头顶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受装框架底部与顶部均开设有受转卡孔,位于左侧前端的所述定位限位柱两端分别与受装框架底部与顶部的受转卡孔固定连接,位于左侧后端的所述定位限位柱与螺杆底部均与受装框架底部的受转卡孔固定连接,所述受装框架后壁中部开设有方形滑框,所述双道滑座两侧滑道分别与方形滑框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受装框架两端内壁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滑道,所述滑轨与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受装框架前端外壁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孔座,所述受装框架前端外壁中部固定安装有卡架,所述受装框架前端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受装螺纹座。
[0011]优选的,所述基座中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基座顶部后端固定安装有顶架,所述顶架顶部两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同一根限位滑柱,所述顶架中部两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限位背板,所述顶架底部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螺柱,所述顶架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与螺柱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滑柱与限位孔座的导通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背板与卡架滑动连接,所述螺柱与受装螺纹座内的螺纹孔啮合。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到工作台上,使待加工的工件位于顶架正下方,通过驱动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带动螺柱进行转动,使其与受装框架后端的受装螺纹座进行啮合,在限位滑柱与限位背板的限位作用下,从而将受装框架上的铆接头运动到指定位置处,使其能够对工件进行稳定的铆接,避免了加工偏差;
[0014]2、需加工工件时,通过驱动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带动蜗杆进行转动,使其与蜗轮进行啮合,从而带动蜗轮内部的内螺纹套筒进行跟随转动,使其与受装座上的螺杆进行啮合,在两组定位限位柱的限位作用下,从而带动受装座整体进行运动,当铆接头运动到指定工位时,通过驱动减速电机,减速电机输出轴带动铆接头进行转动,从而使铆接头对工作台上的工件进行旋铆加工,使其在铆接点时进行转动铆接,避免铆接时铆钉枪的铆接头与钉杆在铆合时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其风门由小逐渐变大,降低其加工误差,以解决现有的旋铆机加工不稳定,加工偏差大且由于铆接方式的问题致使铆接头的中心距变大而加大加工误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铆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座顶部各部件的安装结构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执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执行装置的侧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执行装置的拆分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受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受装框架的侧视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调控组件的拆分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受装座上各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受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蜗轮蜗杆的配合图;
[0027]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蜗轮与内螺纹套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执行装置100、调控组件110、受装座111、扇形板112、轴承113、蜗轮114、内螺纹套筒115、螺杆116、受转座117、蜗杆118、第一伺服电机119、通孔120、滑轨121、定位限位柱122、双通孔连板123、双道滑座124、铆机座125、铆接头126、减速电机127、受装框架130、受转卡孔131、方形滑框132、滑道133、限位孔座134、卡架135、受装螺纹座136、基座200、工作台210、顶架220、限位滑柱221、限位背板222、螺柱223、第二伺服电机2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参照附图1

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丝杆旋铆机,包括执行装置100与基座200,执行装置100位于基座200上,且与基座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杆旋铆机,包括执行装置(100)与基座(200),所述执行装置(100)位于基座(200)上,且与基座(20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装置(100)包括受装框架(130):还包括:位于受装框架(130)内部,且与受装框架(130)连接的调控组件(110);所述调控组件(110)包括受装座(111),所述受装座(111)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扇形板(112),所述扇形板(112)中部与受装座(111)底部均设有轴承(113),两组所述轴承(113)内圈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蜗轮(114),所述蜗轮(114)通过轴承(113)与扇形板(112)及受装座(111)转动连接,所述蜗轮(114)中部固定安装有内螺纹套筒(115),所述内螺纹套筒(115)贯穿蜗轮(114),所述内螺纹套筒(115)螺纹啮合有螺杆(116),所述受装座(111)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受转座(117),两组所述受转座(117)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蜗杆(118),所述受装座(111)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119),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19)输出轴与蜗杆(118)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受装座(111)左侧两端均开设有通孔(120),两组所述通孔(120)均贯穿受装座(111),所述受装座(111)左侧前端内壁开设有滑轨(121),两组所述通孔(120)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定位限位柱(122),位于后端的所述定位限位柱(122)顶部固定安装有双通孔连板(123),所述双通孔连板(123)另一端与螺杆(116)顶部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杆旋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装座(111)右侧外壁中部固定安装有双道滑座(124),所述双道滑座(124)外侧壁中部固定安装有铆机座(125),所述铆机座(125)底部转动连接有铆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长珠宋晓良梁芝禄张菊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坚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