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金属紧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22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金属紧固件,用于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连接,包括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左底板及右底板,左侧板的上端与顶板的左侧连接,左侧板的下端与左底板连接,右侧板的上端与顶板的右侧连接,右侧板的下端与右底板连接,顶板上开设有用于螺栓或螺钉穿过的顶通孔,左底板与右底板之间形成有用于螺栓或螺钉穿过的底通孔,在左侧板上形成有左侧卡持件,在右侧板上形成有右侧卡持件。高性能金属紧固件使用时,高性能金属紧固件嵌入第一装配件的卡槽内,且左侧卡持件与右侧卡持件与第一装配件的卡槽相抵接,第二装配件设置在左底板与右底板下表面,螺栓或螺钉穿过第二装配件、底通孔、顶通孔后与螺帽进行连接。顶通孔后与螺帽进行连接。顶通孔后与螺帽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金属紧固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连接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金属紧固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金属件、塑料件等材料在复杂的装配关系间采用通过固定夹连接装配,改变了传统紧固的方式,减少了传统方式需加强装配连接点的结构强度,提升了零件在装配过程拆装方便性。
[0003]现有装配方式采用机械结构、螺栓、螺钉固定装配,在装配过程中易出现板件变形、开裂、拆装麻烦易损坏、耐久性差无法满足日益提升的质量要求,而固定夹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夹独立装配于安装板卡孔内,将安装板板的卡接孔装卡到固定夹上弹性凸包上,形成了镶嵌式活动装配关系,拆装方便,解决了传统的固定方式易断裂报废、耐久性差无法返修的问题。
[0004]中国专利CN107893799A公开了一种高便捷性上下体连接金属模块,用于实现上体与下体的连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左顶板及右顶板,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左右两侧,所述左顶板设置在左侧板上方,所述右顶板设置在右侧板上方,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通过螺钉固定下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金属紧固件,用于将第一装配件(2)与第二装配件(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性能金属紧固件包括顶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左底板(14)及右底板(15),所述左侧板(12)的上端与顶板(11)的左侧连接,所述左侧板(12)的下端与左底板(14)连接,所述右侧板(13)的上端与顶板(11)的右侧连接,所述右侧板(13)的下端与右底板(15)连接,所述顶板(11)上开设有用于螺栓或螺钉穿过的顶通孔(16),所述左底板(14)与右底板(15)之间形成有用于螺栓或螺钉穿过的底通孔(17),在所述左侧板(12)上形成有左侧卡持件(18),在所述右侧板(13)上形成有右侧卡持件(19),所述高性能金属紧固件使用时,所述高性能金属紧固件嵌入第一装配件(2)的卡槽内,且所述左侧卡持件(18)与右侧卡持件(19)与第一装配件(2)的卡槽相抵接,所述第二装配件(3)设置在左底板(14)与右底板(15)下表面,螺栓或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装配件(3)、底通孔(17)、顶通孔(16)后与螺帽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金属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与左侧板(12)之间通过圆弧形板进行过渡连接,所述顶板(11)与右侧板(13)之间通过圆弧形板进行过渡连接;所述圆弧形板的最高处高于顶板(11)所在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金属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2)中间为镂空结构,所述左侧卡持件(18)位于镂空区域,所述左侧卡持件(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曰球杨云洲张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球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